西元前 600 年,古希臘人已觀察到店的存在,人們發現摩擦過後的琥珀可以吸引輕小的物體,而這種神奇的吸引力正式進店。 19 世紀初,交流電之父尼古拉特斯拉成功将電力以無線傳輸形式送到電器,電力一便開啟大規模商業化。如今現代人的日常生活已離不開電。一個國家的電價高低除了體現國内經濟發展的水準,也反映出社會對于能源、環境以及可持續能源一體的共識。
根據 2022 年 6 月國際能源綜述最新統計數據,2020年個股平均電價排行榜中,全球最廉價的民生用電來自馬來西亞,該國人民使用已度電隻需要支付人民币0.5 元。第二篇是墨西哥的 0.51元,第三名則是中國的 0.5 元,而台灣則以 0.58元排名第四。而在工業用電方面,全球最便宜的電費賬單來自瑞典工業制造業或科技大廠,一度用電隻需要繳納 0.42 元。第二便宜則是美國的 0.44元,丹麥、芬蘭則分别以0.52 元與 0.53元排名34。
首先我們看看馬來西亞何以奪得全球最便移民生用電冠軍。身為東協十國的經濟前段班,馬來西亞境内富含天然資源,本身就是石油、天然氣出口大國,而化石燃料的貿易輸出也撐起國家經濟占國内 GDP 的22%。能源組成以超過四成的天然氣、26%的石油、22%的煤炭與 6% 的水利為主。而電力供應方面則以百分之四七的煤炭與 41% 的天然氣為大宗。
馬來西亞因為天然資源充沛,不愁能源匮乏,國家并未信新建核電廠,民衆也享有低廉的用電,日常擁有全球最便宜的電價,更讓馬國一度成為虛拟貨币挖礦天堂。為了配合全球節能減碳的趨勢,馬來西亞近年大力發展太陽能、升值能、風力等再生綠能,希望再生能源在 2025 年将占總發電量的三層。由于疫情與戰争等因素影響,能源危機已是全球性的問題,燃料與發電成本雙雙飙漲。馬來西亞政府在 2022 年 7 月實施成本轉嫁機制,導緻國内電費上漲。不過政府仍撥付國民 23 億馬币作為家電補貼,對于工商用電大戶也慷慨補助 35 億馬币。此外,馬來西亞家庭用戶也可以繼續享有每千瓦小時兩碼分的電費回饋,而且還把民衆本來應繳交的 icpd 附加費轉嫁到工商用戶,增收附加稅。
瑞典是銅鐵與林業木材出口大國,也是高度技術整合的工業先進國家,水資源非常豐富。但與馬來西亞不同的是,該國石油與煤炭資源相當匮乏。根據氣候與能源智庫 2021 年的調查數據,瑞典是全球能源轉型指數最高的國家,該國國内電力組成 99% 都是低碳能源,其中包括 43% 來自水利,31%來自核電,16%來自風力,剩餘的一層則來自升至燃料、太陽能與天然氣。自 20 世紀末曆經多次石油危機,瑞典全力發展再生能源,緻力擺脫對石油的依賴,而充足的水利便成為該國最重要的能源來源。
瑞典的工業用電價格雖然低廉,但該國早與全球實施碳稅,也是世界碳稅最重的國家。根據世界銀行報告,2021年瑞典美工炖碳稅為 137.2 美元,與第二名的瑞士相差15%。瑞典的用電計費可分為兩部分,一是我們平時理解的電費本身,其次則是電網使用費,用電度數越多,電費與電網使用費就也越高。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看全球民生電費最貴的幾個國家。第一名是丹麥,該國人民每用一度電就要花2.05 元,将近中國的四倍之多。亞軍則是一度電要 1.92元的意大利,第三與第四名分别是西班牙的 1.84 元與愛爾蘭的1.75 元。至于最貴工業用電,則在德國一度用電費用達到1.16 元。第二到第四名依舊是意大利的 1.15元,智利的 1.1 元與日本的 1.08 元。
我們接下來讨論民生用電費用高居全球榜首的丹麥。自學綠色國度的丹麥有超過六層的電來自升至能源、太陽能以及風力等低碳能源,其中又以超過 4 層的風力為主。由于天生的環境資源,丹麥擁有全歐洲最低的風電價格。然後自 1993 年稅付改革以後,丹麥的環保項目逐漸以能源為收稅核心,包含水垃圾與污染等 16 種環境稅,其中又以化石能源産業的客稅最重。
到了今天丹麥的一度電價中有将近六城市稅額純粹的發電成本僅占15%。這意味着如果民衆不主動節能省電,必得支付高昂的用電代價,成本占比才15%。民衆大部分的電費都拿來繳稅。丹麥高昂的電價中還有分出來一部分用作公共服務義務項目。這個項目的資金主要用來支持再生能源的運作成本以及保護市場價格。所有用電消費者都必須繳納 PSO 稅金,不過公益用戶可以享有稅負免除的優惠。為了平衡兩者比例,丹麥政府對民衆所刻的 PSO 稅金叫公益用戶來得繁重,也因此造就丹麥擁有全球最昂貴的住宅用電,去提供世界第四廉價公益用電的極端現象。至今丹麥仍有 13% 的電力需求來自進口,并有大約 22% 的發電來源為化石燃料。
自俄烏戰争爆發以後,俄羅斯宣布減供天然氣,導緻向來仰賴俄羅斯天然氣供應鍊的歐盟遭遇供應危機,也因此間接引發丹麥的電價大幅波動。 2022年 6 月當地電價較同年 3 月漲幅超過五成。此外受到極端氣候影響,2020年夏季綠電發電效能不佳,該國 6 月每度電的含稅價格超過 6 塊丹麥克朗突破曆史新高。
身為歐盟第一、全球第四大經濟體的德國,在汽車、鋼鐵、機械、化工與航天等機密制造工業領域享譽全球。作為強勁的工業大國,德國工業産值占國内 GDP 的三成。不過在漂亮的數字背以後,德國的制造大廠正在負擔全球最昂貴的用電價格。德國的電價中包含了兩成五的電網費用、兩成的再生能源附加稅、三成的增值特許營業餘綠電、電力等其他稅額,其中産電成本隻占了不到1/4。換句話說德國的一度電價中将近一半是用于發展智慧電網與支持再生能源,既是工業大戶可以免除電網費的大量稅額,但政府也可以維持公應用電價格在一定高點,避免企業輕視節能的重要性。
德國富含豐富燃料資源,但石油與天然氣卻高度依賴中東進口。該國雖成積極發展核電相關領域,至今仍為全球核電設備主要輸出國,但建議國内反核聲浪逐漸高漲,德國政府計劃大幅提升再生能源産量,已達成廢核的終極目标。當前的德國素有能源轉型先行者之稱,加上國内風電與太陽能源相對豐富,即使面臨費合導緻電價上漲的震動期仍有超過八成國民支持能源轉型。德國人更堅信能源轉型有益國家經濟發展,同時也可以降低燃油輸出國因政治與經濟制裁或軍事幹預而中斷供應的外部風險。
雖然說已啟動避險計劃,但當俄烏戰争爆發以後,德國仍與剛剛介紹過的丹麥相同,面臨俄國切斷天然氣供應的能源危機。 2022 年 7 月,德國經濟部表示,該國正考慮延長現有核電站的運轉年限,立刻引起國内專家抨擊。後者認為延長核能供應年限将對經濟法律及安全問題構成更嚴重的風險。從實際面來看,随着核電廠産能下降,其高昂的運作成本會越來越不符效益。況且到了 2022 年底,德國的核電廠就沒有足夠的燃料棒繼續發電了。動蕩的國際形勢都不斷提醒着德國乃至整個歐盟,針對能用問題必須降低對外部供給的依賴,否則始終會被别人牽着鼻子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