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以其風格迥異的多元文化以及獨特的殖民曆史成為一個東西方文化沖擊交彙之地,在這裡不同族群和平共處,中西合璧、土洋混雜,使得新加坡成為一個很“啰紮”的地方。這裡的“啰紮”(Rojak)是新加坡當地的一種街頭小吃,是将花生碎與豆芽、綠葉蔬菜、豆蔔、油條、菠蘿及黃瓜放入發酵的蝦醬混合攪拌而成的一種結合華族和馬來族風味的小吃,由此引伸而來的新加坡俗語“啰紮啰紮”就是指很多元素混搭摻雜在一起的意思了。
在南洋島國新加坡,就有這樣一組純粹經典的歐式建築——贊美廣場,英文名CHIJMES,它是位于新加坡市中心維多利亞街和橋北路之間的一組建于1840年至1841年之間的具有一百多年曆史的歐式建築群。建築群以一座宏偉的哥特式大教堂為中心,周圍環繞一座寬闊的内庭院,其中還有一個下沉式庭院廣場以及内庭院周圍的二層和三層的歐式建築,建築群平面呈長方形院落式布局,院落有兩面是以單層的西班牙式建築圍合。這座建築群原本是一座天主教的修道院,後來用來收留孤兒,繼而成為一座學校,在建築内挂的一些老照片上還可以看到當年很多學校裡的孩子一起在庭院内的留影。
▲教堂兩側拱廊内古老華麗的鑄鐵螺旋梯
▲教堂旁精緻完美的尖券拱廊
新加坡在曆史文化街區的保護改造方面有着不少創新成熟的經驗,贊美廣場就是這樣一個成功的範例。這組老歐式修道院建築在沉寂多年後經過翻新改造而後華麗轉身,現在已然成為一個非常受歡迎的彙集了許多酒吧、高級餐廳、精品商店和藝廊的時尚高端餐飲娛樂休閑中心。尤其是夜幕降臨華燈初上時分,廣場内大大小小的酒吧餐廳都開張了,庭院内火樹銀花、燈紅酒綠,吸引了很多當地人以及遊客尤其是昂毛(洋人)來這裡休閑享樂。
以前我們在這座建築群外不知走過多少次,可從來沒想過進來看看,因為這個建築群外面被圍牆嚴嚴實實的包裹着,有時站在門廊裡隻能看到裡面小小的後院,還以為裡面隻是些賣旅遊紀念品的小商店。
第一次真正走進來還是幾年前的一次機緣巧合,那天和老公從國家圖書館借書後往政府大廈站去坐地鐵回家,在路口等紅綠燈時因為通往贊美廣場入口這邊的紅綠燈先亮了,我們徑直走過去後突然萌生了進去看一看的念頭。結果從後面的西班牙式小後院走進去後感覺畫風募然一轉,驚喜地發現了出人意料的寬闊宏大的歐式庭院、罕見的下沉式庭院廣場、雄偉的哥特式大教堂,讓人恍如瞬間從熱帶南洋穿越到了歐洲的皇宮花園。
從那以後,我們就迷上了這裡,那時我們還住在屬于新加坡市區的中峇魯,下樓坐地鐵四個站就可以來了。曾和老公一起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幾次扛着相機和三腳架來過贊美廣場拍照,在兒子考完O水準考試後我們還帶着兒子一起來吃過這裡的一家巴西烤肉自助餐,夜色中坐在大教堂旁大快朵頤、享用美食,絕對的超值體驗!
自從四年前我們住到北部的兀蘭後,已經有兩三年沒來過這裡了。兩個星期前我和久未謀面的閨蜜相約再次來到贊美廣場,感覺贊美廣場跟幾年前相比變化還挺大,原來挺寬敞的内庭院又增加了一些酒吧,而且戶外酒吧都搭建了防雨的帳篷鐵架,使得庭院顯得有些擁擠,不過人氣比以前更旺了。大教堂依舊美的讓人如癡如醉,整座建築群那典雅高貴的歐洲範兒讓人恍若迷失在羅馬、巴黎、巴塞羅那......!
▲廣場内有不少這樣舒适惬意的酒吧
▲庭院内綠意盎然的戶外酒吧
▲典雅高貴的西餐廳
▲圍繞着噴泉水池的下沉式庭院廣場好氣派,下沉廣場周圍也都是酒吧餐廳
廣場的中心建築是一座經典的哥特式大教堂,雄偉高聳的鐘塔、乳白色的裝飾華麗的牆面和色彩缤紛的彩色玻璃窗,烘托出了教堂莊嚴聖潔高貴的氣質。 現在的教堂已成為一座多功能大廳,可以舉辦音樂會、歌舞戲劇表演,也可以出租舉辦典禮、聚會和婚禮。
▲暮色中恢弘壯麗的大教堂
▲大教堂美輪美奂的建築細部
▲教堂内即将舉行一場慶典活動
贊美廣場内聚集的基本上都是高檔餐廳酒吧,人均消費水平不低,在新加坡這樣一個餐飲發達而且價格普遍較低的大環境中,這裡絕對是一個高端消費場所,所以低調務實的一般當地民衆還是有些敬而遠之,感覺來此消費享樂的大多為年輕白領人士和洋人。
▲正值周末的傍晚,不少上班族下班後來此休閑小酌
▲庭院内增加了不少這樣的鐵架,下雨時可以拉上頂棚,幾年前來時還沒有這些鐵架
▲這間大名鼎鼎的來自香港的利苑酒家占據廣場東面的整整一座樓,門口兩位接待小妹笑顔如花
▲夜幕降臨,贊美廣場又迎來了一個燈紅酒綠的不眠之夜
▲這張照片還是幾年前拍的,現在這個漂亮的小洗禮池已不見蹤影
我曾問過不少在新加坡居住多年的中國朋友,很多人居然都沒有來過贊美廣場!看來大家都是被它嚴肅規整的外表迷惑了,讓人感覺裡面應該是一些宗教和辦公機構。還真是這樣的,如果單單從贊美廣場的外觀來看絕對想不到裡面會是這樣一個精彩紛呈的娛樂新天地呢!
(張蓓蓉)
新加坡眼,帶你看新加坡。更多内容請關注微信号kanxinjiapo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