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家本是商賈出身,盛竑的爺爺白手起家創下不少基業,便想着改變自己商賈的身份,随後以豐厚的聘禮娶了一個落魄的官家小姐。
這位官家小姐生了三個兒子,老二就是盛竑親爹,曾經轟動一時的探花郎。
到盛竑這一代,上有嫡母勇毅候嫡女的身份幫他打點,下有大伯父家的盛維表哥出錢出力,在加上自己刻苦讀書,又萬分小心的混官場,才守住了那一點的官職家業和名聲。
雖在京為官,但不過也是個小小的五品,在王公貴族擠破頭的京城,盛家的存在感太小了。
可就是這個五品官家的盛家卻開了私塾,連齊國公家的獨苗小公爺都每日過來讀書,侯府的嫡子顧廷烨也要來。
兩個身份顯赫的貴公子,為什麼要到一個五品官的家裡讀書呢?不怕别人笑話自降身份嗎?
1,
貴人們不惜下交也要來盛家讀書,首先肯定是老師好。
我們先來說說開私塾的這個莊學究,是盛竑幾年前就開始邀請的,為了表示尊重,盛竑還特意辟出府内西側的一個小園子,連日修整好給他居住。
懇請的書信前前後後地寫了一打有餘,禮物也送去了好幾車,盛竑這麼看中他,無非是這位先生的教學質量高。
而且他的教學内容很有針對性,他知道學生求學的目的,所以講的都是跟科考有關的内容。
他的學生幾乎都參加過科舉考試,所以手上有大量的成功和失敗的案例,他會在授課的時候拿出一篇文章做示範,好的就指出好在哪裡,落榜的就點出哪裡不足。
如今學子讀書大多是為了科舉考試,所謂達則兼濟天下。
想做官,這并無不可對人言的,但中第後呢?
目光短淺,言語乏味,在仕途上焉能長久?上去了也得掉下來!
功課得紮實,腹内詩書滿腹,自是水到渠成。
像這樣的老師,在現代也會很吃香吧!
盛竑對莊學究能來府裡授課,很是歡喜,覺得自己兒子以後的前程更有望了。
言語間叮囑兒子,好好求教不可懈怠,不許仗着自己有些功名就招搖傲氣。
既然這麼好的老師來了盛府,小公爺和顧廷烨自然是慕名而來求教的。
而且小公爺以前就上過莊學究的課,那會兒學究還住在破草堂,小公爺天天往那跑,郡主都覺得委屈了孩子。
現在盛家給學究備下了這麼好的房子,硬件準備得也齊全,比那草堂要強多了,如此一來郡主也放心兒子到盛家來念書。
不過就是這個私塾裡有盛家的女兒們,為了防止他們起了歪心思勾搭自己的寶貝兒子,郡主娘娘也頗費了一番心思。
在拜會盛家老太太時,兩家人在一起聊天,居然神奇地發現,齊國公府和盛家的媳婦王氏娘家還有些七拐八繞的親戚。
這下孩子們之間就成了姐妹兄弟,自然也沒有什麼大的避諱了。
郡主娘娘雖然自持高貴不願下交,但終究也沒有說什麼。
2,
盛家雖然是個小門戶,但好不容易熬出頭的盛竑,對孩子的學業可真是舍得花錢。
盛竑官職小,沒有多少俸祿,父親在世時,寵妾滅妻幹了不少荒唐事又折進去一些家産,後來又遇到想吞并他們家産的三房老太爺。
嫡母又要顧着他的學業,又要跟三房打官司,這才保住了一些,眼下也全給了他。
盛竑自己沒有多少錢,但有個商賈堂哥盛維。
盛竑在仕途上一路的高歌猛進,少不了盛維給他用金錢鋪路,當然,作為回報,盛竑的官聲也幫了盛維不少。
親戚官商倒也相處的融洽。
盛維自己的兒子學習上不行,那肯定要指望盛竑的兒子,能繼續當官,而且越大越好。
所以盛竑的嫡長子長柏四歲就開始啟蒙,每日早起晚睡的刻苦讀書,而盛維能給的最大幫助就是錢。
請莊學究來授課就送了一車又一車的禮物,隻要是長柏需要的書籍或是資料,他也不惜重金地買到。
當初顧廷烨在盛府初遇長柏時,看到了他掉在地上的堪輿圖,内容是燕雲十六州。
顧廷烨大驚,這幅圖他都沒有看過,便想着借過來看一下。
顧廷烨是什麼身份,侯府的嫡子,而顧候府又是武将出身,要什麼樣的堪輿圖沒有,可偏偏這個五品官的盛家就有侯府都沒有的東西。
足見盛家對長柏的培養是下了血本的。
就像明蘭說過的一句話:“我家就是書多”。
能跟這樣人家的孩子一起上課,對将來的科考也是有益處的。
畢竟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想來京城有多少官宦世家豪門貴族,但是家裡的公子多是不務正業的花花太歲,想要找個能好好陪着齊衡讀書的人,還真不好找。
盛家雖然門第低了些,但有好學的孩子,有好老師坐鎮,對于一心想要通過科舉來證明自己的齊國公府來說,确實是個不錯的選擇。
3,
齊家本身就是家丁單薄,大房娶了個将軍的女兒,把持着後院不給男人納妾,所以隻留下一個兒子,還整天病歪歪的,不知道哪天就挂了。
二房就是齊衡家,平甯郡主是皇後身邊長大的,自然心氣兒也傲,也有樣學樣的不給男人納妾,可自己生了齊衡後就再無所出。
眼看着齊衡就要承擔起整個齊家的榮辱,這個責任重大,所以郡主娘娘也護得跟眼珠子似的,生怕别人帶壞了自己的兒子。也生怕齊家有個結交不當的人,會被皇帝猜疑,畢竟她的靠山就是宮裡那兩位。
所以平甯郡主雖然眼睛長在天上,一副傲氣樣,卻也是處事謹慎,做什麼事情都要深思熟慮,堅決不趟渾水。
齊衡家就他一個孩子,不至于請個私教來,有名的白鹿洞書院又太遠,郡主娘娘哪裡放心他一個人去外地讀書。
京城多是纨绔的世家子弟,若是不正經上個學,今天被誰約出去喝酒,明天再整個詩會的,再好的孩子也被帶壞了。
在多方面考慮下,去盛家讀書是個最好的選擇,有了好學生當陪讀,又有名師輔導,還有好的學習環境,而且盛家是剛入京的小官人家,官職小自然就沒人在乎。
傳出去最多會說齊國公禮賢下士,為了兒子的學業甯願結交不如自己的小官,這樣說出去也是美名。
總比去哪個王府上學,被人誤會拉幫結派的好。
而且加上齊家和盛家大娘子王氏的娘家有着七拐八繞的親戚,還會顯得齊國公府重情義。
所以,齊衡去盛家讀書這件事,細算下來确實是有百利而無一害。
4,
對于齊家來說,選擇盛家是因為看中了他的價值,對于盛家而言,能有個小公爺這樣有身份的人做同窗,對兩個兒子将來的仕途也是受益無窮。
若盛府啥也沒有,小公爺也不會去,若小公爺身份不尊貴,盛家估計也不會收。
總的來說,還是要自己有價值才行,即便是相互利用,也是兩方面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利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