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技館内,一場活動在不久前剛舉辦完。
這是由《開心消消樂》聯合科技館方開展的公益活動“奔跑吧野馬”,主題是保護瀕危動物:普氏野馬。
上海科技館方希望能借此探索“遊戲作為傳播科學知識的手段”的可能,《開心消消樂》開發商樂元素則認為,這是遊戲科普的一次新嘗試。
他們在同一個目标上達成了共識:要通過遊戲,來正經做公益。
而這是一個比想象中複雜不少的問題。
1
坐落于上海浦東新區的上海科技館,正在一如既往地接受數千人流量的考驗。它占地6.8萬平方米,由五個展館組成。而一塊僅由數個展闆組成的展區,在這裡并不顯眼。
但人們還是常常在此駐足,展闆上幾隻風格鮮明的卡通動物吸引了他們。“這是《開心消消樂》?”,一位帶着孩子的女士提問。對着工作人員,她展示了自己的遊戲賬号,畫面上顯示的關卡數為2445:“怪不得我遊戲裡看見這個馬的活動”。
“這個馬的活動”,是指開心消消樂官方聯合上海科技館開展的公益活動——“奔跑吧野馬”,其主旨是保護瀕危動物。
這場活動可以追溯到五個月前。《開心消消樂》的官方樂元素計劃展開今年的公益活動,便聯系到上海科技館,表明就“保護瀕危動物”開展聯合項目的意願。
作為國家權威機構,上海科技館對于商業品牌的進入很謹慎。《開心消消樂》是館内唯一的商業化(遊戲)主題活動臨展,在長時間的内容評估、資質審核之後,合作才正式立項。恰逢上海科技館正在拍攝紀錄片,關于瀕危動物的。合作一拍即成,本次公益活動的主角也很快被敲定——紀錄片中的主角,普氏野馬。
在遊戲中,官方通過“剪影猜謎”的方式向玩家公布了這一決定。答案還沒揭曉,人們已猜出大概。在論壇内,各個年齡層的玩家:老人,孩子,青年……一同發出類似的感歎——是馬!
當然
這種體型龐大卻格外通人性的動物,自古以來備受中國人的青睐。猛将的坐騎、古詩的主題、各種如“馬到成功”的溢美之辭……但這次的“馬”卻與以往人們印象中的不盡相同。
它是普氏野馬,與如今人們印象中的馴養馬相比有很大區别:頭大嘴鈍,四肢短粗。這種野生馬類曾廣泛分布于新疆、甘肅、俄羅斯等區域内,因人為捕獵及環境因素,如今僅存不足2400匹,已經變得比大熊貓還要稀有。
人們對它的了解同樣比對大熊貓的更少。就連樂元素的工作人員,也大多是頭一次聽說這個物種。
與科技館合作,通過遊戲來進行科普一個不為人知的物種,這個目标讓本次的活動變成了一次挑戰。
樂元素設計了遊戲内的活動關,用以向玩家科普普氏野馬的存在。設計的過程困難重重,因為官方需要既保證科普的嚴謹性,也要平衡關卡的趣味性。
美術設計是首要難題。光是關卡内卡通小馬的形象,就被反複修了好幾回。最初的版本中,官方設計的小馬特征和實際有出入,很快被科技館打了回來。上海科技館的一位負責人葉女士回想,首先是馬鬃設計得不對,普氏野馬的馬鬃不像其他馬,是豎起來的。其次是馬的身型設計也不太符合,這種馬因為長期處于荒漠,肌肉形态和馴化馬有很大區别。
不同形态&姿勢的小馬設計成稿
“其實也是一些小地方,就是隻要把它的那個特征給體現出來,那大家就會:哎這個馬好像和其他的馬長得是有點不一樣。玩家自然而然就會關心它了”,葉女士說。
嚴謹、科學,對這次活動而言最為重要,這是雙方的共識。樂元素對科技館給出的建議及指導照單全收。活動關卡中的每個細節,幾乎都是多次打磨及考量後的結果。
卡拉麥裡保護區是普氏野馬的保護區,被當作活動關的終點體現。在關卡中,小馬将在新疆一路闖蕩,最後抵達這裡。制作組對此最初的設想,是一路綠油油的原野,遠處還有高山,風格較唯美。但實際考證及咨詢後才發現,戈壁、丘陵才是卡拉麥裡的主要地貌特色。
美術人員在還原這些景觀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包括如何體現卡拉麥裡地貌中“那種青黃不接”的顔色,如何描繪天氣、植物。最難的部分,在于野馬所途經的黃泥灘。制作組沒有找到準确的相關照片,最初設計的版本有水泊,甚至還加了魚。直到他們向科技館要到實景圖,才改回了應有的樣子:幹澀,“像一塊龜殼”。
為了提升趣味性,制作組也将一部分科普融合進遊戲機制中。普氏野馬的主要食物是假木賊、芨芨草等植物,在活動關中,這些食源被設計成加成道具,而加成的數值則根據該植物的營養含量而定。
這些工作最終的結果,就是後來玩家在遊戲中體驗的樣子,幾乎每一處都有相關依據。“就連小動物都不能亂放”,工作人員說。在活動關卡的地圖上,制作組還放了一些和普氏野馬有關的動植物,玩家點擊後,還會顯示相關的科普内容。
在遊戲中,所有玩家對主線的推進程度,将被計作“助力野馬累計行程的公裡數”。每累計到500億公裡,官方便會送一名玩家前去實地探訪普氏野馬。而這個數字,也被同時顯示在上海科技館的展闆上,等待前來參與線下活動的玩家們參觀。
500億聽着很多,但其實活動開始沒多久,就已經攢了1383億公裡,目前官方統計是1600億公裡
2
在開展線上活動關卡的同時,樂元素向玩家們發出邀請,希望玩家們前來參與位于上海科技館的線下公益活動。最終有33個玩家獲得了參加資格,其中有15組家庭。
活動在10月23日上午正式開始。和常規的遊戲線下活動不同,前來參與的玩家中,老年人占了很大比例,他們大多是《開心消消樂》的忠實玩家。對于這款遊戲裡的内容,這些老一輩比人們想象中更上心。
一位工作人員在活動開始前熱場,問起有沒有人記得前幾年消消樂的保護動物活動,一位約莫五十多歲的大爺很快搶答:“滇金絲猴”。随後補充道,他還留着那次活動送的T恤。
活動中的一個環節,是玩家們可以在展闆上的畫作中,挑選自己喜歡的一副,并對其做出解讀。這些畫是來自微博上的征集活動,主題均有關“保護野馬”。
大部分人都沒有怯場,而是大方地對工作人員講出自己的看法。
面對一副以“野馬被放在展覽館中”為主題的畫作,一位帶着小孩的女士的感想是:“我們需要保護它。不然以後我們的後代隻能在展覽中見到(這些馬)”;而另一副将野馬用壁畫、水墨、照片三種畫風呈現的作品,則給了一位女學生相似的感慨:“壁畫上的馬已經沒有了名字,總有一天會消失,會脫落,需要真人修複,但是真馬的話,我們就能記得它”。
也有一位小朋友怯生生地選擇了一副寫着“保護動物”幾個字的畫,原因是他現在隻認識這幾個字。
展台也特意為小朋友們設立繪畫區:他們可以根據闆子上的圖形,描繪出普氏野馬與傳統馴養馬不同的身體形态。另一邊在展區懸挂的野馬蜀繡圖,則格外受到愛攝影的老年人的青睐。
“百馬圖”互動畫牆
拍攝蜀繡圖的老人
我參加過不少遊戲廠商組織的活動,對于一場線下活動而言,這種玩家參與度挺少見的。
由工作人員主持的見面活動很快結束,玩家們提着獎品,繼續參觀上海科技館。但消消樂的活動展區仍然不斷有遊客來訪,他們中的大部分是小孩子。
一位自稱從沒玩過消消樂的小學男生來到手機面前玩了幾分鐘,一旁的陪同的母親做出提醒:“也不要玩太久遊戲”,随後指着展闆上的野馬照片向他提問:“你認不認得這是什麼?”
3
“是第一次聽說普氏野馬”。所有來到展台的遊客,都向我給出同樣的答案。作為普通人,我們很難有機會了解到這種這種地球上僅存的野生馬。于是在問起對這次公益活動的體驗時,他們也都會做出“感覺很有意義”“下次還來”的回答。
前往線下活動的人,基本都是消消樂的老玩家。他們第一次接觸這款遊戲,大多是四五年前的事了。隻不過對這些玩家而言,這似乎“也不算很久吧”。這款以休閑為主題的消除遊戲,已經成為他們填補生活空隙的道具。
一位六十歲出頭的大爺,因為格外熱衷這款遊戲,又在玩家群裡發言積極,被賦予了個“老頑童”的稱号。
老頑童玩消消樂七年,用兩個手機玩,一個三千多關,一個兩千多關,都是盡量滿星。對《開心消消樂》他隻有一句評價:好玩。在旅遊和日常生活之外,他花了不少時間在這款遊戲上,目前已經總結出一個訣竅:想玩好,就要有恒心和耐心。
此前官方發起的“保護滇金絲猴”的線下活動,老頑童也參與了,覺得很有意義,因為“認識了這種猴”。看到這次又要保護野馬,他又很熱情地再次報名。
“就一般做遊戲對吧,就是純粹就是遊戲的。但是消消樂就是,有這個(保護動物的)作用。還有一個用這種遊戲帶動了公益活動”,活動結束後,老頑童這樣總結。過了一會兒,他又悄悄遞過來手機:“給你看個秘密”。屏幕上是他遊戲裡的背包,裡面是攢的滿滿的遊戲道具,數量驚人。
這樣粘性度高的玩家,對于《開心消消樂》來說并不罕見。這款受衆較廣的休閑類遊戲,用戶基數大,且年齡分布廣。做起公益,這些條件是天然的優勢。
自2016年起,《開心消消樂》就嘗試以“遊戲 公益”的方式探尋遊戲的價值:從保護犀牛、滇金絲猴,到清理太空垃圾,及如今的保護野馬。樂元素試圖用不同種方式,糅合遊戲和公益理念。
一位工作人員提到,他們并不希望公益僅僅體現在線上,“隻是一個皮膚,或者裝備”,而是能讓玩家切身認知或是感受到——這也是為何樂元素執着于發展線下活動。
在2018年,《開心消消樂》的探訪滇金絲猴活動中,幾位玩家代表曾前往雲南,體驗了曆時12個小時、長度為18公裡的巡護工作。有位女玩家代表甚至“走哭了”,但通過切身體驗,他們之後寫出的感想帖也頗為豐富。
而在滇金絲猴的活動過去不久後,項目組幾位成員還曾刷到一條新聞:“滇金絲猴種群數量穩步增長”。内部便開玩笑說:可能咱們還真起到影響了。
這也是他們目前的希冀。不久之後,數位玩家将同樣獲得前往新疆繁育中心實地探訪野馬的機會,去見識到這種過去并不為人所知的動物。
結語
這幾年,出于各種各樣的原因,很多知名遊戲都開始與各地的文創項目合作。
你或許已經看到了很多例子,從敦煌到故宮,從杭州到大理,從京劇到皮影戲,再到制陶、織錦、剪紙、龍舟……能想出來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基本都被遊戲X文創聯動了一輪。
國内遊戲産業發展到如今,已經成了一種媒介,一座連接年輕人與文化的橋梁。無論初衷為何,這些終歸是好事:博物館等文化機構獲得了資金,玩家也能多少了解到了一些他們可能不會主動涉獵的知識。雖然有時候這種聯動多了,确實有點兒審美疲勞。
在琳琅滿目的文創聯動大潮中,《開心消消樂》的普氏野馬公益活動反倒顯得清淡和樸實一些。沒有高舉高打的文化大旗,隻有科普與公益。但這種樸實之下,卻是意外熱情的玩家。這大概是因為,《開心消消樂》作為國民級的三消遊戲,其涵蓋的玩家群體也是最廣闊的,從學生到白領,從人父人母到退休老人,他們大部分不帶着功利色彩玩着三消遊戲,或許這樣,反而讓他們對這樣的“遊戲科普活動”保留了足夠的好奇與真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