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是中國民族種類最多的省份,除漢族外,還有25個少數民族。
其中,有15個少數民族是雲南所獨有的,他們是:白、哈尼、傣族、傈僳、拉祜、佤、納西、景頗、布朗、普米、阿昌、怒族、基諾、德昂、獨龍等少數民族。
衆多的少數民族都有自己的飲食文化,比如有傣家菜、彜家菜、哈尼菜……,各有特色。
但要說雲南最有名的小吃,可能要算過橋米線了!
過橋米線,是雲南省滇南地區的一種特有的小吃,屬滇菜系,起源于紅河哈尼
族彜族自治州蒙自地區,已有一百多年的曆史,五十多年前傳至昆明。
過橋米線的獨特之處,一是它的食材,二是它的做法、吃法。
食材很特别食材由四部分組成:
一是湯料,上面覆蓋有一層鵝油,湯汁滾燙,但不冒熱氣;
二是佐料,有油辣子、味精、胡椒、鹽等;
三是主料,有生的豬裡脊肉片、雞脯肉片、烏魚片,以及用水燙過五成熟的豬腰片、肚頭片、水發鱿魚片;輔料有豌豆尖、韭菜,以及香菜、蔥絲、草芽絲、姜絲、玉蘭片、氽(tǔn,用油炸之意)過的豆腐皮等;
四是主食,即用水略燙過的米線。
過橋米線的做法、吃法很特别
過橋米線的做法、吃法:
吃時用大瓷碗一隻,先放熟鵝油、味精、胡椒面;
然後将雞、鴨、鵝、排骨、豬筒子骨等熬出的湯舀入碗内;
滾湯被厚厚的一層鵝油蓋住,不冒氣,但食客千萬不可先喝湯,以免燙傷(鵝油覆蓋滾湯,能起保溫作用,所以溫度高)。
再将生魚片、生肉片、雞肉、豬肝、腰花、鱿魚、海參、肚片等生的肉食依次放入,并用筷子輕輕撥動,好讓生肉燙熟;
然後放入香料、叉燒等熟肉,再加入豌豆類、嫩韭菜、菠菜、豆腐皮、米線;
最後加入醬油、辣子油等;
都放齊了,就可以吃了!
過橋米線,食材、調料多樣,甚至比火鍋還多,山珍海味,葷素搭配,而且現燙現吃,所以味道鮮美!
有些外地人第一次吃過橋米線,擔心沒有煮熟,不敢吃。其實這種擔心是多餘的,一是鵝油覆蓋的滾湯溫度高;二是過橋米線的用碗特别大,有的号稱是“天下第一碗”,跟一般的盆差不多,盛的滾湯多;三是一些難煮熟的食材事先加工過,以确保既味道鮮美,又不至于沒熟。
過橋米線,不但别有一番風味,而且有一個美麗的故事、動人的傳說……
相傳,清朝時滇南蒙自市城外有一湖心小島,一個秀才在島上讀書。
秀才勤勞賢惠的娘子常常做了他愛吃的米線送去給他當飯吃,但等她送到島上時,米線就涼了,秀才娘子為此非常苦惱……
後來一次偶然送雞湯米線的時候,秀才娘子發現雞湯上覆蓋着的厚厚雞油有如鍋蓋一樣,可以讓湯保持溫度,如果把佐料和米線等到吃時再放,還能更加爽口……
秀才娘子受到啟發,于是,她再給丈夫做米線時,就先用肥雞、筒子骨等熬好清湯,上面覆蓋着厚厚雞油,米線在家燙好,而配料則切得薄薄的,到島上後再用滾油燙熟,之後加入米線,鮮香滑爽……
此法一經傳開,人們紛紛仿效,因為到島上要過一座橋,也為紀念這位賢妻,後世就把它叫做過橋米線……
這個傳說告訴我們兩個道理——
一是每一種美食,都是人們在實踐中摸索出來的,是人們在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創造、發明出來的;
二是中國的飲食,不僅僅是填飽肚子那麼簡單,它既是物質的,又是精神的!它是一種生活方式,也是一種文化,常常蘊含着、宣揚着夫妻恩愛,敬老愛幼,家庭和睦等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