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初唐四傑有誰

初唐四傑有誰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27 15:34:45

初唐四傑,中國唐代初年,文學家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的合稱。簡稱"王楊盧駱"。

初唐四傑有誰(初唐四傑是哪四個人)1

王勃,字子安,绛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曾任虢州參軍,他年幼時寫的骈俪文《滕王閣序》是我國古典文學中的名篇,久為衆口傳誦。據說他寫文章之前,把筆墨紙硯準備好,飲酒後蒙被而睡,醒後一揮而就,不改一字,時人稱為"腹稿",他的詩清新自然,一篇之中常有警句,有如奇花異草雜綴在幽谷之中,使人百讀不厭。有名的"落霞與孤鹜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就是他文章中的名句。王勃的作品,明人輯有《王子安集》。

王勃的祖父王通是隋末著名學者,号文中子。父親王福畤曆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等職。王勃才華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劉祥道贊為神童,向朝廷表薦,對策高第,授朝散郎。乾封初(666)為沛王李賢征為王府侍讀,兩年後因戲為《檄英王雞》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遊巴蜀。鹹亨三年(672)補虢州參軍,因擅殺官奴當誅,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貶為交趾令。上元二年(675)或三年(676),王勃南下探父,渡海溺水,驚悸而死。

駱賓王(約619-約687年)唐代詩人。字觀光,婺州義烏(今中國浙江義烏)人。唐朝初期詩人, 與富嘉谟并稱"富駱"。

其父官青州博昌縣令,死于任所。他7歲能詩,有"神童"之稱。據說詠鵝詩就是此時所作:"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父死後,他流寓博山,後移居兖州瑕丘縣,在貧困落拓的生活中度過了早年歲月。唐高宗永徽(650~655)年間,為道王李元慶府屬,道王叫他陳述才能。後拜奉禮郎,為東台詳正學士。因事被谪,從軍西域,久戍邊疆。後入蜀,居姚州道大總管李義軍幕,平定蠻族叛亂,文檄多出其手。在蜀時,與盧照鄰往還唱酬。儀鳳三年(678),後調任武功主簿、長安主簿,又由長安主簿入朝為侍禦史,武則天當政,駱多次上書諷刺,得罪入獄。駱《在獄詠蟬》,有雲:"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為表餘心?"以抒悲憤。次年,遇赦得釋。調露二年(680),出任臨海縣丞,世稱駱臨海。棄官遊廣陵,作詩明志:"寶劍思存楚,金椎許報韓。"嗣聖元年(684),武則天廢中宗自立,這年9月,徐敬業(即李敬業)在揚州起兵反對。駱賓王為徐府屬,被任為藝文令,掌管文書機要。他起草著名的《讨武氏檄》(即《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班聲動而北風起,劍氣沖而南鬥平,暗鳴則山嶽崩頹,叱咤則風雲變色。以此制敵,何敵不摧,以此圖功,何功不克。……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慷慨激昂,氣吞山河。武則天讀至"一抔之土未幹,六尺之孤何托",皇然問:"誰為之?"或以賓王對,武則天感歎曰:"宰相安得失此人?"11月徐敬業兵敗被殺,駱賓王下落不明。《資治通鑒》說他與李同時被殺,《朝野佥載》說是投江而死,《新唐書》本傳說他"亡命不知所之",而孟綮《本事詩》則說:"當敬業之敗,與賓王俱逃,捕之不獲。将帥慮失大魁,得不測罪。時死者數萬人,因求戮類二人者,函首以獻。後雖知不死,不敢捕送。故敬業得為衡山僧,年九十餘乃卒。賓王亦落發,遍遊名山。至靈隐,以周歲卒。"

初唐四傑有誰(初唐四傑是哪四個人)2

四傑齊名,原并非指其詩文,而主要指骈文和賦而言。後遂主要用以評其詩。杜甫《戲為六絕句》有"王楊盧駱當時體"句,一般即認為指他們的詩歌而言;但也有認為指文,如清代宗廷輔《古今論詩絕句》謂"此首論四六";或認為兼指詩文,如劉克莊《後村詩話·續集》論此首時,舉賦、檄、詩等為例。

四傑名次,亦記載不一。宋之問《祭杜學士審言文》說,唐開國後"複有王楊盧駱",并以此次序論列諸人,為現所知最早的材料。張說《贈太尉裴公神道碑》稱:"在選曹,見駱賓王、盧照鄰、王勃、楊炯",則以駱為首。杜甫詩句"王楊盧駱當時體",一本作"楊王盧駱";《舊唐書·裴行儉傳》亦以楊王盧駱為序。

四傑齊名,原指其詩文而主要指骈文和賦而言。四傑的詩文雖未脫齊梁以來绮麗餘習,但已初步扭轉文學風氣。四傑正是初唐文壇上新舊過渡時期的人物。盧、駱的七言歌行趨向辭賦化,氣勢稍壯;王、楊的五言律絕開始規範化,音調铿锵。骈文也在詞采贍富中寓有靈活生動之氣。陸時雍《詩鏡總論》說"王勃高華,楊炯雄厚,照鄰清藻,賓王坦易,子安其最傑乎?調入初唐,時帶六朝錦色。"

他們都是初唐中後期很有才華的詩文作家,四人才。初唐四傑名早享,在青少年時代就獲得"四傑"的美譽。

他們都是官小而名大,年少而才高的詩人,他們在初唐詩壇的地位很重要,上承梁陳,下啟沈宋,其中盧、駱長于歌行,王、楊長于五律。後人所說的聲律風骨兼備的唐詩,從他們才開始定型。

他們開始把詩歌從宮廷移到了市井,從台閣移到了江山和塞漠,題材擴大,思想嚴肅,五言八句的律詩形式由他們開始了初步的定型。他們懷着變革文風的自覺意識,有一種十分明确的審美追求:反對纖巧绮靡,提倡剛健骨氣。他們的詩盡管未能擺脫南朝風氣,但其詩風的轉變和題材的擴大,預示了唐詩未來的發展方向,并起了積極進步的作用,他們是真正的唐詩的揭幕人。在唐詩史上,他們是勇于改革齊梁浮豔詩風的先驅。唐太宗喜歡宮體詩,寫的詩也多為風花雪月之作,有很明顯的齊梁宮體詩的痕迹。大臣上官儀也秉承陳隋的遺風,其作風靡一時,士大夫們争相效法,世号"上官體"。

在齊梁的形式主義詩風仍在詩壇占有統治地位的時候,"四傑"挺身而出,王勃首先起來反對初唐詩壇出現的這種不正之風,接着其餘三人也都起來響應,一起投入了反對"上官體"的創作活動之中。

他們力圖沖破齊梁遺風和"上官體"的牢籠,把詩歌從狹隘的宮廷轉到了廣大的市井,從狹窄的台閣移向了廣闊的江山和邊塞,開拓了詩歌的題材,豐富了詩歌的内容,賦予了詩歌新的生命力,提高了當時詩歌的思想意義,展現了帶有新氣息詩風,推動初唐詩歌向着健康的道路發展。四傑對唐詩發展所作出的貢獻大緻說來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首先,表現在作品題材與内容上,其中包括有詠史詩和詠物詩,還有山水詩,像王勃的《滕王閣序》;或為抒發登臨送别的感慨的,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千古傳誦的名篇;以及駱賓王的《于易水送人》。有歌唱征人赴邊遠戍的,描寫征夫思婦的,與表達對不幸婦女的同情的。四人均才高而位卑,使他們比較接近社會現實,所以常用詩歌對某些社會現象加以揭露。四傑用自己的創作實踐來改變齊梁時遺下的不正詩風,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其次,初唐四傑為五言律詩奠定了基礎,并且使七言古詩發展成熟。五言律在"四傑"之前已有出現,唐初詩人王績(王勃系王績侄孫)曾作過一些努力,但作品不多。到了"四傑"的時候,五律這一形式才得到充分的發揮,并在他們的作品中被逐漸的固定下來。"四傑"以多數量、高質量的詩篇為稍後于他們的沈佺期、宋之問的律詩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五言古詩在三國時期以後盛極一時,而七言古詩卻是到了唐代才興盛起來,四傑(楊炯無七言詩)又以大量的傑作把七言古詩推向了成熟階段。所以初唐四傑在發展詩歌形式上的成就,是值得充分肯定的。而四人之中又各有偏重,王、楊以五律見長,盧、駱擅長七古(七言)。他們在文學史上起到了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作用。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就對"四傑"十分敬佩。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