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論語君子行天下

論語君子行天下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01 05:25:58

論語君子行天下?本文繼續品讀《論語》第十五篇“ 衛靈公篇”,本篇記述的内容比較廣泛,且重點論述了君子的人格要求,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論語君子行天下?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論語君子行天下(論語君子義以為質)1

論語君子行天下

本文繼續品讀《論語》第十五篇“ 衛靈公篇”,本篇記述的内容比較廣泛,且重點論述了君子的人格要求。

在上文品讀了“《論語》:好行小慧,難矣哉”,文中先是提到了,孔子說:一個不懂得問“怎麼辦”的人,自己也不知該拿他怎麼辦。

孔子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一個人遇到不懂的問題,卻還要自己面對,或者假裝自己知道,這是一種“傲慢”的表現。

這不僅是普通人該有的反應,也是領導者經常要講的一句話。

一個普通人不懂得問别人“該怎麼辦”,就難以獲得别人的幫助。

而一個人領導者不懂得問手下“該怎麼辦”,就是剛愎自負的表現,難以讓身邊的人得以成長,發揮更好的能力。

這段話是告訴人們要有“謙卑”的心态。

後文孔子又說到,有些人隻會天天聚在一起空談沒有意義的話,也是很難教育的,或者是說很難讓人家醒悟。

這是告訴人們,平時少參與無效社交,多學會獨處,去提升自己。不要成為烏合之衆之人。

繼續下章:

子曰:“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注譯:

孫:同“遜”,意為謙遜。

原文解析:

孔子說:“君子把義作為根本,用禮加以推行,用謙遜的語言表述,用誠信的态度來完成,這就是君子了。”

有感解讀:

這章孔子又講到了作為“君子”該有的表現,在描述什麼是君子。

“義以為質”,就是内在;“禮以行之”,就是表現。

内在有“仁義”,表現有“禮儀”,這是君子該具備的素養和基本。

或許我們常常感覺成為孔子口中的君子是很不容易的事,在此,孔子給出了一個核心原則——要想成為君子,最重要的是心中要有本分,要方正。

一個人成為君子的前提,是有底線。但這也是不夠的,如果外在太過剛直,不懂權變,跟誰都沒法合作,也不能夠稱其為君子。

要成為真正的君子,需要内外兼修。

繼續下章:

子曰:“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注譯:

病:憂慮。

不己知:即不知己。意為不了解自己。

原文解析:

孔子說:“君子擔心自己沒有才能,不擔心别人不知道自己。”

有感解讀:

這章繼續提到了“君子”的内外修養。

“君子病無能焉”:君子要擔心的是自己沒有能力。這裡“病”是動詞,代表擔心。

“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别因為别人不知道你而擔憂。别人不知道你,這很正常,這裡存在信息鴻溝。當關于你的信息沒有傳播出去時,你要繼續做事,讓自己的能力變得更強。

真正的強者在面對社會的時候,隻擔心自己的能力不夠;而不是擔心别人不夠了解他的才能。

不要發愁現在社會上沒有讓你去盡忠的那個職位,真正要發愁的是你自己有安身立命的本事嗎?

不要苛求他人的表揚或贊美,時刻把目光放在自己的進步與提高上,關心自己的發展與成長;不與他人攀比,不與他人争風吃醋,不斷超越自我,戰勝自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