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開春,褚時健和老伴馬靜芬啟動了“褚橙莊園”,兩口子也開啟了晚年事業的第二春。
兩夫妻剛創建褚橙莊園的時候,也是比較窘迫的,我們常說的是十年磨一劍,而褚橙的聲名鵲起,卻是走過了十幾年的曆程。
和煙草打了大半輩子交道的褚時健,雖然種植煙草和種植橙子,都是和土地打交道,但是具體操作下來,卻也是天差地别。
褚時健的妻子馬靜芬,當年在煙廠的時候,是做園林方面的工作,雖然也接觸過一些花花草草,但是和果樹打交道,這也是頭一遭的事情。
兩夫妻一開始種植橙子,資金上反倒不是什麼太大的困難事,畢竟褚時健的名聲在外,也有不少人對他晚年事業給予了不少資金上的支持。
最大的困難,是在技術這一難關上。
因為不懂技術,兩夫妻隻能是盲人過河,在實踐中一點點摸索出經驗。
剛種橙子的時候,因為沒啥經驗,很多果樹都沒有挂上果子,有的果樹甚至于七八年了,都沒有挂果子。
剛開始,兩夫妻還以為是自己的技術上出現了問題,後來細查之下,才發現原來是在買秧苗的時候,被人給黑了。
這第一步就出現了問題,沒有辦法,隻好把種下的苗子全部挖出來,那些已經長大,但是結不出果子的樹,也都給砍了,一切都得推倒重來。
這一頓折騰,原本還算寬裕的資金,就變得緊張了。
褚時健就采取滾雪球的辦法,不貪圖數量,就先從一小塊試驗田開始,成功了在拓展數量,就這樣一點點的擴大種植面積。
這無疑是成功的策略,當初最好的産量隻有20噸,到後面,褚橙的産量已經到達了兩萬多噸,這也就意味着褚橙莊園已經具備起飛的條件了。
至于褚橙為何會越做越大?
馬靜芬是這麼總結的,因為當時橙子這個市場上,假貨太多,口感不好的橙子也很多,盡管如此,橙子在數量和質量上,都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一句話就是,橙子不夠吃。
因此,在積累一部分市場的基礎下,褚橙莊園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就開始擴大了産量。
回想起當年創業的艱難,馬靜芬也是感慨不已,當年兩口子就住在果樹園子裡,随便搭了一個棚子,擡頭就能看到天空。
對于上了年紀的人來說,這确實是一個考驗。
而且,在付出還沒獲得回報的時候,兩夫妻的生活比較拮據,還經常因為錢的事吵架。
相比較物質上的困難,兩夫妻最為在意的還是“技術”這個關卡。
“技術”這個關卡,直接決定了創業的成功與否,褚時健也是知曉這個核心關鍵點的。
懂得果樹栽培的技術員,就成了兩夫妻眼裡的香饽饽。
不過,在請教技術員的過程中,也伴随着一些無厘頭式的波折。
因為兩人都不懂技術,心急之下也會病急亂投醫,咨詢過不少技術員。
這咨詢的人一多,一張嘴說一個事,另一張嘴也說了另一個問題,有時候關于同一個技術難點,兩個技術員之間給出的方法是沖突的。
譬如,有一次請來了一個技術員,告訴他們發起來的小小子不能動,随它發;結果就發了很多苗子,兩夫妻也是很高興,因為秧苗發得多,結的果子自然也就多。
但是,另外一個技術員卻又說,不能随意讓苗子亂發,要修整。這技術員不由分說,一頓剪刀下去,剪了不少發起來的苗子。
褚時健兩夫妻雖然也在場,但是因為不懂技術,也沒有阻攔。
現在回想起來,馬靜芬也覺得兩人當時真有點傻,啥都不懂,就敢種橙子,也真不知道當時哪來的勇氣,說幹就幹。
既然不懂技術,那就彌補這個短闆。
馬靜芬回憶,自己的丈夫那會就一門心思的鑽讀種果樹的書籍,關于如何種植果樹的樹的書,在家裡擺滿了一堆。
到後來,馬靜芬也覺得丈夫在種橙子這方面,算得上是一個自學成才的專家了。
等經濟有所改善之後,褚時健立馬着手建了一個檢驗化驗室,經常在裡面和技術員讨論橙子的事情。
譬如是哪個環節導緻結出的果子不夠甜?對果樹的葉子進行化驗,看看有沒有出現什麼毛病等等。
在褚時健看來,國内市場上,雖然來自國外的橙子不少,但是國内的人卻不愛吃,原因就是進口的橙子不夠甜。
而要橙子的甜度夠高,在技術上也是一個難題,而且甜度越高的橙子,也很容易生蟲,患上其他病害的幾率也大。
提高橙子的甜度,可以說是一個吃力不讨好的事情,需要付出的成本是很大的,而收獲的成效如何,卻很難預料。
除此之外,還存在一個客觀的難點,那就是褚橙莊園所在的地方,冬天不會下霜,也不會下雨,氣溫也不會降太低。
這一點就導緻了一個問題,那就是蟲卵都會好好的留存到下一年,等開春就一股腦的活了過來,這個問題也成一度成了頭疼問題。
不過,好在兩人也克服了技術難點,褚橙的甜度提升了上去,再加上合理的營銷,褚橙一下就聲名鵲起了。
時隔多年,丈夫去世後,馬靜芬在回憶兩人當初的創業經曆,是這樣說的:
“不管年輕的、年紀大的都不要怕苦,浮躁更是不應該的。既然選中了目标,看準了目标,你的夢想好了,就朝着夢往 前走,前途一定是光明的。這是我們一輩子總結出來的,就是剛才說的十年磨劍。我們應該是六十多年了磨劍到現在。我覺得我沒有苦,不工作的才是苦,沒有事做才會苦、才會生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