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兒科研究所耳鼻喉科門診,樓道裡一如既往地擁擠,家長們帶着各自的孩子,跟随着電子叫号聲的指引,繁忙而有序地從一間間診室進進出出。進診室前,家長們多數有些緊張,低聲安慰懷中的孩子;幾分鐘後從診室出來,那一張張皺眉的臉大多放松了下來,“大夫說寶寶沒事,好多了,再用幾天藥就不用來了!”這是家長出門時說得最多的話。當然也不盡然,出診室時淚眼婆娑甚至是嚎啕大哭的也大有人在。這就是醫院,演盡人間悲歡離合。
“請XX小朋友到耳鼻喉科就診!”電子音響起,門開時進來了一位帶着小男孩的年輕斯文的媽媽。“家長抱孩子坐吧。寶寶怎麼不舒服?”我調出病曆系統,開始了常規的問診。
“陸大夫,你不記得我們了嗎?看我們寶寶的鼻子長得多好,也不歪了!”
我擡頭一看,白淨的小臉,一臉淘氣的小表情,隻是鼻背右側的皮膚稍微有一點點發紅。
“啊!原來是你呀!恢複得真好!”
看着家長一臉開心的笑容,我不禁想起了半月前的那個晚上……
那天的夜班,在他來之前一直不忙。大概是晚上7點多,兩個焦急的年輕女子帶着個3歲左右的孩子進來。“大夫,您給孩子看看,都輸了好幾天液了,還是這麼腫!您幫忙想想辦法吧!”
我擡眼一看,鼻梁右側眼角下方好大一個青紫的包,中心皮膚已經有點發白,感覺裡面的膿已經呼之欲出。鼻梁似乎也有點歪。
“這幾天了?怎麼弄的?”
“孩子4天前被汽車門撞了一下,一開始整個臉都挺紅的,輸了2天液,其它地方都不紅了,就是鼻子旁邊的腫一直不消,昨天牙齒上面都開始流膿!”
調出昨天拍的CT,清晰顯示出右面部膿腫、右側鼻骨骨折,鼻腔外側壁向内推移。
現在感染已經局限了,如果不管它,過幾天表面就會破潰,膿排幹淨後會遺留瘢痕,還有可能殘留永久性瘘口,這孩子可就破相了。大膿包要是長在其它不太顯眼的部位,表面切個口子引流,過幾天就能長好,但是在臉上……看着孩子白淨的小臉,我有點猶豫。
“從牙龈裡流膿,說明大膿包已經向下通到牙龈了。我帶你去口腔科看一下,看看能不能口腔裡做個切口,如果順利的話,膿排出來包也就消了。”
口腔科夏大夫很給力,二話沒說就幫忙加了号,利落地牙龈切開,但是并沒有像我們事先設想的那樣排出很多膿。
“這樣不行呀,膿沒有出來,說明裡面有分隔,上下不連通,還是有可能從表面破潰。住院治療吧,實在不行就手術幫孩子清創。我會盡量不在臉上動刀的。”
家長一聽要住院,眼淚馬上就下來了,但看着孩子的臉,還是很配合地去做住院前的檢查。
住院後,繼續抗炎加局部理療,包一點都沒小。從膿腫下面用細針穿刺,也沒抽出多少膿,大包表面反而還發黑了,皮膚似乎有要壞死的可能。不能等了,隻能手術。
但是從哪切呢?從臉上切的話,手術簡單,風險小,但我真是不願意因為一個外傷導緻孩子破相;如果從上次的牙龈切口進,到上面的膿腫部位還有大約4-5cm,有可能損傷牙胚、損傷鼻淚管。而且一個深深的隧道,如果出血的話,也不太好止血。我有點猶豫。跟科裡好幾個大夫一起讨論,多數贊同外部切口,手術快,并發症少,隻有王大夫支持牙龈切口的想法。
有一個支持我的就行,就牙龈切口了!
手術台上,牙龈最上端切開,剝離子伸進去2cm,遇到阻礙,過不去了。這是預想中的分隔。使了一點勁,剝離子一下子穿了過去,看距離應該到達了膿腫部位。換吸引器從牙龈隧道伸進去,膿腫表面用手能夠摸到吸引器頭的金屬質感。随着輕微呼噜呼噜的響聲,膿與血混合着一并吸了出來。接着,由于右側鼻腔外側壁也膨隆,我們又在鼻腔外側壁内側做了個切口,吸引器從鼻子裡延伸到膿包中,再次清理膿血,同時矯正了骨折的鼻骨。最後,在鼻腔裡和牙龈切口都放置了深達膿腔的引流條。此時,大膿包比之前小了很多,但還是有些腫。局部加壓包紮,術畢。
術後第二天,打開包紮,大包小了一些,按壓時引流條還有少量血滲出;術後第四天,大包還是有點腫,皮膚顔色有些暗,但按壓時已經沒有滲血了,撤出引流條,出院觀察。并沒有恢複得很理想,我感覺有點遺憾。今天是術後第十天,孩子來門診複查,沒想到真是帶給了我一個驚喜!原先的大包處已經完全平了,皮膚顔色隻是稍微有一點紅,相信逐漸能恢複正常,有可能的鼻淚管損傷等并發症也沒有出現,真是完美的恢複!
看着孩子笑嘻嘻地生動淘氣的小臉,看着家長滿意的開心的笑顔,我的眼角竟然有一點點濕潤。
這就是醫院,這就是兒童耳鼻喉科醫生的日常生活。
文、攝 | 陸穎霞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來源: 首都兒科研究所科普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