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儒林外史中典型人物形象

儒林外史中典型人物形象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8-17 08:17:19

儒林外史中典型人物形象?這個《儒林外史》是清代著名作家吳敬梓創作的長篇小說,也是一部傑出的現實主義長篇諷刺小說,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儒林外史中典型人物形象?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儒林外史中典型人物形象(儒林外史人物形象特點)1

儒林外史中典型人物形象

這個《儒林外史》是清代著名作家吳敬梓創作的長篇小說,也是一部傑出的現實主義長篇諷刺小說。

它開創了以小說直接評價現實生活的範例,也代表着中國古代諷刺小說的一個高峰。

這個小說形象地刻畫了在科舉制度下,知識階層精神道德和文化教育的現狀。

全書共56回,以寫實主義手法描繪了明代士人對于“功名富貴”的不同态度和表現。

真實地揭示了人性被腐蝕的過程和原因,從而對當時吏治的腐敗、科舉的弊端和禮教的虛僞等進行了一些揭露。

事實上,《儒林外史》的問世,在中國小說史上産生了很大的影響,奠定了中國古典諷刺小說的基礎。

這本《儒林外史》已經被翻譯成英、法、德、俄、日、西班牙等十餘種文字,在世界上廣泛傳播,成為一部世界性的文學名著。

後人對《儒林外史》評價甚高,魯迅認為該書思想内容“秉持公心,指摘時弊”。

胡适也認為該書的藝術特色,堪稱“精工提煉”。

事實上,《儒林外史》中出場的人物共三百七八十人,其中屬儒林人物的僅一百人左右,但這些儒生大多為書中主要人物。

雖然他們的命運各異,但他們都在18世紀士人生活浮世繪中占有一席之地。

作者從不同角度描寫了他們生活的浮沉,境遇的順逆,功名的得失,仕途的升降,思想情操的高尚與卑劣,社會理想的倡導與破滅。

1儒林外史人物形象特點|反映了功名得失,有心豔功名富貴,而媚人下人者,有倚仗功名富貴,而驕人傲人者,也有假托無意功名富貴

儒林外史人物形象特點尤為突出,可以作為褒貶标準的,乃是他們對功名富貴的态度。

這些儒生,正如閑齋老人所說的,有心豔功名富貴而媚人下人者,有倚仗功名富貴而驕人傲人者。

有假托無意功名富貴,而自以為高,被人看破恥笑的人。

當然,也有特立獨行的人。

功名富貴人所必争,王元章不獨不要功名富貴,并且躲避功名富貴。

不獨王元章躲避功名富貴,元章之母,亦生怕功名富貴。

這是真其性格與人不同嗎?

其實,天地之大,何所不有,原有一種不食煙火之人,難與世間人同其嗜好。

可見,這部作品有一個明朗的主題,通過許多的具體的人物形象,對士大夫階層思想道德的堕落,予以無情的暴露,從而揭發科舉制度的陰暗面。

吳敬梓所生活的年代,那時以八股文取士的科舉制度巳殘酷地愚弄人民很久了。

他少年時也曾考取過秀才,到南京應過鄉試,書中貢院的生活寫得那樣具體,沒有直接的體驗是寫不出的。

他通過長時期的觀察體認,深刻地認識到八股文腐蝕人心吏治。

對《儒林外史》人物形象的塑造,筆者是十分重視的,因為小說畢竟是通過人物來反映生活、描寫社會的。

一部小說在藝術上的成敗,常常取決于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否成功。

第一回以王冕的故事喻示全書的主旨。

第二至第三十二回,分别寫各地和各種類型的儒林人物。

第三十三回以後,随着杜少卿遷居南京,全書中心也轉移到南京士林的活動,祭泰伯祠成為貫穿其中的主要事件。

最後,他以“市井四大奇人”結束了全書,與第一回遙相呼應的意味。

2《儒林外史》人物形象創作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以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為原型,加以藝術的錘煉,使之成為具有典型意義的人物形象

《儒林外史》人物形象塑造的成功,除了得力于突出人物的特征性,言行與渲染,和它寫出了人物生活于其中的社會環境有關。

它的人物是特定社會環境的産物,又是這種社會環境的主人,而且是這種社會環境的體現者。

人物與環境融為一體了。

比如,一個大老官散漫使錢,接連用大把銀子贈人,幫助摘了印的王知縣,與娘子攜手遊清涼山,與南京名士的往還。

通過這些,把一個灑脫俊逸的大老官,一個輕财好士的豪傑,一個既敦孝,又不拘俗禮的名流,形神兼備地刻劃出來了。

人物與環境融為一體,不可分割。

事實上,吳敬梓也有自己的真實故事作為影子進入了此書。

吳敬梓出身于書香門第、科甲鼎盛的缙紳世家。幼時被過繼給做官的大伯父,大伯父去世後家族内發生了争産糾紛,甚至發生了親族沖入家中攫奪财産的事件。

這件事使吳敬梓看清了封建社會家族倫理道德的醜惡本質,以及那些官僚名流的虛僞面目,看透了人世間的世态炎涼及人心的鄙陋愚昧。

他從此棄絕功名,仗義疏财,肆意揮霍遺産。

30歲以前,就将田産、房産都消耗盡了。33歲時移家到了南京。

可見,他會以真人真事為原型,加以藝術的錘煉,使之成為具有典型意義的人物形象。

3在浩若星海的中國古典小說中,被魯迅許以“偉大”二字的,隻有兩部書,其中之一便是吳敬梓的《儒林外史》|它是封建末世的真實寫照

不僅僅對當時吏治的腐敗、科舉的弊端、禮教的虛僞等進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諷。

另一方面熱情地歌頌了少數人物人性的守護,從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

事實上,《儒林外史》是我國傑出的諷刺小說,它像一面鏡子,照出了封建制度走向崩潰時黑暗社會的種種醜态,并予以強烈的諷刺,其思想内容是非常豐富的。

它是封建末世的真實寫照。

《儒林外史》批判的筆鋒指向了整個封建末世。

首先是抨擊了貪官污吏。

南昌太守王惠集殘暴、狡詐、貪婪于一身,念念不忘“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

全書開始時,作者就借王冕之口說一代文人困于這個法(指八股),卻定的不好。

将來讀書人既有此一條榮身之路,把那文行出處都看得輕了。

吳敬梓通過一系列典型形象,觸目驚心地展示了巨大的厄運籠罩着一代文人,他們的智能被破壞了,道德被腐蝕了。

小說中絕大多數的讀書人,都是八股取士的犧牲品。

特别是“四位奇人”表面上看來雖然都是市井小民,吳敬梓卻都賦予他們讀書人的性格,寓意真的很深遠。

《儒林外史》雖然假托明朝,實際是反映清朝康乾時期知識分子的命運、這當然是與作者吳敬梓個人真實的生活非常相似。

正由于社會上充滿了許多矛盾的現象,無形中也就提供吳敬梓一個絕佳的創作題材。

更何況吳敬梓本人科舉不順,又遭到家産被奪、愛妻病故等一連串重大的打擊,對于人生,對于知識分子的痛苦,都有着深刻的體會。

《儒林外史》不僅是一部凝聚着人生智慧的書,也是一部凝聚着小說智慧的書,當人生智慧與小說智慧相遇時,就形成了特有的筆法,特别有表現力。

吳敬梓用類似于史家傳記的方式,莊重平實地叙寫“書中第一人”虞博士,以展現虞育德的賢人風範。

用直接心理描寫,來揭示“禮賢下士”的表演意味,啟發後人反思曆史上的種種戴着面具的表演。

事實上,吳敬梓不想把虞育德寫成一個神秘莫測的人物。

讀《儒林外史》,我們深切地感到,在描寫那些不可理解、不可接近的人物時,吳敬梓格外樂于用第三人稱來叙事,比如他寫楊執中就是如此。

吳敬梓以此表現他們的不合常情,表現他們令人迷惑不解的言行。

舉個例子!

虞老爺叫小厮搬出三十錠大元寶來,望桌上一掀,接着吳敬梓即寫老人的眼就跟這元寶滾。

這個“滾”字,把老人對錢财的專注、貪婪和興奮的情景,寫得實在傳神了!

《儒林外史》的這種語言藝術特色,它的一字一句,如同構成漫畫的線條一樣,盡管筆墨非常簡潔,但它卻突出了人物最主要的性格,具有字字深入骨髓,句句生動傳神的作用。

吳敬梓還把無知無恥的人,莊重地尊稱為“老實人”,正因為說他是“老實人”,才使他的無知無恥,顯得倍加真實。

這諷刺,真是既極盡委婉,又辛辣入骨。

寓莊于諧,其實處處皆淚痕,諷刺藝術是一種引人發笑的藝術,然而《儒林外史》的語言所引發的笑,卻往往要叫人在笑得輕松愉快的同時,還要笑出沉痛悲憤的眼淚來。

總之,儒林外史人物形象特點,是着重反映各色人物對功名得失的态度,很多故事是以真人真事為原型的寫照。


一起聊一聊儒林外史人物形象特點,歡迎關注!

作者|龔柳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