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光武帝建武三年,即公元27年,在劉秀手下大将馮異與延岑、張邯、任良等争奪關中時,出現了“黃金一斤易豆五升”(語出《資治通鑒·漢紀》)的情況。
古人稱糧食,不用斤而用升。如果按我們現在的計量來換算,一升黃豆大約有二公斤重。也就是說,在東漢初年,一斤黃金大約隻能換得二十斤黃豆。
為了做這個題目,至簡特意上網去查了查當前的黃豆與黃金的價格,發現一斤黃豆的價格大約是1.8元,二十斤黃豆的價格是36元,而一斤黃金的價格大約是大約是14萬元左右。
用價格為十四萬元的一斤黃金去換價值隻有三十六元的五升黃豆,東漢初年的老百姓們到底是瘋了還是傻了?抑或說,他們難道真的可以做到“視金錢如糞土”?
那麼,東漢初年為什麼會出現黃豆價值高于黃金價值的奇怪現象呢?
因為饑餓!而導緻老百姓饑餓的,隻有四個字——天災人禍。
從公元8年王莽篡漢到公元23年新朝滅亡,短短十五六年間,災害連年,其中比較大的天災就有七次,分别是:
始初元年(公元8年)春,地震;中始建國元年(公元9年)真定、常山天降大冰雹;天鳳二年(公元15年)邯鄲以北地區降了大雨,地下水湧出,水深的地方有幾丈深;三年(公元16年)春季,發生地震,天降大雪,關東地區尤其厲害,雪深的地方有丈把深;六年(公元19年)函谷關以東連年饑馑、大旱;地皇元年(公元20年)大雨六十餘日;三年(公元22年)的大蝗災。
如此頻繁的天災,必然導緻老百姓顆粒無收。這樣的情況,如果是在治世,官府救濟有方,老百姓的窘況或許還能得到緩解。
遺憾的是,那時候偏偏又是一個亂世,王莽篡漢後忙于改制,采取了一系列有名無實、不顧實際的改革措施,令本來就已經窮苦不堪的老百姓更是雪上加霜。
于是,綠林、赤眉等農民起義四起,兵禍連連。這些起義軍由于缺乏紀律約束,所過之處,往往都要狠狠地燒殺搶掠一番,比之蝗蟲過境,簡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老百姓更加無以安身了,隻好也加入燒殺搶掠的行列。
如此一來,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天下越亂,起義越多,民生越困難,越沒有人願意從事農業生産。
總之,在天災人禍的情況下,又沒有願意從事農業生産,糧食必然緊缺。而對老百姓來說,黃金既不能當飯吃,也不能當衣穿,黃豆卻可以解燃眉之急,救人性命。這就是東漢初年,黃金與黃豆的價格和價值出現如此巨大錯位的主要原因。
所以,我們應該慶幸自己生活在一個國泰民安、社會和諧的時代。如果生活在亂世,大家手中的黃金或許真的就如糞土,隻能拿去換五升黃豆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