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初中物理教學提高論文

初中物理教學提高論文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6-30 13:13:14

初中物理教學提高論文?優秀初中物理教學論文【摘要】我國的中學物理教學中,教師十分注重系統知識的傳授,對于學生創造性思維能,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初中物理教學提高論文?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初中物理教學提高論文(初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實踐探讨)1

初中物理教學提高論文

優秀初中物理教學論文

【摘要】我國的中學物理教學中,教師十分注重系統知識的傳授,對于學生創造性思維能

力的培養重視和研究得還很不夠。在進一步深化素質教育的今天,教師應該結合創新教育的精神,在物理教學中加強對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本文在重點研究了初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教學實踐、采取的具體方法和策略以及自己的思考和體會。

【摘要】初中物理 創造性思維能力 教學實踐

物理學科,既是自然科學的基礎學科,又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而且易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然而初中物理教學的現狀不盡如人意。不少教師教學觀念陳舊,認為物理教學内容深度淺,範圍廣,定性的多,定量的少,靜态為主,動态讨論為輔,無須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不少教師教學方法單純,教學中照本宣科,方法含量少,教師講、學生聽,教學過程主要表現為“接受—理解—鞏固—解題”,熱衷于重複機械操練為主的題海戰術,以緻學生發現不了問題,更不會提出問題,很大程度上扼殺了學生的創新精神。

那麼,教師在課堂上如何巧妙提出疑問啟迪學生的創造思維呢?教師應該經過認真篩選,找出最佳方式。其标準應是:能聯系實際,發人深思,給人啟迪;能激發、喚醒、鼓勵學生的主體意識;有助于學生分析、綜合、發散、聚合、觀察、想象等思維能力的提高。啟發學生多角度、多層面的辯證地思考。總的來說,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内容,選擇恰當的形式。下文就談談我的一些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教學實踐、采取的具體方法和策略以及自己的思考和體會。

1、加強學生的實驗能力,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

物理知識往往通過對物理現象和事物的觀察才能獲得,所以要想使學生學會物理,必須培養觀察能力。物理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學科,我很重視“實驗操作”,凡是教學内容能用實驗操作的都安排學生去做,不僅如此,我還将與教學内容相關的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現象也讓學生實驗操作,這樣,既培養了學生實驗操作的能力,也拓展了學生的知識視野。我在日常課堂教學中,以做好演示實驗為前提,增強實驗的趣味性,為學生做好實驗起到良好示範作用。同時,在實驗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現象,勤于思考問題的習慣。

以“牛頓第一定律”為例,我首先引導學生觀察從斜面滑下的小車在粗糙平面上運動的實驗,然後再安排學生觀察同一小車在不很粗糙平面及在較光滑平面重複這一過程的實驗,并比較三者的不同。引導學生讨論為什麼會有不同的現象,并讓學生設想若平面絕對光滑,

小車會怎樣運動。在學生讨論的基礎上,總結概括出牛頓第一定律。這樣一環扣一環地演示、提問、分析、讨論,最後得出結論的過程,可使學生自始至終集中注意力,跟随教師的思路,從個别到一般,從現象到本質,在嚴謹的分析推理中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和科學素質。

又如在學習“浮力”時,我根據教材的精神,将書上的教師演示實驗改為邊教邊學的實驗,而且還在每個桌上發了一塊形狀規則的正方體木塊,讓學生将木塊投入燒杯中,然後設法将木塊按入水中,有意識地讓學生感受“浸在水中的物體受到水的向上托的力”,然後再引導學生做實驗。同時增加了稱量物體重時,用手向上托物體,觀察彈簧秤示數變化的實驗。這些實驗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不僅浮在水面上的物體受到浮力,浸沒在水中的物體也受到浮力,對浮力産生的原因也更容易接受了,同時還領悟到浮力的大小可以用彈簧秤直接來測量,即F浮=G一F’。這種類型的實驗課起到了演示實驗和學生分組實驗所起不到的作用。

學生們通過這些實驗制作過程,不但學到了很多知識,同時能充分挖掘學生潛在的創新意識,不斷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應變能力和創新能力,還能發展個性特長,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

2、培養科學探究能力,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

物理課程應改變過分強調知識傳承的傾向,讓學生經曆科學探究過程,學習科學研究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實踐能力以及創新意識。改革以書本為主、實驗為輔的教學模式,提倡多樣化的教學方式,鼓勵将信息技術滲透于物理教學之中。

例如,在“大氣壓的測定”這節課的教學中,如果教師按教材的編寫依葫蘆畫瓢,直接運用托裡拆利實驗獲得結論,雖然能測得大氣壓值,并能理解測量過程及原理,但這種生硬的灌輸式的教學,學生隻能知其然,達不到知其所以然的目的,更不可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如果變講述為下面的探索式教學,則教學效果就會有很大的不同。1.将一開口玻璃管插入水銀槽中,分析為什麼管内外水銀面相平(連通器原理)。2.把玻璃管中安上一活塞,向上拉動活塞,分析為什麼水銀柱能上升。3,分析當玻璃管足夠長,是否當不斷向上提拉活塞時,水銀柱能不斷上升。4,在水銀柱不随活塞的上升而上升時,你能從中悟出什麼?5.設想一下,怎樣使管内水銀面以上部分達到真空狀态,從而精确地測得大氣壓值?這樣按此質疑、實驗、探索、解疑等不斷深化的探索方式進行教學,使學生像科學家一樣親自參與科學探索、發現,這不僅有利于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激發靈感,使他們産生頓悟,而且,還可以使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得到培養。

3、形象化教學,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

物理學中有許多概念比較抽象,學生難以理解,隻有死記,無法進入創造思維情境。教學中,如果能設置有趣的小實驗和誘導性問題,将抽象的概念活化,就能使學生能把抽象的問題具體化,形象直觀地“頓悟”概念的内涵。

如,人們時刻跟大氣打交道,從來未感覺到大氣壓強.在講大氣壓強前增加一個小實驗:将小試管插入盛滿水的大試管中,豎直倒懸于空中。當學生看到小試管不斷進入大試管時,會驚訝地發出疑問:“為什麼小試管不掉下來?”為鼓勵學生猜想,教師提出;“是不是水把小試管吸進去了?是不是有一種什麼力把小試管推進去了?”當學生發現是空氣壓力“作怪”時,一種成功的喜悅溢于言表。不過學生還會懷疑水的粘性,為此,教師在加滿水的大試管裡放入兩個彩色玻璃珠并在管底鑽一小孔,用手指堵住小孔演示覆杯實驗,讓學生看見水和珠子不會掉下來,當手指移開小孔,水和玻璃珠立即掉下來,這就排除了水的粘性起作用,大氣壓的概念自然而然地在學生頭腦中形成、紮根。

4、加強教學過程中的變式訓練,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

在物理學中,概念和規律都是建立在實驗基礎上的。在照常規進行實驗操作後,教師可以超越常規設疑啟思,使學生進行求異思維,培養學生創造思維能力。

如,在測定小燈泡功率的實驗中,當學生己掌握常規測定方法後,為使學生知識“升華”,發展思維,設問置疑:某同學在測額定電壓為3.8伏的小燈泡的額定功率時,所用的電源電壓為6伏,他用一隻最大量程為3伏的電壓表測出了結果。其實驗方法和原理如何?在這個問題中設置了超越常規的條件:一是小燈泡上電壓達到3.8伏時,才能從電流表讀取額定電流求得結論,而電壓表又不可能超過量程使用;二是進行求異思維,打破常規,變遷思維,聯想到串聯電壓特點,采用電壓表與變阻器并聯測量的方法,當燈泡正常發光時,變阻器兩端的電壓隻有2.2伏,可用最大量程是3伏的電壓表測量。這樣,使學生的思維生慧眼,透過重重迷霧洞察一切,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得到不斷提高和拓展。

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是相當複雜的,本文就本人的一些教學實踐采取的具體方法和策略以及自己的思考和體會作了分析,以此為同行借鑒。

參考文獻

[1] 鐘啟泉,為了中華民族的複興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

解讀仁[M],2001年

[3]胡炳元,物理課程與教學論[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

[4]古成久,當代大教育引論〔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

[5]教育部師範教育司組織編寫,基礎教育新課程師資培訓指導—初中物理[J],主編廖伯琴,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