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在莊子的哲學中充滿着象征和隐喻,"莊周夢蝶"之說一直以來,無論在文學史還是在道家學說上,都存在着許多争議。"究竟是莊周夢蝶,還是蝶夢莊周?"關于夢與現實的正反辯證也由此展開。
但許多人不知道的是,在《莊子·齊物論》除了"莊周夢蝶",還有另一則鮮有人知,是關于夢的寓言,即為"大聖夢",其中訴說着人生之大智慧。這裡的"大聖"并非是指齊天大聖孫悟空,而是道家裡所說的"大覺者",裡面藏着輪回的秘密,那麼以此來看,這則寓言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道家經典之——莊子學派
莊子為戰國時期的宋國蒙(今河南商丘南)人,他是道家學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是莊學的創立者,與另一位代表人物老子并稱為"老莊"。
提到莊子,有道是"不敬南華,隻敬逍遙。"當時各國戰亂,諸侯争霸,作為漆園吏的莊子不願參與其中紛争,于是辭官歸隐,南行百餘裡來到苦縣拜訪老子遺迹,與老子後人李宮徹夜談經論道。此後,莊子見此地鐘靈毓秀,适合歸隐,就移居到此一心鑽研道學。
後來楚威王聽聞莊子才學出衆,于是派使者出巡并許以重禮,請他為相。莊子回道:"卿相,尊位也。"
但他又打了一個比方,将相位比作農人祭祀祖先用的祭品,表面上讓它披上花紋錦緞風光無比,最後卻要牽到太廟擺上供桌,這使它已經無力主宰自己的生死了。莊子還直接表明,自己想像烏龜一樣,在泥潭裡尋找快樂,不想受到約束。
使者隻能無功而返。之後莊子安心住下,李宮為他搭建一座茅屋,雇仆人照顧他的飲食起居,莊子投入在研學中,将十萬字心得著成《莊子》。
其中《齊物論》中有一夢——蝶夢,講的是莊子有一日夢到自己變成一隻蝴蝶,逍遙快樂,自由自在,想不起來自己是莊子。醒來後他才發覺這是一個夢,于是這引發他的思考。
他躺在床上翻來覆去地想,究竟是人夢到了變成蝴蝶,還是蝴蝶夢到變成人呢?現實中和夢境又以什麼來區分,究竟哪一個才是真實的存在?
他認為,不辨夢境看似是"愚",其實這才是真正的智者。正所謂:夢即覺,覺即夢,周亦蝶,蝶亦周。身外身做夢中夢;夢中夢又見身外身。
人們在白天以為真實的生活,與在夢中所經曆過的以為的虛幻,不能夠相互否定,它們在彼此不同的體系中,具有完全相等的邏輯關系。比如人在現實中的經曆有所謂的邏輯,但在夢中的天馬行空,其實也是一套特定的邏輯。
雖然在哲學上被稱為唯心主義,但不得不承認的是,精神力量在社會體系中擁有巨大的作用。
俗人清醒隻認為夢醒,而智者卻會感歎:生死也不過是夢一場!于是面對任何事都不再害怕。莊子又言:"周與蝴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莊子在夢中夢幻化成蝶遨遊一番,最終還是要回到人間,于凡塵俗世裡涅槃重生。
道之本義——覺亦為夢
而莊子的另一個夢,即為"大聖夢",其中有一則寓言。
在《莊子·齊物論》中長梧子與瞿鵲子兩位大能在談論人生之造境高下時,長梧子道:"人生之至理大道本不可言說,但我姑妄言之,你姑妄聽之。"
于是他舉了曆史上骊姬被進獻宮中,先哭後笑的典故。以此作比喻,娓娓道出了一番人生如夢的哲理:春秋時期,骊姬本來作為麗戎國的艾地守吏之女,滅國後被晉獻公納于宮中。但骊姬剛剛來到晉國時,因為亡國喪家又寄人籬下,悲傷不已整日痛哭。後來她漸漸得到了晉獻公的寵愛,各數珍寶送入寝宮,每日食遍美味珍馐,再也想不起當初之悲傷,後悔為何哭泣。
長梧子道出,盡享榮華富貴後的骊姬之所以會不解當初傷悲,是因為她得到了更好的東西。而已經死去的人是否也會後悔不解當初對死亡畏懼呢?
也許死後的世界正是流離失所多年的故鄉,也許是奇珍異寶的宮殿,更或許正是我們追求的大道。對此,誰也沒有答案。
後來長梧子又展開了一番邏輯推演:當人在夢裡飲酒作樂時,悲傷哭泣時,此時并不會意識到自己在夢中,因為情緒是真實存在的。
換言之,夢境與現實沒有區别,端看你心中所想。因此莊子指出:"方其夢也,不知其夢也。"而醒來後,誰能知這是否才是夢中的我做的夢呢?
長梧子認為,夢與覺是一種交互主體的關系,他對瞿鵲子道:我說你與孔子皆在夢中,或許我本身也是在夢中道出。——這已經是一種高階的哲學反思精神,"是其言也,其名為吊詭",吊詭即悖論。
論畢,後文中言:"萬世之後而一遇大聖,知其解者。"也許在千百甚至上萬年以後,可能會有真正擁有大智慧的聖人能解釋出夢境的緣故,但這樣的人或許少之又少了。
古往今來,諸多人對"夢"的含義理解,都無法像莊子這般深刻透徹。隻因醒來即夢,因此一切都不必較真,不必再斤斤計較、患得患失,擔憂是非。無論人生艱難與否,都能永遠保持天真,自由自在。
道之本義就是覺者,所有經曆過的苦痛與煩惱也會如夢一般,人生将不再體會到苦難。而夢不願醒,隻是因為被欲望迷障所遮蔽。
大道至簡,大夢無疆
俗語有雲:人生如夢。莊子認為:整個人生都可以看做一場大夢。
但從現實來看,醒來時的感覺是更加真實清醒的,可感覺真實,又何嘗不是因身在夢中不分真假?猶如莊周夢蝶,身在其中,也隻能等到醒來才知道是一場夢。虛虛實實、實實虛虛,既如此,為何夢不能當做現實呢?
醒是一種境界,夢則又是另一種境界。這都可以看作是一種現象,是大道運行中的一種形态和階段。《齊物論》的本意是取消所有對立的觀念:是與非、夢與覺、生與死,一切都是虛妄。這就如同佛家裡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自古以來,提起莊周夢蝶都隻是淺談夢境之事,或是探讨夢境與現實的壁壘,卻不知莊子的"蝶夢"背後還大有深意。
這還要從當時的曆史背景說起,莊子生活的年代是一個有着戰亂紛争的悲苦時期,大多民衆水深火熱,不免會帶着負面情緒,厭倦世俗想要躲避現實,也隻能生活在臆想中的桃花源裡。
而莊子夢中無憂無慮地的蝴蝶就象征着輕盈、歡快,舒适惬意以及生機勃勃,其中隐喻着當時人民群衆理想的生活方式。
從本質上來說,莊子是一個熱愛生活,珍惜生命的人,莊周夢蝶同樣代表着他追求和平的人生态度。莊周化為蝴蝶後,現實的喧嚣也化為平靜,在夢中任憑逍遙。而從蝴蝶變為莊周後,他隻能被迫承受着現實的痛苦,這是一種無法改變的悲哀。
可若是将現實看做一場大夢,将不會再有苦痛,不會再有畏懼。即"夢如人生",當人們都停留在夢中時,也就變為真實的,隻要快樂,是夢是幻又有何區别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