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牛汝辰
在上古時代,東南沿海一帶被稱為“閩”。閩現在是福建省的簡稱。
漢代許慎的《說文解字》中說:“閩,東南越,蛇種,從蟲,門聲。”“蠻,南蠻,蛇種,從蟲。”閩與蠻同義。
梁啟超在《曆史上中國民族之觀察》一文裡,說南方的少數民族“自春秋戰國通稱曰蠻,泰半皆苗族之裔也”,指出了蠻與苗的關系,證明《帝王世系》關于唐堯時“諸侯有苗氏處南蠻而不服”記載來看,梁啟超的說法是言之成理的。
張舜徽更直截了當地指出:“南方多蛇,其人習與蛇處,常捕取以玩弄于股掌之上,至今猶存其遺俗。所以遠古稱居住在南方的民族為‘蠻’,而其字從蟲。語轉為‘閩’為‘苗’,實即為一義。”
最早居住在閩地的原始氏族部落是以蛇為圖騰,這些曆史上被稱為閩人的土著居民奉蛇為神靈。荒山野嶺,氣候悶熱潮濕,蛇蟲滋生繁衍,故以蛇為崇拜的圖騰,這種民俗至今仍在一些地方保存着。
《淮南子·本經訓》記載,“堯使後羿斷修蛇于洞庭”,洞庭為三苗一支南遷之地,郭沫若認為,“修蛇則是用來稱呼三苗的”聲母m、n、l屬濁鼻音和濁邊音,發音方法相近,可以互轉,如娘(nĭag)從良(lĭaŋ)得聲等。由此将“苗”“閩”“蠻”與黔東苗語naŋ1(蛇)、湘西苗語nen1(蛇)、壯語nu:m1(蟒)、meŋ2(蟲)相比較。可見所謂蠻、所謂苗、所謂閩,皆來源于蟲蛇圖騰。
版權所有,歡迎關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