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才能放下焦慮的狀态?詩與遠方的雞湯,看多了着實覺得自己都變得油膩,打雞血這事兒,終究是因人而異,有些人願意聽,覺得養分十足,有些人很抵觸,覺得味同嚼蠟,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怎麼才能放下焦慮的狀态?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詩與遠方的雞湯,看多了着實覺得自己都變得油膩,打雞血這事兒,終究是因人而異,有些人願意聽,覺得養分十足,有些人很抵觸,覺得味同嚼蠟。
畢竟每個人的生活都無從複制,而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二字。
最近完結的新劇《我的解放日記》,再一次直面工作,生活,感情,成長多重壓力包裹之下的成年人世界的真實與無奈,講述了關于想要逃離無語人生的昌錫,基正,美正三姐弟以及一個神秘外地人之間的溫情故事。以及在人生到達了極限邊緣,即使沒有對策下猛藥也想要脫離“現在”的他們之間與解放期的溫暖共鳴故事。
大女兒對愛真摯,像火一樣的性格,感情卻徐徐沒有着落。
二兒子沒有夢想,無欲無求,經常被家人無視。小女兒天生内向,小心謹慎。在無色彩的人生中,渴望得到解放。
神秘外來人具氏,365天都喝醉,也不知道他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就是這樣一部刺痛無數人想要逃離的現實生活,講述普通人溫情且真實生活的故事,好評如潮,得到9.1分的佳績。
因為太過真實,真實到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在主人公身上多多少少看到自己的影子。大齡卻挑剔的大女兒,沒有追求與夢想的二兒子,性格內向又社恐的小女兒,内心各自有着不語言說心事的家人和鄉裡朋友......
工作沒有出色成就,2小時起步的跨城通勤時間,每日很累卻無力改變現狀的無奈。生活的一切看起來貌似都沒有什麼太大的希望,就像小女兒的疑惑,“我似乎會這樣度過漫長時光,最後枯萎死去。”
解放不是結婚生子發财,
解放是在面臨生活中的難點時都能勇敢面對它
畢業步入社會的那一刻,我們會慢慢切身體會到,沒有一份工作是不委屈的,沒有一種生活是不辛苦的,隻是在面對這些困難與苦痛時,有人選擇了逃避,有人則選擇了直面挑戰。
這也是影片本身最終想要探讨的重點,生活也許很苦,但我們始終都在努力、勇敢、從容地去面對它。
就像小女兒,前幾集更多時候你會覺得她膽小,内向。但随着劇情的發展,你會發現,她的内心是強大且有勇氣的,她遠不隻是我們表面上看到的這般平平無奇,正是不浮于表象的堅強,在這樣壓抑的生活環境中,她縱然寡言,卻依然努力去面對着生活中的每一重考驗。
結尾是個開放式,因為解放不一定是結婚生子發财,解放是在面臨生活中的難點時都能勇敢面對它,自己看問題的角度不一樣了,結果也會不一樣。就像爬山和下坡,快樂和悲傷,是需要累積起來的,平時哪個積累多,哪個就會先
一步被裝滿。也正因此,在路上看到一句廣告語,小女兒也可以開心一整天,備受鼓勵,元氣滿滿。
鎮痛裡有光亮,活在當下
你是否也會時常迷茫焦慮,每日按部就班的工作卻總覺得一事無成?
你是否也時常向往詩與遠方,渴望過上自由且灑脫的随性生活?
在紛紛擾擾的信息化時代,作為一個普通人,應該如何向内求索,擺脫各種焦慮,找回真正的自我,坦坦蕩蕩地過生活呢?
這本《自驅練習:打開成長的内在動機》向你講述如何尋找“最适合”自己的那一段征程。從如何打破不滿意的生活,重組規則,創造規則,到如何過上令人滿意、感到自由的生活,成為真正内心強大也随時可以擁抱脆弱的獨立者。
作者從自己的親身經曆出發,給出了一份可參考的嘗試:從閱讀、極簡的生活态度、早睡早起、正念的練習、記錄生活、堅持運動等習慣的培養,到正确的自我認知及兩性關系的認知升級,再到愛自己的自我提升,最終實現心靈的自由。
她遊走世界各地,總會一邊抿着杯口的啤酒泡沫,一邊喜笑顔開地回答:“我是一名數字遊民。”一般還會補充上一個簡短的說明:“我一邊工作,一邊旅居世界。”
新書講述了作者艾莉森王從小到大的心路成長曆程。因為心向自由,所以辭職到國外做數字遊民,以一種新的生活方式擺脫受到拘束和壓力的生活,在尋找自我價值的過程中,開始寫作、發文,設計瑜伽墊、開網店,身兼多職,工作時間不固定,卻随時随地都在工作,成為了别人眼中羨慕的新時代斜杠青年。
後來她認知到:原來她讨厭的不是朝九晚五,也不是在公司裡做事情,始終無法和解的是為一件自己并不心存信念的東西而假裝忙碌。
但沒有人的人生會是一帆風順,艾莉森王也如此。一開始辭職到了國外,她整日無事可做,就變得越來越暴躁,情緒很不穩定,後來因為機緣巧合,接觸并開始練習瑜伽,進行自我療愈,繼而設計瑜伽墊,全身心投入整個制作過程。包括寫文章,開網店,做産品,管理庫存,售後跟進,甚至把控生産細節等等一系列自己從未經手過的環節,反而讓她在經曆中收獲了蛻變與成長。
在過去的這幾年,她笑稱自己的事業叫“醒awake”,用來提醒自己,要醒過來生活,有意識地選擇。
沒有人是孤身一人慢慢變成大人的
這不是一碗勵志雞湯,艾莉森王本人對講道理毫無興趣,更對事後硬塞的合理化科學解釋存有戒心。
這隻是一個個人探索的故事,這一切都不過是從“創造自己”開始的。如果你也有認識自我的希冀,那麼,把它當作是一場與你的對話吧。終究,我們都不過是想要以自己的方式盡量過好這一生,不是嗎?
就像二十五歲以後的她,每一次吹熄生日蛋糕的蠟燭也會徒增措手不及的恐慌,親眼看着歲月蹉跎卻又無能為力。
二十七歲,是她迄今為止,生命裡過得最為動蕩、最為艱難的一段時光。
她也會在科技與生活質量的大幅提升下感到迷茫、無助、無知,甚至無望。她也會焦慮地以為自己是孤身奮戰,而墜入無盡的孤獨。
她也曾在日記裡寫下:“生命中遇到的每一個困境都是一個隐藏的恩賜。”
隻是三十歲以後的她多了一些經濟的基礎,有了更明晰的自知之明,那種天下舍我其誰的不自量力漸漸隐退,取而代之的是自知的謙遜、自愛的光芒、自省的清澈與自信的力量。
經濟學裡有一個權衡的概念,即有得就必有失。我們要讨論的話題并不是朝九晚五、貸款買房是不是不好,也不是說數字遊民、自由工作就是最優解。
絕對不是!
這裡的話題本身應該是:如何可以有效并滿意地度過一生?與有錢還是沒錢就更沒什麼關系了。那麼,無論是上班族還是自由族,都一定是有所取舍的。因為沒有人會完全解放,都是在解放的路上一點點釋懷,解放之路沒有盡頭,但堅持下去,起碼比停駐不前要好。
希望我們都能幸福。就像明媚的陽光,沒有一絲褶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