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種人不适合吃參?原标題:中藥進補的講究 你知道嗎,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四種人不适合吃參?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原标題:中藥進補的講究 你知道嗎
在中國民間有 “冬季補一補來年少病苦”“今年冬令進補,明年三春打虎”的說法。中醫主張“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根據節氣養生,選擇冬令進補,能使“精氣”更好地儲存于體内,到了來年開春陽氣升發之時,就會有更好的健康狀态,從而不生病或少生病。故民間素有“冬令進補”的習俗。冬主藏精,由于氣候寒冷,人體精氣内斂,體表肌膚緊密,此時進補可達到事半功倍的養生目的。很多愛好養生的朋友會選擇不同的中藥材來養生,卻往往忽略了中藥的副作用。山東青島中西醫結合醫院治未病科醫生董娟提醒市民,應該到正規中醫醫院咨詢相關中醫大夫辨明體質,合理選擇藥物和方法,因人而異,因時而異,正确運用中醫藥,使自己 “陰陽和”“氣血和”、健康長壽。
盲目大補當心适得其反
進補是為了調節身體的各種機能,使身體更健康,适可而止,如果進補過偏,則補而成害,使機體又一次遭遇損傷。
“三分醫、七分養、十分防,進補養生固然重要,但不科學的大補特補,不僅沒有效果反而可能導緻咳嗽、痰多、出鼻血等。 ”董娟說。一般來說,小兒内髒嬌嫩、易虛易實,當以健脾胃為主,可食茯苓、山楂、大棗、薏仁等,而青年學生日夜讀書,往往休息睡眠不足,在冬令的進補可選用蓮子、首烏等。中年人不注意休息而易導緻氣血耗傷,可食龍眼肉、黃芪、當歸等。老年人身體虛弱或身患多種疾病,所以老年人冬令必須進補。老年人無病時,可選用杜仲、首烏等。若有病,則必須辨證進補。
吃“參”的講究你知道嗎
提起進補,很多人第一時間想起的中藥就是人參,人參被稱為百草之王,主補五髒,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有人認為久服人參可以輕身延年。但濫用人參進補,會表現為中樞神經興奮和刺激症狀,如精神興奮、煩躁不安、潮熱多汗、焦慮失眠、心悸、頭痛眩暈、腹脹、食欲減退等。長期大劑量服用人參,可導緻中樞神經嚴重興奮和刺激,表現為惡心嘔吐、心跳加快、血壓升高、呼吸急促、鼻衄等“人參中毒綜合征”的症狀。此外,服用人參還可能引起過敏反應,表現為四肢灼熱、皮膚瘙癢、皮疹紅斑、紫癜等。由此可見,人參和其他中藥一樣,也有較嚴格的适應證和禁忌證。
董娟強調,人參對于氣虛者服之可愈,陽氣虛者宜用紅參,氣陰虛者宜用白參或生曬參。氣不虛者服用則易造成氣郁化火,易表現出中毒症狀。
除了人參之外,大家比較常見的還有黨參,其具有補中益氣,健脾益肺,養血生津等功效,黨參的補益作用僅次于人參,補氣又能補血生津,不燥不膩,善于補虛養胃、健運中氣,故常作為養生選用,可水煎、泡茶、煲粥、炖湯。但一些實證、熱證的人不适合選用。
市場上常見的西洋參,具有補氣養陰,清熱生津,甯神益智等功效,性涼而補,有些欲用人參但不受人參之溫的市民可以選用,有滋補卻不上火的特點。可煮水、炖湯、研粉炖服、含化或泡水,研粉用時量要酌減,但感冒、痰濕體質、脾胃虛寒者不适合服用。
此外,還有太子參具有補益脾肺,益氣生津等功效,适合秋冬作為食材進行進補,兒童用量酌減,可煮水、炖肉、煲湯等。
這些中藥材也适合冬補
除了人參之外,當歸與黃芪也是大家比較熟悉且滋性很強的中藥材,泡水時再加入少量的枸杞,會有出色的活血和補血功效,能預防貧血,也能調理氣血,減少氣血虧損症狀的出現,對女性的月經不調和經期腹痛也有明顯緩解作用。
當歸黃芪泡水喝還具有清熱涼血的功效,對大小便帶血,以及流鼻血等症狀,都有很好的治療功效,可以起到清熱和止血的作用。另外當歸黃芪泡水喝還有利水和消腫的作用,能有效緩解小便不利。但是黃芪偏溫性,因此陰虛、濕熱體質及實熱證、孕婦等不适合選用。
杜仲這味中草藥不僅能夠強筋健骨,補腎養肝,而且有降壓降脂等功效,用來泡酒、泡茶以及煲湯都可以,但陰虛火旺或肝火旺盛的人不适合服用。
現在還有很多市民喜歡用冬蟲夏草進補,這種中藥具有補虛損、益精氣、止咳化痰等功效,對肺氣虛或肺腎兩虛補益效果較好,對腎虛、腰膝酸軟也有良好的療效,常用肉類炖食,如炖排骨、魚肉或雞鴨都可,也可泡酒、煮粥,但陰虛或熱性體質不适合選用。
專家強調,中藥具有不同的寒熱溫涼的藥性,也擁有各自獨特的藥效,在使用之前,一定要辯證準确,根據體質、疾病的不同而選擇相應的藥物,才能達到準确的療效,藥物選用之前建議咨詢臨床中醫師。
[來源:青島早報 編輯:可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