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最近大家都看了Netflix的又一力作《鱿魚遊戲》,即使沒有特地去看,也會在朋友圈或者短視頻裡看到“椪糖”的梗。可能還會有朋友發現《鱿魚遊戲》的劇情特别熟悉,和2018年的國産影片《動物世界》極其相似。
沒錯,無論是韓劇《鱿魚遊戲》還是國産片《動物世界》,它們都是翻拍自日漫《賭博默示錄》。
然而,當年的《動物世界》對主演李易峰來說卻是意義非凡,不僅是他近年來唯一一部豆瓣評分及格的影視作品,還幫他打了個漂亮的翻身仗,成功的擺脫了“流量小生”的标簽,正式邁入了實力派的行列。
可如今《鱿魚遊戲》開播,不免有觀衆将兩者做起了比較,雖然故事背景和情節大抵相同,但對于細節和人性描繪的細膩程度,顯然《鱿魚遊戲》要比《動物世界》更勝一籌。那麼資方在當初為什麼會選擇把《賭博默示錄》改編成節奏緊湊的電影,而不是可以将故事娓娓道來的電視劇?
仔細想來,問題大概出在了編劇身上。最近幾年一旦出現讓人無力吐槽的影視作品,首先背上黑鍋的一定是編劇,曾經還有網友感慨:或許無人在意,但國産編劇早已被“殺死”。
那麼“殺死”編劇的是誰?毫無疑問,是資本。從2010年起,國産影視市場逐漸由文化産業演變成娛樂産業,資本湧現導緻影視劇的需求和産量都大幅度增加,能寫劇本的編劇在彼時就成了香饽饽。
2014年,資本将目光投向了網絡原創小說,也就是現在常說的IP,當他們發現優質IP 流量藝人的組合成了賺錢利器時,編劇就已經不太夠用了,這時候又湧出來一批水平不太高的編劇為了糊口,寫出一些質量層次不齊的劇本。
除此外,編劇汪海林還曾透露過編劇圈的潛規則,一些編劇在接到活兒之後,轉手就把任務派給了槍手,自己在其中賺差價。大環境如此,這個職業的門檻也想當然的一再降低,成了整個産業鍊裡最被輕視的一環。
反觀韓國編劇的生存現狀與我們的截然不同,在此借用一段《澎湃新聞》在2015年發布的一篇專稿内容:
我們訪問的一家韓國電視台就表示,在排播電視劇的檔期時,編劇的地位和過往作品質量占到了電視台決策權重的50%以上。韓國編劇擁有權威的地位,以至于再大牌的導演和演員都不能擅自修改劇本,并在選擇演員、确定劇目名稱和營銷推廣的每個環節都有話語權。
另外,與國産電視劇行業的編劇背景多元化不同,絕大多數的韓劇編劇都是科班出身,有專業的編劇培養學院和完善的培訓系統,以及近乎嚴苛的進階方式。簡而言之,編劇是遠遠重于演員和導演的核心資源,編劇的數量和質量成為了一線電視劇制作公司的核心競争優勢,同時還處于不可動搖的核心地位。
說到這兒,作為一名普通觀衆我也不免像汪海林一樣懷念起煤老闆做投資人的日子,因為他們除了要求找女演員以外,根本不會有别的要求,也從來不會幹預導演和編劇的創作。
所以正是以上所述的原因,《動物世界》才有了資本 IP 流量的模式,缺乏打動人心的細節。不可置否的是李易峰的演技憑借這部作品得到了認可,也算得上是互相成就,但國産影視劇的質量想要再上一個台階,怕是任重道遠。
(原創作者:洪興二郭頭;娛樂磚家的後院 我們正在努力接近真相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違者必究)
圖片來自網絡,侵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