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文東
枸杞,又名枸棘、甜菜、天精、地骨地仙、仙人杖等,是臨床上常用的補陰藥,也是大家熟悉的家庭藥膳食材之一、保健養生的常用藥。關于杞子,還有一些傳說故事:
枸杞的故事
枸杞又名仙人杖。世傳山東蓬萊縣南丘村多枸杞,高的有數米,其根盤結堅固,村裡的人多長壽,是因為取枸杞井水飲用的緣故。澗州(今鎮江)開元寺水井旁有一棵枸杞樹,人們就稱這口水井為枸杞井,認為“飲其水,甚益人也。”這在《本草綱目》中也有記載。
宋《太平聖惠方》記載:有一人去河西為官,路上見到一個十五六歲的小姑娘在追打一個八九十歲的老人。他見此非常氣憤,便上前責問。小姑娘答道:“他是我的曾孫,我讓他吃良藥,他不肯吃,導緻現在年老行動不便,所以我在處罰他。”
此人大驚,便問小姑娘的年紀。小姑娘笑道:“我已三百七十二歲了。”此人又問良藥是什麼。小姑娘說:“就一味藥,但有五個名字,春名天精,夏名枸杞,秋名地骨,冬名仙人杖,又叫西王母杖。四季常服之,可與天地壽。”
枸杞的來源和功效
來源:為茄科植物甯夏枸杞的果實。
産地:主産于新疆。
性味:甘,平;歸肝、腎。
功效:養肝;滋腎;潤肺。
枸杞的服用
對于枸杞的作用,《本草經疏》有詳細記載:枸杞子,潤而滋補,兼能退熱,而專于補腎、潤肺、生津、益氣,為肝腎真陰不足、勞乏内熱補益之要藥。老人陰虛者十之七八,故服食家為益精明目之上品。昔人多謂其能生精益氣,除陰虛内熱明目者,蓋熱退則陰生,陰生則精血自長,肝開竅于目,黑水神光屬腎,二髒之陰氣增益,則目自明矣。
因此,枸杞的作用是:
治肝腎陰虧,益精明目。用于虛勞精虧,腰膝酸痛,眩暈耳鳴,陽 痿遺 精,内熱消渴,血虛萎黃,目昏不明。
枸杞的簡方與便方:(節選自《本草綱目》)
1、腎經虛損,眼目昏花,或雲翳遮睛:和枸杞子一斤,好酒潤透。分作四份:一份用蜀椒一兩炒,一份用小茴香一兩炒,一份用芝麻一兩炒,一份用川楝肉一兩炒。
2、後揀出枸杞,加熟地黃、白術、白茯苓各一兩,共研為末,加煉蜜做成丸子,每天服适量。此方名“四神丸”。
3、骨蒸煩熟(包括一切虛勞煩熱及大病後煩熱):用地骨皮二兩、防風一兩,甘草(炙)半兩,和勻後。每取五錢,加生姜五片,水煎服。此方名“地仙散”。
4、男子下疳:先以漿水洗過。再搽地骨皮末,即可生肌止痛。
5、風蟲牙痛。用枸杞根白皮,煎醋含漱。
版權說明
本文系原創稿,版權歸胡世雲主任醫學科普團隊所有,如需轉載,請與本團隊聯系。本文圖片來源于39健康網,已獲正式授權。
精彩推薦
想了解更多有趣、有料、有用的中醫心血管知識?快來關注「胡世雲主任」公衆号(微信搜索:hushiyun-doctor),還可以上喜馬拉雅FM收聽「胡世雲主任」頻道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