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域遼闊、山河壯美、山川秀麗,或許很多人都期待能用自己的腳步去丈量中國的壯麗山河,去親眼目睹,去實地走走,去親身體驗感受,一飽眼福,此生無憾矣!
如果真的要去看看中國的壯麗山河,你第一個會想去哪裡?
青藏高原的西藏、川藏沿線,長江流域的三峽、都江堰,黃河流域的壺口瀑布,還是其他的地方?
我覺得,我第一個想去的地方是川藏線沿途的各地,接着就是長江流域沿途的城市和三峽,因為它們的景色太美了,即使沒去過去,從各種媒體都能看到,就從小學開始背的詩文就感受到它們的壯麗了。如: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早發白帝城。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等等。
今天我主要要探究的是由青藏高原發源出來的幾條大川大河和長江流域。因為今天看到一篇文章講到這些河流,然後我就去查看地圖,一看地圖就迷上了。
(圖片可能太小,建議從天地網官網查看)
從西到東,從發源地西藏和青海開始,最左邊的第一條縱向流向的河流是怒江,接着是瀾滄江、金沙江、長江、雅砻江、岷江、嘉陵江和漢江。
一、怒江
從地圖上看,怒江是發源于西藏,發源地也屬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是一條由北向南縱向流的大川。它源于深入青藏高原的内部,流經西藏、進入雲南,最後從雲南流入東南亞的緬甸。可以說,它滋養了中國和緬甸的一方水土和人民。
二、瀾滄江
接着,第二條是瀾滄江。從地圖上看,瀾滄江發源于青海,發源地也屬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它也是一條由北向南縱向流的大川,但它流經的國家和地區很多。可以說,它滋養中國和東南亞千千萬萬的土地和人口。
瀾滄江發源于青海省的唐古拉山,從青海省流入西藏,跨越西藏流入雲南省,流經雲南省,基本上是從雲南最北端到最南端,然後流到緬甸和老撾的交界處,就成了湄公河。湄公河流經緬甸—老撾-泰國-柬埔寨-越南,最後在越南的出海口彙入南海。瀾滄江流經了中國和東南亞的5個國家。而且從地圖上看,湄公河還是緬甸與老撾的國界線、泰國和老撾的一部分國界線。以湄公河為國界,由此也可以知道,湄公河不是一條小河,而是大江大河。
三、金沙江
第三條是金沙江。從地圖上看,金沙江也是發源于青海省的唐古拉山地區,開始也是由北向南縱向流的大江,從青海省流入西藏和四川,而且西藏和四川的省界線是以這條江為界的。然後流入雲南省,接着從西往東,又從雲南省流入四川,與四川省的雅砻江交彙。金沙江和雅砻江的交彙處就形成了現在有名的城市四川省攀枝花市。接着流經雲南省、四川省,而且這一段又是四川省和雲南省的省界線,最後與流經四川的岷江交彙。金沙江和岷江的交彙處就形成了現在有名的城市四川省宜賓市。金沙江是長江上遊段最大的支流,到宜賓這一段都稱為金沙江。
四、雅砻江
雅砻江也發源于青海,但它是發源于青海省的巴顔喀拉山,也是一條由北向南縱向流的大江,可以說,是從四川省最北端流向了最南端,最後和流入四川省的金沙江交彙,形成了有名的四川省攀枝花市。在上一段我們講到,金沙江到宜賓市的這一段河流都叫金沙江,所以,雅砻江是金沙江最大的一條支流。金沙江、雅砻江都屬于長江水系,也都屬于長江流域的支流。
五、岷江
岷江,發源于四川省的岷山,也是一條由北向南流向的大江,可以說,也是由它與其他河流交彙發育出成都平原,孕育出了現在四川省的省會城市成都,也孕育出了具有天府之國之美譽的成都。為什麼成都有天府之國之稱呢?據說是因為成都平原氣候條件好,自然條件得天獨厚,物産豐富、物華天寶,所以被稱為天府之國。另外,在先秦時期,也就是戰國時期的秦國有一個著名的李冰治水工程——都江堰水利工程,至今依然發揮着水利調節的作用,就是在這條岷江上。岷江從北向南流過成都平原,最後流入金沙江,兩江交彙也就形成現在有名的城市四川省宜賓市。
六、長江
作為長江正源的金沙江,從青海,經西藏,到雲南,之後開始由西向東流,與彙入的雅砻江、岷江等支流一起自成一水系,形成長江的幹流。順着西高東低的地勢,不斷向東發育,不斷向東流。
七、嘉陵江
嘉陵江,發源于陝西省秦嶺北麓的代王山,也是一條由北向南流向的江流,從秦嶺流出,一小段流經甘肅省,接着流經陝西省,進入四川省,繼續往南流,最後與長江流域交彙,兩江交彙最終形成現在的經濟發達的直轄市重慶市。
八、黃柏河
黃柏河,發源于夷陵區黑良山,自北向南流,河流水系較小,最後彙入長江後,經河江交彙等地理條件,最終形成現在有名的湖北省宜昌市。
九、漢江
漢江,又稱漢水、漢江河,它發源于陝西省秦嶺南麓的嶓冢山,從發源地陝西,自西北向東南流,途徑陝西省漢中市、安康市,注入湖北省丹江口水庫,繼續向東南方向流,流經湖北襄陽市,一直流到長江,與長江交彙,最終彙集成現在的湖北省省會城市武漢市。
十、長江幹流
長江幹流,西起青海唐古拉山的金沙江,由北向南後,自西向東,流經了青海省、西藏自治區、雲南省、四川省、重慶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蘇省,最終到上海市出海口,彙入東海。長江流域是集金沙江、雅砻江、岷江、嘉陵江、漢江等支流于一體的水系和流域。它也流經和流出了有名的攀枝花市、宜賓市、重慶市、宜昌市、嶽陽市、武漢市、九江市、南京市、上海市等等城市,也注入了洞庭湖、鄱陽湖,最後歸入東海。
長江幹流全長6397千米,是世界上第三長的河流,僅次于非洲的尼羅河和南美洲的亞馬遜河。長江上遊是以宜昌以上的河流,也就是湖北省宜昌市以西的河流;長江中遊是湖北宜昌至江西湖口中間段的河流,這個湖口也是江西省鄱陽湖的出湖口地區;長江下遊是湖口以下的河流,也即湖口至上海出海口的河流段。
其實,從小學、初中到高中,不論是語文的詩詞、文章或文學作品,還是地理、曆史的知識,我們都接觸了關于長江流域的很多内容,但那時懵懂或對世界認識相對較少的自己,不會去那麼認真地了解一遍長江流域。所以,我們對知識的學習和對世界的認識是逐步加深的,以前不懂也是很正常的,畢竟誰也不可能一口吃成大胖子嘛。
以上的内容也隻是對長江流域的一個簡單了解,要想學到更多的内容,還需要我們在平時學習的過程不斷地積累。正如上面說的,我們的學習和對世界的認識是需要一個過程的,需要逐步地完善和加深理解。
通過這次學習了解,我也認識到,交流、交彙對一個事物或人的發展的重要性。在大自然中,很多江流的交彙,最後形成和孕育了現在聞名且經濟發達的城市。很多大江或河流是省與省的分界線、國與國的分界線。很多交通道路、人口、人們的居住地、城市都是沿河建設和發展的。很多大山孕育了大河,比如既有“世界屋脊”之稱的唐古拉山、又有秦嶺、岷山等。很多江河交彙孕育和形成平原,如岷江孕育形成了成都平原,漢江和長江孕育形成了江漢平原,以及長江孕育形成了長江中下遊平原等。很多平原又孕育滋養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甚至可以追溯到古老的中華文明,是這些優越的地理條件孕育和形成了中華文明,使得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從未中斷,而且還将不斷地傳承和發展。
最終,我們需要做到的是尊重自然、愛護自然、保護自然環境,學會從自然中汲取智慧,保持開放的心态,多學習、多交流等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