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外彙占款 比例

外彙占款 比例

科技 更新时间:2025-02-07 20:51:49

外彙占款 比例?楊國英在外彙占款的統計上,金融機構與央行之間的數據不一已經成為常态,繼8月份金融機構外彙占款降幅高于央行外彙占款4000億元(人民币)之後,9月份兩者之間的懸殊更是高達5000億元,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外彙占款 比例?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外彙占款 比例(外彙占款數據不一的核心)1

外彙占款 比例

楊國英

在外彙占款的統計上,金融機構與央行之間的數據不一已經成為常态,繼8月份金融機構外彙占款降幅高于央行外彙占款4000億元(人民币)之後,9月份兩者之間的懸殊更是高達5000億元。

10月16日央行公布的數據顯示,9月份央行口徑外彙占款創下近三個月最小降幅,外彙占款環比減少2641.42億元,但同期,金融機構口徑外彙占款環比下降竟高達7613億元,再創曆史最大單月跌幅。

外彙占款之于金融機構與央行口徑的不一、且兩者之間的偏離度日益擴大,這究竟說明了什麼?

近期,對于不同口徑得出的外彙占款數據不一緻,有部分不明就裡的市場人士認為,這是央行在“打臉”,其意是說央行的外彙占款數據在造假,有粉飾資金外流不嚴重的嫌疑。

這種認識是偏頗的、更是不專業的。其實,隻要有耐心了解一下過去曆年、曆月的外彙占款,金融機構口徑與央行口徑的外彙占款統計數據從來沒有一緻過,隻不過最近兩個月的偏離度過大而已。

望文生義式的評判,不僅是不嚴肅的,而且極其荒誕。央行口徑外彙占款與金融機構外彙占款兩者之間有着不同的含義,在人民币彙率趨勢處于不同階段時,兩者之間的偏離度也會不同。

衆所周知,所謂外彙占款是指受資國央行收購外彙資産而相應投放的本國貨币,基于人民币非完全意義上的自由兌換貨币,外資進入須兌換成人民币才能進行流通和投資之用,而外彙占款減少,往往意味着外資流入的減少以及已入境外資将資産轉化為外币流出。對這裡的“外資”一詞有必要進行厘清,許多人可能還會望文生義地以為“外資”就是國外資本,其實,并不盡然,比如,國内外貿企業,其在出口業務中所賺取的外彙,其實也涵蓋在這一語境的“外資”裡面。

事實上,外資無論是流入、還是流出,均需通過符合規定的金融機構進行開設外彙賬戶、以進行兌換和結算,而基于不同性質的外資,其在不同階段或兌換成人民币流入、或兌換成外彙流出的意願也會大不相同,由此也帶來了外彙占款之于金融機構口徑和央行口徑的必然不同。

比如,在人民币處于升值區間時,FDI(外商直接投資)會增加、外資在我國的生産經營利潤也大多會選擇以人民币的形式留存,境内貿易企業在出口業務中所賺取的外彙,也都會第一時間兌換成人民币——這一階段,基本對應2013年之前的20年,在這一階段我國外彙占款額度高速攀升,但金融機構口徑與央行口徑之間的外彙占款偏離度卻很小、甚至近似于無,因為不同性質外資對人民币均有強烈的持有願望。

再比如,在人民币升值空間收窄(彙率波動均衡)時,FDI會相對減少、外資在我國的生産經營利潤不一定都會以人民币的形式留存,部分會兌換成外彙流出,境内貿易企業在出口業務中所賺取的外彙,也不一定如人民币處于升值區間時急于兌換成人民币,也有部分會選擇假道采購國外設施或原材料的名義留存外彙——這一階段,基本對應過去的兩年,在這一階段,我國外彙占款額度會進入均衡期,金融機構口徑與央行口徑之間的外彙占款偏離度相對較大,因為不同性質外資對持有人民币的願望不一。

而自今年以來,面對人民币貶值的大趨勢,外資逐步加大撤資力度,這直接導緻了我國外彙占款的大幅降低,這某種程度上也是今年以來我國貨币政策不斷寬松、央行不斷向市場釋放流動性的原因。但是,從理論上講,由外資撤離引起的外彙占款大幅降低,并不會加大金融機構口徑與央行口徑之間的外彙占款偏離度。

金融機構口徑與央行口徑之間的外彙占款偏離度加大,其問題的核心出在哪裡?是境内貿易企業持有人民币以及金融機構持有外彙願望的變化。在8月中旬人民币發生罕見的高達4%的三連跌之後,越來越多的境内貿易企業傾向于将出口業務中賺取的外彙,以外彙形式在我國金融機構留存(當然這需要假道以采購國外設施或原材料的名義),而不再像以前那樣以人民币形式留存(這樣會産生外彙占款),金融機構擴大外彙貸款規模的願望也會變得更加強烈,這才是今年以來央行外彙儲備減少明顯、而金融機構外彙流動性充裕的主要原因,同時也是金融機構口徑外彙占款環比降幅遠大于央行口徑的真實原因所在。

鞭辟入裡才能了解金融真相,望文生義隻會誤己害人。

(作者為财經評論員)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