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感覺咽喉有東西梗在裡面,吐不出來,也吞不下去,不紅不腫,也不痛,有時還會感覺胸口堵得慌,甚至每天早上刷牙時又咳又嘔,這是什麼病症?
其實這就是中醫所說的梅核氣!
梅核氣怎麼形成的?中醫認為,梅核氣主要是因為長期肝氣郁結,氣機不通暢,使氣滞痰凝于咽喉而成。
基于這種認識,張仲景有一個專門治療此類梅核氣的經方—半夏厚樸湯。
半夏厚樸湯出自張仲景的《金匮要略》,由半夏,厚樸,茯苓,生姜,蘇葉組成,有行氣散結,降逆化痰之功。
對于本方的主治張仲景在文中是這樣說的:
《金匮要略·婦人雜病脈證并治》:“婦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樸湯主之。”
對于本條條文的理解,吳謙在《醫宗金鑒·金匮要略注》中解釋到:
“咽中如有炙脔,謂咽中有痰涎,如同炙肉,咯之不出,咽之不下者,即今之梅核氣病也。此病得于七情郁氣,凝涎而生。故用半夏、厚樸、生姜,辛以散結,苦以降逆;茯苓佐半夏,以利飲行涎;紫蘇芳香,以宣通郁氣,俾氣舒涎去,病自愈矣。此證男子亦有,不獨婦人也。”
可見半夏厚樸湯适用于氣滞痰阻于咽喉這一病因病機。
但是,在實際的臨床應用上,有些類型的梅核氣用半夏厚樸湯,效果并不明顯,甚至毫無寸效,這又是什麼原因?
半夏厚樸湯治某些證型梅核氣不效的原因:三天前,我在文章《化痰方二陳湯不管用?張錫純的理痰湯從脾肺理到腎,痰去一身輕》中寫到“脾為生痰之源,肺為儲痰之器,腎為生痰之本”,半夏厚樸湯中茯苓健脾,可去生痰之源。半夏燥濕化痰,配合茯苓,可去脾肺之痰,配合生姜可以降氣止嘔。厚樸配蘇葉,可行氣滞,除了不能治腎之外,本方與氣滞痰凝證幾乎嚴絲合縫,那為什麼張仲景的經方半夏厚樸湯不能治一切梅核氣?
梅核氣是一個中醫病名,一個病會因個人體質、生活飲食習慣、生活環境等各種因素影響,表現為不同的證候類型,中醫所說的辨證論治最核心的一點就是:證候類型不一樣,治法方藥應該不一樣。
氣滞痰凝隻是梅核氣比較常見的一個證候類型,而半夏厚樸湯與氣滞痰凝正好方證對應,一旦證候變化,本方就不再适用。
如不少梅核氣患者有舌紅、口苦、苔少等氣郁化火、陰傷津少的症狀,則不适用本方,因為半夏厚樸湯總體辛溫苦燥,容易傷陰助火,它适宜于痰氣互結而沒有熱象者。
梅核氣的另外一種常見類型是什麼?用什麼方去治療?
根據多年的臨床觀察和總結,梅核氣的另一種常見類型是:上焦肺濕郁化熱證。
可用吳鞠通的上焦宣痹湯加減。
本方由枇杷葉,郁金,射幹,通草,豆豉組成。
有輕宣肺郁,理氣化濕之功,可宣通上焦肺氣之郁閉,解上焦濕之熱。
這種類型的梅核氣病因病機關鍵點在“濕”、“郁”、“肺”、“化熱”。
症狀以“惡心、幹嘔、口幹、咽痛、咳嗽、胸中滿悶”為特點。
對于這種痰濕郁阻氣機而又以“濕聚上焦肺,濕阻肺氣”的梅核氣,若從肝氣郁結論治不效者,可從肺氣郁閉論治,往往可以突出重圍,其理論依據來源于:
《黃帝内經》病機十九條中的:“諸氣憤郁,皆屬于肺”。
郁金
方中枇杷葉可以和胃降逆止嘔,針對幹嘔、咳嗽。
郁金可以行氣活血以解郁,針對胸中滿悶,心情不舒。
射幹、豆豉清宣上焦熱邪,針對濕郁熱所引起的咽喉紅腫熱痛。
通草通利濕熱,引熱下以行,寓有“開源導流”之意。
諸藥合用,共奏輕宣肺郁,理氣化濕之功,使上焦郁閉得開,濕郁得化。
如果覺得你的症狀與文中症狀很相似,可以找專業的中醫師咨詢指導,不可随意用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