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脹死的女婿,饑餓死姑爺”你可能聽說過,但你了解是什麼意思嗎?女婿、姑爺不是同一人嗎?為什麼一個脹死,一個餓死呢?下面聽我為大家解釋一下。
要準确理解這句俗語的意思,首先要區分女婿和姑爺稱呼的差别才行。雖然女婿”和“姑爺”指的是一個人,都是女兒的丈夫,但他們在不同時期還是有很大區别的。
在古代“女婿”和“姑爺”的稱呼是有一個特定語言環境的,可不是随便叫的。女婿是指女兒的丈夫,有“乘龍快婿,東床婿、金龜婿”等稱呼。“女婿”是長輩對晚輩的一種稱呼,也就是嶽父母對女兒丈夫的一種稱呼。
而姑爺則是女兒的晚輩為了表示對女兒丈夫的尊敬而稱呼的。所以,姑爺”雖然也是指女兒的女婿,所不同的是,姑爺在古代是晚輩對長輩的稱呼。
“姑爺”最早就是由“姑娘”一詞衍生來的,最初是由大家族中的丫鬟發明的,她們對主人女兒叫“姑娘”,為了對應,就把“姑娘”的丈夫稱為“姑爺”,“爺”對應“娘”。但後來,人們也亂叫,一些嶽父母也把自己女兒的丈夫叫姑爺,這種叫法是錯的,姑爺這個詞隻能是晚輩對女兒丈夫的尊稱。
直白一點來說,男人是先作“女婿”後作“姑爺”,或者,既是女婿也是姑爺,隻是叫的人輩份不一樣罷了,而且“女婿”和“姑爺”在女方家的待遇有時也是不同的。
知道了他們之間的區别,讓我們再來談談他們受到的不同待遇。
一、脹死的女婿
“脹死的女婿”說的女兒帶女婿回娘家,女方家準備的宴席非常豐盛,女婿吃的很飽,好像要脹死一樣,就是撐的要死,表明女婿受人待見。
在中國,女婿是指女方父母對自己女兒丈夫的一種稱呼。父母在的時候,每逢女兒和丈夫回娘家時,都會受到熱情的款待,特别是女婿,嶽父母肯定是要做一桌豐盛的飯菜來招待女婿,讓女婿吃到肚脹,所以民間才有脹死女婿的說法。
為什麼會出現脹死女婿的說法呢?女兒出嫁後,随了夫家,做了人妻,和娘家成了親戚關系。所以,女兒的父母親為了女兒在夫家不受氣,能生活的好一點,一般都會對女婿另眼看待,連挑剔的丈母娘對女婿的态度也是非常好。所以,女兒和女婿回娘家時,丈母娘定會熱情款待,拿出家裡最好的東西,做一桌子的美味菜肴。雖然,脹死的女婿,是一種誇張的說法,重點在于表明女婿在女方家中所受的待遇很好。
所以,女婿好當,很吃香,受娘家人待見,民間不是有一種誇張的說法:“世上七十二行,行行不如做女婿強”。
二、饑餓死姑爺
“饑餓死姑爺”,當然,姑爺也是女兒的丈夫,回女方家也不會饑餓死,這也是一種誇張的說法。它表達的是姑爺所受的待遇一般,吃的也不會太豐盛,估計能吃飽。
為什麼?這下半句話主要是說“女婿”在女方父母死後,女兒帶着他再回娘家時,迎接他們的隻有娘家的小輩人了,他們稱女婿為“姑爺”,他們是不會像老輩人一樣,會對“姑爺”有特殊對待,一般也不會做太豐盛的飯菜給他們吃,就家常便飯,所以這才有了饑餓死姑爺的說法,這是和脹死女婿相比較而言的。
究其原因,女婿是在剛結婚時,女方父母都健在時,這時女兒的丈夫一一女婿是受嶽父嶽母特殊照顧的。但到後來,當女方的父母過世後,女婿變成了姑爺,姑爺是女方晚輩侄女兒對女兒老公的稱呼。就女方家的兄弟姐妹才會這麼稱呼女兒的丈夫。這時姑爺他就沒有一開始時那麼好的待遇了。
所以,父母沒了,這個時候女兒女婿再回娘家,也就受不到很熱情的招待了,和其他兄弟姐妹的情誼也淡了許多。其實,父母不在了,女兒也就很少回娘家了,和娘家的關系也漸漸遠了。
現實生活中,這種親情關系也在不斷改變着,人們之間的親情關系也随着社會發展、人與人關系的改變、經濟的富裕程度、信息網絡發展、便利的交通等而發生深刻的變化,這句俗語所表達的意思也慢慢成了人們茶餘飯後的話題了,可能最終會失去其本身真正的意思。
圖片來自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