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世界上第一封電報誕生175周年。
1844年5月24日,薩缪爾·莫爾斯試驗成功世界上第一份電報。不要看這隻是一份普普通通的電報,它更重要的意義在于:為人類開啟“信息時代”的大門。
不過,凡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電報出現之前的歲月裡,你知道人類為了通信有多努力麼?
這篇我們就來聊一聊在電報出現之前,人類是如何實現長距離通信的?
長距離通信的早期這事我我們還得從人類有了語言說起,話說面對面的直接交流本質上就是在信息傳遞。後來有了文字和書寫系統,信息可以被記錄到泥闆、草紙、竹簡、紙張其實就是為了實現信息的傳遞。
但是長距離上信息的快速傳遞,對于人類來說一直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
在中國古代,長距離通信系統主要依靠的是驿道和驿站。也就是說,在古代,馬跑多快,信息的傳遞速度就有多快。
而在西方,古羅馬帝國時期,他們也有類似于中國古代的驿道和驿站,可以把信息從美索不達米亞傳遞到西班牙,整個過程大概需要10天左右。
當時的凱撒大帝在出行之前會一般派出信使,但常常出現凱撒都到了,信使卻還沒有到的情況。驿道和驿站本質上是:用馬匹帶着信息去接收端。它最大的缺點就是速度實在太慢了。
将信息進行編碼驿道和驿站系統的信息傳播速度常常在軍事上是不夠用的,所以在古代,也用其他的辦法。
就拿中國來說,大多數人能想到的長距離通信就是烽火台。但烽火台能傳遞的信息其實很少,隻能傳遞“有敵情”或者“沒有敵情”。
這個“有敵情”或者“沒有敵情”和狼煙之間實現了一次編碼。也就是說,其實當時的人是看到了狼煙确定了“有敵情”,而不是看到了“有敵情”這三個字。把語言和某種特殊的符合進行等價的過程就是編碼的過程。
和狼煙類似的還有戰場上的信息傳遞,比如:擊鼓和鳴金。在《曹刿論戰》中就有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而在《孫子兵法·軍争篇》中也有
故夜戰多金鼓,晝戰多旌旗,所以變人之耳目也。
其實就是把将帥的決策編碼成了樂器的聲音,然後通過聲波傳遞出去。但這裡的問題其實和狼煙很像,就是能夠表達的信息量很少,隻能傳遞簡單的指令。而且兩者都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幹擾,比如:如果在兩個烽火台中間,有人點個火,那麼就很有可能發生誤傳。
可以說,長距離快速通信的艱難一直延續到了18世紀。
信息塔到了18世紀和19世紀的世紀之交,法國人克勞迪·夏普(Claude Chappe)兄弟開始思考如何實現“遠距離傳訊”。
他們設計了一種帶有大型機械臂的信号塔,每個信号臂能做出196種做動作,他門把這些動作編碼出了196種信息。
這些信号塔被建造在高山上,信号臂也非常高,所以可以讓十幾公裡外的人都看得到。也就可以用它來傳遞情報。具體的過程就是,一座信号塔向另一座在視線範圍内的信号塔發送信号,以此一個個傳遞下去。和烽火台比起來,信号塔可以表達的信息更多,本質上,信号塔利用的就是光波的傳遞。
當時恰逢法國處于戰争狀态,克勞迪·夏普兄弟被授權建造一條從巴黎到裡爾的線路,總長将近200公裡,一共建造了18座信号塔,并且都投入了使用,傳遞的第一個消息就是從裡爾到法國,總共用了9分鐘的時間,傳遞的内容是:
法國軍隊打敗了普魯士和奧地利軍隊。
這要換作用馬來傳遞信息至少也要1天的時間,信号塔強大的功能讓全法國人民都很滿意。于是,法國一口氣建造了556個信号塔,形成了一個線路總長4800公裡的通信網絡。後來,許多國家都開始學着法國建造通信網絡,在短短的幾年中,信号塔遍布了全球各地。
而我們熟悉的遠距離通訊,後來用來形容電報的英文單詞“telegraph”,一開其實是用來指信号塔,百葉窗以及旗語的。
但我們要知道,信号塔說白了就是極盡人類的視覺能力。如果陰雨天氣,大霧天氣,這就會失效。這也就算了,我們想一想小時候做的傳話遊戲,常常這個話傳着傳着就變味了。
信号塔也有同樣的問題,常常出現傳錯的情況。所以,它隻是那個時代最佳的解決方法,但他仍然沒有解決信息長距離傳輸的問題。
電氣時代的序幕1831年,法拉第開始了一大串的重大實驗,并且還發現了電磁感應。從此,“電”和“磁”成為了一門科學。人類可以開始控制“電”和“磁”。
于是,許多人開始思考:是不是可以用電線來進行信息傳輸?不過,當時也有些人認為,和信号塔比起來電線并不安全。比如:電線很容易被人砍斷。
不過,對于“電”的誤解,因為一個人的出現而得到了消除,這個人不僅解決了用電線傳輸信息,并且還讓這項技術大規模商用,他就是薩缪爾·莫爾斯。
那莫爾斯是如何解決長距離通信的難題呢?
欲知後事如何,請戳:世界上第一封電報誕生175周年,電報引領人類走向信息時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