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娛樂

 > 用精神分析學說分析電影人物

用精神分析學說分析電影人物

娛樂 更新时间:2024-12-12 02:55:37

《烈日灼心》是一部很有曹保平個人符号的影片,一個好的故事,再加上幾個好的演員,足以讓這部影片獲得良好的口碑,所以這部影片在豆瓣上評分8.1,在同類型的影片中算是一個比較好的分數。

影片的故事改編自小說《太陽黑子》,講述了三個身份各異的結拜兄弟共同撫養一個孤女,在巧合之下牽扯出一樁陳年大案的故事。

這部電影好看就好看在,它不僅有故事,片中人物的多重人格帶來的矛盾感,也讓觀衆沉浸其中。接下來我們就從這部影片中的人物塑造出發,看看電影中的人物設計該如何着手。

用精神分析學說分析電影人物(從多重性格塑造人物)1

多重人格設定,讓人物更加有血有肉

德國戲劇家萊辛曾在《漢堡劇評》中說到:“作家無須關心除了性格以外的任何事情,對于作家來說,隻有性格是神聖的。性格因素的加強和性格的生動再現應被放在最顯著的位置上。”

一部電影是基于劇情而存在的,而劇情的構建,要麼從故事情節入手,要麼從人物塑造入手,或者說兩者同時進行。但是不管是從哪個方面入手,人物性格的基調是一定要構思清楚的。

高爾基說過:“情節是性格的曆史。”人物的性格基調是這個人物最本質、最核心的東西。掌握人物性格基調主要從劇本情節和人物的行為、語言中去挖掘。

用精神分析學說分析電影人物(從多重性格塑造人物)2

在《烈日灼心》中,我們既可以看到主要人物身上的複雜性,又能看到他們獨有的性格特點。正因為賦予了人物多重性格,讓人物身上充滿了矛盾,也讓人物形象更加豐滿,于是我們很難在觀影的過程中用簡單的好人和壞人去給人物設定标簽。

下面我們就用辛小豐和楊自道兩個角色的多重性格分析,來看看他們是如何在自身的性格沖突中,讓影片原本中規中矩的故事情節變得好看的。

  • 辛小豐的人格設定

看完這部電影的人,對辛小豐這個人物,多多少少心中是帶着惋惜的。

他是不是個壞人呢?

他當然是。畢竟一家五口被滅門的悲劇,和他是脫不了幹系的。

但這個人物不是單純的壞,他在人物性格上有着很明顯的三重複雜性:

用精神分析學說分析電影人物(從多重性格塑造人物)3

第一重:沉默寡言、心思缜密

第一個細節是他會刻意地去磨掉大拇指的指紋,對自己也非常狠,每次抽完煙,用手指去掐滅煙蒂。

第二個細節是僞裝同性戀,打消伊谷春對他的懷疑。

前一個細節是為了呼應兇案現場隻有一條項鍊上留下了一個指紋,那正是辛小豐的;後一個細節是因為伊谷春在談起這個案子的時候,表示絕對不會是同性戀做的。

如果隻是這樣一個人,那麼我們不會對他心生惋惜,一定會就像看一個純粹的反派角色,巴不得他趕緊落網。但這個時候,辛小豐的第二重人物性格出現了。

用精神分析學說分析電影人物(從多重性格塑造人物)4

第二重:最拼命的協警,對自己的救贖

協警辛小豐,不管對方拿着刀還是槍,他都跟沒看見一樣,不要命地往前沖。

從人物這樣一個面來看,仿佛看到了《無間道》裡劉德華飾演的打入警察内部的古惑仔劉健明。十年潛伏警隊的經曆,竟然讓一個古惑仔對自己的身份産生了動搖,他希望能夠有機會做個好人,并在最後出賣了一直跟随的黑幫大佬。

有人覺得辛小豐之所以這麼不要命的工作,是想能夠在工作期間犧牲,讓自己可以得到解脫。但我覺得在這重人物面上,他還是更像劉健明的心理,希望通過這種拼命的方式,來完成自我救贖。

之所以覺得是救贖而不是想解脫。這又會帶出他的第三重人物性格。

用精神分析學說分析電影人物(從多重性格塑造人物)5

第三重:溫情感性的好爸爸

這一重人物性格,是一定要等到影片臨近結束才看得完整的。原來當年辛小豐執意要跑回受害一家五口住的别墅,并不是冒險去拿回現場印上了他指紋的項鍊,而是去帶走一個嬰兒。如果嬰兒不被帶走,那麼等人們發現這棟山中别墅出事的時候,小嬰兒也就跟着餓死了。

這個小嬰兒就是尾巴,患有先天性心髒病。面對尾巴的辛小豐,是展現出了柔情的一面。他會驅車一百多公裡,去給尾巴拿小金魚;會在醫院陪着尾巴,哄她睡覺;會在自己已經快要暴露,準備跑路的時候,仍然舍不得把尾巴送走……

辛小豐被捕後,伊谷春最後一次去見他。臨别時,他說的最後一句話是:“我應該算是個好爸爸吧!”眼神中充滿着期盼,笑中帶淚。

作為觀衆,跟随影片的節奏,去看這樣一個人,内心是非常複雜的。跟随人物的内心起伏,會更加沉浸于劇情。

  • 楊自道的人格設定

對比起陰郁而心思缜密的辛小豐、一直裝傻為了事發時能逃脫的、智商160的陳比覺,楊自道這個人物看起來是平凡了一點。但是他,平凡卻不簡單。

用精神分析學說分析電影人物(從多重性格塑造人物)6

第一重:老實熱心的出租車司機

遇上即将生産的孕婦,别人不願意載的他載去醫院;遇上老奶奶乘車,他不但細心将人送到家,還不收車費。遇上有乘客掉了東西在車上,他都拿小本子一一記好,拾金不昧。

這樣的好人屬性,放在楊自道的身上,産生一種強烈的反差。這種反差感,會讓觀衆沉浸其中,為角色的命運而擔憂。

用精神分析學說分析電影人物(從多重性格塑造人物)7

第二重:冷靜謹慎的團隊主心骨

在老實好人的外衣之下,楊自道不僅有着辛小豐的缜密,還比他更理性。

一個細節是雨夜出車遇到了搶劫,他特别配合。遇上前來查看情況的伊谷春,他幫慌張的劫匪們解了圍,讓他們趕緊下車走。

不反抗,是因為知道自己沒有一對三的能力,保護自己不受傷害,這樣才能繼續努力掙錢給尾巴湊醫藥費。幫助劫匪解圍,其實主要還是保護自己,因為他的身份一旦需要和警察打交道,就會完全暴露。

而另一個細節是他去幫着路人追搶劫犯時開車帶上的是伊谷夏而不是被搶者。帶上被搶者,抓到了搶匪還得幫着去警察局做筆錄。而拉上伊谷夏,這個證人的角色就有人代替了,他就不需要去警察局。

路人被搶劫本是一個突發事件,但就在這麼電光火石間,他就能夠想得這麼周全,不得不說,當理性和缜密都集中在同一個身上時,楊自道确實可以擔當起主心骨的地位。

用精神分析學說分析電影人物(從多重性格塑造人物)8

第三重:深藏在内心中的愛

他愛尾巴,也是尾巴的好爸爸。

劫匪搶走的存折,是他攢給尾巴治病的。他幫着路人抓搶匪時被捅傷,沒有休息兩天就繼續出車,也是為了要給尾巴掙手術的費用。他要把尾巴送走的 那天,給孩子買了一身新衣服,準備要給她換上,然後又作罷了,因為孩子睡得正香。細品之下,楊自道對尾巴的愛也同樣深沉。

而他内心中的愛,還有一個部分是對伊谷夏的愛。

這個單純熱情的女孩子,就這麼直楞楞地闖進了他的生活,其實他早就不知不覺地愛上了這個女孩,但他身上背負着巨大的秘密,無法回應這樣單純熱情的愛。

楊自道做的最後一件事,是去見伊谷夏,把尾巴托付給她。把最愛的孩子,托付給了最信任的愛人。這樣一個舉動,很含蓄地點名了兩個人在他心中的地位。而他也在人生的最後時刻,和兩個心愛的人以這種方式正式告别了……


一部好的電影,一定會有塑造得非常成功的人物

電影是一門綜合性的藝術,它可以涵蓋小說、繪畫、音樂、雕刻等領域元素。

有一種誤區會覺得電影的創作應該以劇情為根本,所以花了很多力氣去創作或曲折離奇或優美别緻的故事。其實我們縱觀那些垂名影史的佳作,劇情我們能夠記得清楚幾分呢?反而在這些影片中,其塑造的經典人物讓我們記憶深刻,甚至可以說,一個成功的熒幕人物形象,可以代表整部影片。

隻要一說起作為香港電影最具代表性的《無間道》,腦海中浮現出最經典的一幕就是劉健明和陳永仁的天台對決的時刻,以及劉健明帶着無奈地說出的那句:“我想做一個好人”。

用精神分析學說分析電影人物(從多重性格塑造人物)9

一個古惑仔出身、混入警隊成為了高級督察。經過十年歲月的洗禮,劉健明成為前途一片大好的警隊精英。在這樣的生活中,劉健明的心裡是逐漸動搖的,他想要和過去的身份有個了斷。他也是矛盾的,但他還保留着最後的一點良知,所以他在天台對決他說出的經典台詞,也非常符合他這個人物的心境。

在電影中,劉健明這個人物都顯得非常的真實。他不是完人,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陷。這樣對人物的刻畫,讓人物鮮活立體地呈現了出來,推動着劇情的發展,就特别有說服力而且好看。


設計電影中人物的性格,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

性格是人物的靈魂,看到了性格,就看到了人,抓住了性格,人物就鮮活了。所謂性格,從心理學角度看,是指一個人對待周圍環境的一種穩定态度,以及與之相适應的行為方式。那麼一部影片對于人物性格的設計,應該如何入手呢?

  • 影片人物性格的設計要源于現實

為什麼《烈日灼心》算得上是一部好電影呢?因為在相對簡單的故事情節中,每一個人物都讓人感覺到真實。

一部影片中的人物性格設計,必須要來源于人與人之間錯綜複雜的矛盾關系。影片中的人物性格可以千姿百态、變化無窮,但是無論怎麼設計,都不能夠脫離現實,必須要符合劇情設定的情景。

這也是為什麼現在很多影片會被群嘲?就是過分地誇大主角光環,讓觀感變得不真實。

用精神分析學說分析電影人物(從多重性格塑造人物)10

反觀成功的影片,人物設計上是一定會遵循這一點的。比如《釜山行》中的男主角石宇,主角的地位沒有給他帶來太多的光環,反而不斷暴露他人性中的各種弱點——為了追求利益不計後果、不關心别人的死活,遇到事情首先考慮的都是自己等等。

當置身于特定的環境中時,他最真實的性格是一定要體現出來的,然後他在這個環境中被影響、慢慢地産生改變。他開始主動幫助和保護别人,完成了從自保者到守護者的轉變,甚至于最後,選擇了主動犧牲。

一個人物,離開了和周圍環境結成的現實關系,就會失去現實性。如果不夠真實,人物性格的生命就跟着終止了。


  • 影片人物性格中要有情感的滲透

我們在影片中塑造一個人物,從來都不是簡簡單單去憑空創造,或者隻是單純的模仿某一個類型。在設計人物的時候,需要融入創作者的思想、感情、審美等等,滲透于人物形象的靈魂中,讓他們在熒幕上散發獨特的感染力。

用精神分析學說分析電影人物(從多重性格塑造人物)11

像徐克導演的《黃飛鴻》系列影片,他用一整個系列,來刻畫了黃飛鴻這一個人物在面臨時代變遷時的掙紮和努力。看完整個系列,黃飛鴻是一個充滿悲情的英雄角色,他從一開始的一呼百應,到後來的悲劇收場,導演用這樣一個人物的起落,暗喻整個民族在處于弱勢時應該抱持的态度!

徐克導演用這樣一個人物,表達着他内心的情懷,重新定義了英雄主義。黃飛鴻成為了一個精神符号,他的出現和存在,代表着一個民族的希望。

凡是成功的熒幕角色形象,都帶着創作者對理想和生活的思考以及強烈的個人感情,隻有将其和角色形象血肉交融,才能賦予角色性格以獨特的生命和内涵。


  • 影片人物性格的現實性要與情感性統一

黑格爾說:“應當有某種特殊的情緻,作為基本的突出的性格特征,把人物豐富多樣的性格統一起來”。

那塑造統一而豐滿的人物性格,必須牢牢抓住人物基本的突出的性格特征。要為人物設置一個特定的情境,讓人物在這個特定情境中說他應該說的話,做他應該做的事,思考他應該思考的問題。隻有這樣,人物形象才能塑造成功。

用精神分析學說分析電影人物(從多重性格塑造人物)12

《釜山行》裡的乞丐,是比較主要的角色之一。他作為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人,有着本能的察言觀色能力。所以他聽到石宇找人給予了特權放行,他就一路跟着父女倆。他一路都在為自己能夠活下去争取機會,一路都是躲在保護者們的身後。這非常符合他的人物形象。

但是最後,這個乞丐卻選擇了犧牲自己救人。一個一路躲在後面的乞丐,最後散發出人性的光芒,這個設定結合全片來看,并沒有什麼不合理。因為當時被困在一起的,除了他之外,一個是孕婦,一個是小女孩。在這種危機的時刻,他經過一番掙紮後,選擇擔負起保護者的角色,在當時的情境下,是非常合情合理的。

總結

不管過了多久,當我們談起一些影片時,首先浮現在腦海裡的,總是那些令人難忘的劇中人。是《大話西遊》中紫霞仙子的一眨眼和在至尊寶心中留下的一滴淚;是《霸王别姬》中程蝶衣的風華絕代和人戲不分、不瘋魔不成活的執擰;是《秋菊打官司》裡秋菊挺着大肚子四處奔走隻為讨個說法的執着……

我們曾經被這一個個角色打動過,所以人物性格的設計對于電影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人物決定了一部影片的成與敗,一部好的影片,一定會把握好這樣關鍵的元素。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娛樂资讯推荐

热门娛樂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