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牙疼不是病,疼起來真要命”,你知道古時候人們是怎麼記錄牙痛的嗎?
甲骨文中的“齲”字
甲骨文中的“齲”字是牙齒生蟲的象形。齲齒,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蟲牙”。可以看出,古時候就有人體會過齲齒的痛苦了,他們認為齲齒是“牙蟲”在牙齒中蛀蝕造成的。
古時候拔牙
中世紀拔牙場景
牙痛就得治,人們在疼痛難忍的時候總是希望能讓長久折磨自己的壞牙和疼痛一起離開。于是,歐洲中世紀拔牙就有了市場,但當時拔牙的方式相當殘忍,拔牙的工具是大鉗子。
理發師拔牙場景
歐洲的理發師也可提供放血和拔牙服務。雖然已經有了相對專業的牙科醫師,但當時牙齒治療還是外科的末流,外科醫生不願涉足,而是由地位較低的助手處理。因此牙科醫學一直處于一個療法毫無根據、自吹自擂的混亂時代。
牙科醫學的進步
皮埃爾•福查德 “現代牙醫學之父”
1728年,法國的皮埃爾•福查德,出版了傾注自己多年心血的專業著作《外科牙醫學》,他将西方所有與牙醫相關的資料系統性地整理,幾乎涵蓋了整個牙醫學範疇,甚至到兩百多年後的今天仍舊适用。
霍勒斯•威爾士
1844年,在一場笑氣演示中,一位年輕人吸入笑氣後興奮異常,進入癫狂狀态,不慎摔倒受了傷,但他并沒有痛的呲牙咧嘴,而是若無其事。這引起了美國牙醫霍勒斯•威爾士的思考。
霍勒斯•威爾士大膽的實驗
此時威爾士自己也正被智齒的疼痛所困擾,從表演中受到啟發,第二天威爾士就吸入笑氣,拔除了智齒。這時威爾士發現,吸入笑氣之後拔牙,拔牙的痛感減緩了很多。
威爾士興奮地說:“拔牙的新時代到來了!”,這個簡單的實驗是醫學史上的一座裡程碑,世界上第一例成功的無痛拔牙手術誕生了。
牙齒治療的發展
在更先進的治療手段出現之前,牙痛最好的治療方法就是拔牙。假牙,作為咀嚼和面部美觀的助手,一直都是牙齒治療中重要的一環。
古羅馬時期的假牙
其實假牙很早就出現了,約公元前400年,古羅馬時期就出現了用黃金制作的假牙的橋托,以固用動物的骨頭制作的牙齒。
英國畫家,托馬斯•羅蘭森所作
這幅作品是英國畫家托馬斯•羅蘭森所作。畫中展示的是,18 世紀晚期,風行一種活體捐獻移植牙齒的方式。
可以看出坐在中間的那個人顯然和周圍衣着華麗的人格格不入,牙醫正在拔出他健康的牙齒供給右邊那位貴婦人使用。門邊離開房間的兩個捐贈者,正在撫摸着自己的臉頰,數着賣牙的收入。
牙齒治療
牙疼是不能自然治愈的,牙疼的時候意味着牙齒的疾病已經到了中晚期,這時候的治療難度、痛苦程度、花費都會比早發現早治療要高很多。口腔健康直接影響到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所以,口腔的各種疾病重在預防。
健康提示:請出門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風,少去人群密集處。
解碼科技史
《擺脫“要命”的牙痛》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