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睡美人散文?□張錫茂 久居金昌,生活消遣也是花樣繁多拔沙蔥就是人們的一樁樂事逢秋日時節,閑暇之時,家人、朋友、驅車荒漠曠野,心胸為之廖闊悠然,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滇池睡美人散文?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張錫茂
久居金昌,生活消遣也是花樣繁多。拔沙蔥就是人們的一樁樂事。逢秋日時節,閑暇之時,家人、朋友、驅車荒漠曠野,心胸為之廖闊悠然。
小時候,拔沙蔥幾乎家家參與。天沒亮,拔沙蔥的人,從金川礦區自建平房到下四村的方向,稀稀拉拉的自行車慢慢就彙成了車隊。父親騎的二八自行車,前梁上坐着我和妹妹,後面捎着母親,裝糧食的口袋總要拿幾個的。到了荒灘,初晨的陽光照耀,野草沙礫,你會聽到缥缈的風聲。目光所及,縷縷綠色簇生的沙蔥,就給了人們透底的喜悅。用手觸及,有些微涼,輕輕握住,手腕上翻,幾根筆芯般粗細的蔥莖就拔了下來。你會沉迷在躍動于指尖的鋒芒,低頭、搜尋、彎腰,手指起伏之間,一會兒就掃蕩一片。
腰酸了、腿疼了,就直起身,向天際望去。遠山、藍天,多麼遼闊。大漠孤煙直,遙想漢唐舊色,低頭采撷,沙蔥的辛辣味道幽微可聞,卻是眼前彌漫的生活氣息。肚裡叽裡咕噜,雜糧餅子就着沙蔥,軍用水壺伴着呼噜的飲水聲,就是一頓野餐了。那年月,拔沙蔥就是為了補充蔬菜供給的不足。用沙蔥腌制成鹹菜儲備起來,是冬季調劑白菜、土豆和面食的“硬菜”。至于腌制沙蔥的曆史,或許可以追溯到很遠的遊牧民族時代,就地取材,調劑滋味,蒙古牧人、生活在本地的農民都有采撷沙蔥腌制成菜的飲食傳統。我們這些外來的國有企業家庭,曾在1960年代初食物極度匮乏時,饑餓中奔向曠野,采集駱駝草籽,尋覓可食之物,沙蔥當菜,撷以裹腹療饑。
城市與農村,洪荒與現代,自然與人,是頗有情趣的。荒灘搜尋,拔沙蔥就開始了。沙蔥之狀和蔥相似,不過是細小罷了;“羊胡子”和沙蔥很像,少數人不識,味道格外潑辣;隻有比“羊胡子”胖點的,一簇一簇的,那就是沙蔥,運氣好時,隻見荒灘野草間密密麻麻,一下子令人興奮起來。何況藍天白雲,遠山淡淡,戈壁廣闊,炊煙袅袅。遠處還有駱駝、毛驢、牛,俨然一幅西北戈壁風景畫。
一邊拔沙蔥,一邊還可以發現砂礫中偶有瑪瑙石、風淩石、戈壁玉,也可以看見蜥蜴、螞蚱等生物,讓幾個男孩驚叫起來。如果你覺得有些倦怠,那就擇地鋪上毯子,卧榻如同微醉,眯眼的陽光裡,清風徐徐吹耳,睜眼就看到了天邊。
身在荒灘,還可燒烤。從車上拿出備好的鮮切羊肉、炊具等,包括垃圾袋。搭桌摘菜,漿洗肉料,剁、切、穿、烤;架起炭火,青煙袅袅升起,野味飄向四野。恍惚中,有股異味迎風而來,有摩托車的聲音,一個風塵仆仆的牧民停在旁邊。
“野炊呢?”牧民問。“是啊,體驗體驗你們的遊牧生活。”我笑着回答。此時你還可以聽到駱駝群,遛彎的毛驢和牛發出的窸窸窣窣的蹄子聲。
“兄弟,來吃串烤肉吧。”“不了。我還要放駱駝呢。”牧民的笑似光般溫暖。
沙蔥包餃子真好吃。就在那晚上,回到城裡後,面粉灑落在案闆,擀面杖擀皮兒,肉餡裡拌着沙蔥,滾湯煮着餃子。此時,青瓷碗,紅油羹等料碟已備,餃子出鍋一大盤,熱騰騰地,夾住、蘸料、入口,那真叫一個爽。圍坐幾個好友,酒杯輾轉之間,唏噓也好,猜拳也罷,其樂融融。即使客去樓靜,杯盤狼藉且不管。你瞧,這夜色正濃,燈下倚卷,正是讀書的良辰。如有涼風吹來,那是來自城外的曠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