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科技強國建設新篇章

科技強國建設新篇章

科技 更新时间:2024-08-16 05:18:50

科技強國建設新篇章?【踐行回信精神 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科技強國建設新篇章?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科技強國建設新篇章(勇當科技強國的鋼鐵脊梁)1

科技強國建設新篇章

【踐行回信精神 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

千秋基業,人才為本。

“民族複興迫切需要培養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備的人才。”2022年4月21日,在給北京科技大學老教授的回信中強調。

今年是北京科技大學(原北京鋼鐵學院)成立70周年,值此之際,15位北京科技大學老教授給寫信,彙報學校70年來的發展情況,表達了為我國鋼鐵産業高質量發展培養更多高素質人才的堅定決心。

“培養更多聽黨話、跟黨走、有理想、有本領、具有為國奉獻鋼筋鐵骨的高素質人才,促進鋼鐵産業創新發展、綠色低碳發展,為鑄就科技強國、制造強國的鋼鐵脊梁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對老教授,也對奮戰在綠色低碳發展道路上的科研工作者提出了殷切期望。

鑄就科技強國、制造強國,關鍵在科技、核心靠人才。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标,促進鋼鐵産業創新發展、綠色低碳發展,需要一代代科研工作者敢啃硬骨頭、敢探深水區的鑽研與付出。

矢志報國鑒丹心

“收到的回信,我們備受鼓舞,這既是肯定也是鞭策,激勵我們投身科研、培養更多高素質人才。”緻信人之一的中國工程院院士胡正寰說。

1952年,胡正寰成為北京鋼鐵學院的第一批學生,也由此開啟了自己與學校、與國家鋼鐵事業共發展的奮鬥曆程。70年,從青絲到華發,胡正寰一輩子投入在軸類零件軋制技術的研究、開發與産業化工作中,使我國成為世界上少數掌握這項高新技術的國家之一。

“工業是國民經濟的脊梁。字裡行間充滿對學校建校以來工作的認可,更體現出對包括我國鋼鐵工業在内的制造業的重視。”緻信人之一的中國工程院院士蔡美峰感懷于心。從事岩石力學與采礦工程方向研究的蔡美峰,十分注重礦山開采的科學性,開發出了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地應力測量技術,提出了安全高效開采、礦山動力災害預測與防控等技術。今年79歲的他,還堅守在推動綠色礦業建設與礦山生态修複治理工作一線。

勇攀高峰,矢志報國。胡正寰、蔡美峰等老教授們心系黨和人民的事業、飽含對科學研究的熱忱,為年輕一代科研工作者樹立了榜樣。“老教授們的科研成果和奉獻精神是我們永遠的珍貴财富。”北京科技大學冶金與生态工程學院黨委書記張建良說。

長流程的高爐煉鐵是鋼鐵制造過程中碳排放的主要來源。近年來,張建良帶領團隊改進傳統高爐煉鐵工藝,研究利用氫能代替焦炭等傳統能源實現鐵礦石還原的新工藝。氫冶金的實現與應用,将較大程度減少鋼鐵生産過程中的碳排放。

“實現全氫還原技術應用還面臨一些難題,但我們會繼續攻關克難,這不僅是對鋼鐵專業的初心傳承,更是對回信精神的貫徹踐行!”張建良說。

綠色低碳謀發展

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建設鋼鐵強國、制造強國,必須牽住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數據顯示,目前國内整個鋼鐵行業碳排放量約占國内碳排放總量的15%,僅次于電力行業。

“實現‘雙碳’目标任重道遠,我們會牢記的囑托,不斷突破、勇攀高峰。”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學教授姜濤說,鋼鐵低碳生産從原料就得要精,但我國鋼鐵精料長期存在優質品種少、能耗高、排放大、成本高等問題。

為此,姜濤和團隊反複試驗,創造設計出高料層均熱燒結的理想料層結構,成功實現了以進口粗粒粉礦為主要原料的超高料層均熱燒結,年節能1100萬噸标煤、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900萬噸以上,顯著提高了生産效率和産品質量。

初秋時節,北京科技大學的校園裡仍是滿目綠意。在冶金生态樓,冶金與生态工程學院教授朱榮正在和學生讨論科研問題,“厚德立人、集智創新、鼎力實踐”十二個字醒目地懸挂在辦公室。

實現鋼鐵行業近零碳排放,是朱榮40年來投身于電弧爐煉鋼的目标與使命。盡管業界一段時間曾對電弧爐煉鋼關注度不高,但他卻越走越堅定:“一般生産1噸鋼,碳排放量接近2噸,而電弧爐煉1噸鋼,碳排放僅有四五百公斤,甚至将來可降到一百公斤以下。”如今,朱榮帶領團隊研發的電弧爐煉鋼複合吹煉技術、二氧化碳綠色潔淨煉鋼技術等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冶金科學技術特等獎等獎項,且正在規模化應用。

“我們要把論文寫在祖國的鋼鐵生産線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北大學教授王國棟深有感觸地說,“的回信對我們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殷切期望。”

被譽為“中國超級鋼之父”的王國棟雖已步入耄耋之年,但他絲毫沒有放慢緊跟數字化時代的腳步。“數字化(智能化)和低碳化是鋼鐵行業高質量發展必不可少的兩個方面。”王國棟介紹,鋼鐵生産流程複雜,充滿不确定性,“大數據 機器學習”為把握規律增加了可能。2019年開始,他領銜團隊在原有研究的基礎上,收集處理大量數據,建立起數字化高爐,使生産過程逐漸透明化并能得到實時反饋,提高産品質量,減少資源浪費,為綠色低碳發展提供了數字化支撐。

薪火相傳育芬芳

科教興邦,育國之棟梁。“作為一名人民教師要言傳身教,以模範行動影響學生,讓學生站在自己的肩膀上,去攀登一個接一個理論和實踐的高峰!”蔡美峰講述着自己的教育思想。

9月初,東北大學鋼鐵智能制造班迎來第二批學生。“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我們與未來技術學院合作,增設了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等方面的課程,着力培養智能制造方向的人才。”東北大學軋制技術及連軋自動化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袁國介紹,實驗室開發出了以超級鋼為代表的系列先進鋼鐵材料、全套知識産權的軋制過程工藝與自動控制系統,相關鋼鐵材料加工關鍵工藝核心技術打破國外技術壟斷。

“我們将以回信精神為指引,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充分發揮黃大年式教師團隊精神,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冶金事業建設者。”中南大學冶金與環境學院院長闵小波說,他們開展“冶金 資源、環境、新能源材料、智能”等交叉牽引的人才培養創新模式,将科學家精神等元素融入專業課程,打造中南熾金文化品牌,開展科普在線直播、“問渠長廊”晨讀、院士報告會等素質教育活動。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北京科技大學建校以來,為國家培養了26萬多名科技人才。北京科技大學冶金與生态工程學院院長焦樹強說,近年來,學院持續完善“冶金 ”新工科人才培養體系,構建“課堂實踐、社會實踐、工程實踐”相銜接的“鋼鐵實踐”體系,每年組織學生深入企業一線開展科技咨詢和技術服務,鼓勵學生勇敢挑戰“卡脖子”問題。

踐行回信精神,争做聽黨話、跟黨走、有理想、有本領、具有為國奉獻鋼筋鐵骨的高素質人才,正成為實現科技強國、制造強國道路上科研工作者的使命擔當。他們弘揚科學家精神,推動我國科技事業發生曆史性、整體性、格局性重大變化,為實現民族複興中國夢凝聚起蓬勃能量。

(記者 楊桐彤 殷澤昊)

來源:光明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