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旅遊

 > 鄭州何時被列入古都的

鄭州何時被列入古都的

旅遊 更新时间:2024-06-29 16:57:27

一、夏商時期的時間和空間

1.夏商的時間

我國史學界一般認為夏、商是連續發展的兩個王朝,對于夏商時間範圍的界定,其實就是對夏始年和商滅亡年代的界定。關于夏王朝的始年,學界争議較大,主要形成三種觀點。

第一種是夏商周斷代工程将其定為公元前 2070 年,其立論基礎是将大禹時代看成是夏王朝的始年,而文獻又有記載夏王朝存在 471 年的說法,如《太平禦覽》卷八二引《竹書紀年》“自禹至桀十七世,有王與無王,用歲四百七十一年”,從商王朝始年 1600年加上 471 年就是夏王朝的始年。對應的考古學文化是河南龍山文化晚期即王灣三期文化晚期。

第二種觀點認為禹屬于堯舜禹時代,社會發展處于酋邦階段,到夏啟時社會才發生質的變化,因此夏王朝始于夏啟,将大禹排除夏王朝之外。就目前的研究成果來看,

本文從張國碩大師的觀點,即夏王朝始于夏啟時期,為公元前 2000 年歲左右,對應的考古學文化是新纂期遺存。商王朝以盤庚遷殷為界分為前後兩期,分别是以二裡崗文化為代表的早商階段和殷墟文化為代表的晚商階段 。關于商王朝的結束時間即武王伐纣的年代公元前 1046 年。

鄭州何時被列入古都的(為何鄭州被稱之為第八大古都)1

2.夏商的範圍

夏王朝早期主要活動在颍汝河流域,即今登封和禹州一帶,統治範圍相對較小,對應的考古學文化為新時期遺存。中晚期,夏王朝統治中心轉移到洛陽盆地,以此為中心向四處擴張,對應的考古學文化為二裡頭文化。所謂夏王朝的統治範圍也就是二裡頭文化的分布範圍。二裡頭文化以鄭洛地區為中心,其分布範圍東至豫東,南至湖北長江沿岸及河南淅川一帶,北達沁河以南及晉南,西抵關中盆地東部和商洛地區。

商王朝以二裡崗文化和殷墟文化為代表分為早晚兩個階段。早商和晚商的統治範圍有所不同。早商時期統治範圍北達北京,東至山東中部、安徽西部,南至長江沿岸,西至周原。目前學界對早商北、西、東四至争議不大,對于商代的南部存在些許争議。這主要是由于以江西樟樹吳城遺址為代表的一類考古學文化遺存的歸屬。

鄭州何時被列入古都的(為何鄭州被稱之為第八大古都)2

二、夏商城市規劃

涉及到夏商城市規劃和布局研究的考古學專著主要有楊寬先生的《中國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張國碩師的《夏商時代都城制度研究》、許宏先生的《先秦城市考古學研究》和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著的《中國考古學·夏商卷》 等。此外還有較多學者著文對夏商城市規劃和布局進行了有益探讨。

文獻記載夏商王朝有許多都城存在都城屢遷的現象。夏朝的都城有夏啟之陽翟(禹州市境内)、黃台之丘(新密市境内),太康、桀之斟尋(偃師市境内),帝甯之原(濟源市)、老丘(開封縣境内),胤甲之西河(可能在今三門峽地區某地)等。商王朝的都城變化文獻記載更加明确。張衡《西京賦》載:“殷人屢遷,前八後五。居相圮耿,不常厥土。”這就是說商王朝在建立之前經曆了八次遷徙,建國後又經曆了五次遷都。

三、鄭州的夏代城市

目前為止考古發現的屬于夏代城市共有 5 座,分别是新密新砦、偃師二裡頭、平頂山蒲城店 、鄭州大師姑 和新鄭望京樓。其中鄭州就三座。

新密新砦城址

設有外壕、城垣與城壕、内壕共三種防禦設施,城址面積約為 70 萬平方米。在内壕圈占區中央偏北處,發現一座面積達 1000 多米的大型淺穴式夯土基址,為大型露天活動場所,性質可能是“坎”或“墠”。遺址出土有銅容器殘片、類似二裡頭遺址青銅牌飾圖案的器蓋、刻有夔龍紋的陶器圈足等高規格遺物。這是目前發現的唯一一座新蔑期的城市,關于其性質有學者認為與啟都有關。

鄭州何時被列入古都的(為何鄭州被稱之為第八大古都)3

鄭州何時被列入古都的(為何鄭州被稱之為第八大古都)4

鄭州何時被列入古都的(為何鄭州被稱之為第八大古都)5

鄭州荥陽大師姑城址

發現有城垣和護城壕,平面形狀為橫長方形,護城壕圈占地面積約 51 萬平方米。城内發現有墓葬、房基、窖穴等,出土的遺物多為陶器。城址的性質,發掘者認為可能與夏代方國韋、顧有關,也可能屬于夏代東方的軍事重鎮。還有學者認為是“昆吾之城”。

鄭州何時被列入古都的(為何鄭州被稱之為第八大古都)6

新鄭望京樓二裡頭文化城址

發現有城牆、護城河、房基、灰坑等遺迹。城牆位于二裡崗文化城牆外側,平面近方形,僅保留基槽部分,已發現東城牆以及東南、東北拐角處。城牆外側發現有護城河。城址始建于二裡頭文化二期,廢棄于二裡頭文化四期。在城牆東北角外側約 300 米處,發現一段夯土牆,殘高約 0.3 米,發掘者推測其可能為外城城垣。城内出土有青銅器、玉器和陶器等。

從其規模、年代、地望及文化面貌考察應與昆吾之居吻合。

鄭州何時被列入古都的(為何鄭州被稱之為第八大古都)7

四、鄭州的商代城市遺址

商代城址考古發現較多,目前為止确認無疑的城址共發現 10 座,分别是①鄭州商城②偃師商城③洹北商城④安陽殷墟⑤焦作府城⑥新鄭望京樓⑦黃陂盤龍城⑧垣曲商城⑨東下馮商城⑩輝縣孟莊。其中鄭州的城市遺址有2處。

第一個是鄭州商城

規模宏大,面積近 25 平方公裡。城垣分内城和外城兩部分。内城平面近似長方形,周長近7公裡。外城牆位于内城牆南牆和西牆之外約600~1100

米,長度達 5000 多米以上。城内發現有鑄銅、制骨、制陶作坊和青銅器窖藏坑。出土大量精美的青銅器、玉器、原始瓷器等遺物。關于鄭州商城的性質,主要有“鄭亳說”? 和“隞都說”? 兩種觀點,但目前越來越多的學者認為它應是商代前期的主要都城? 。

鄭州何時被列入古都的(為何鄭州被稱之為第八大古都)8

第二個是新鄭望京樓商城遺址

發現有城牆、護城河、城門、道路、夯土基址、小型房基、灰坑等遺迹。城牆位于二裡頭文化城牆内側,平面呈近方形,面積約 37 萬平方米。城内中南部發現有大型回廊式建築基址,城内發現有大型青銅器和精美的玉器。在城牆東北角外側約 300 米處,發現一段夯土牆,殘高約 0.3 米,為望京樓商城的外郭城。城址始建于二裡崗下層一期,廢棄于白家莊前期。

鄭州何時被列入古都的(為何鄭州被稱之為第八大古都)9

四、夏商時期鄭州城市規劃研究

(一)城市區位的選擇

夏商時期随着城市規模擴大,人口增多,對城市區位的選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的選址必然要有優越的地理環境和良好的生态環境。如果一座城市沒有優越的地理環境和良好的生态環境,很可能在用了一段時間後就廢棄了。相反,城市可沿用幾百年。《管子·度地》篇載:“故聖人之處國者,必于不傾地,而擇地形之肥饒者,鄉山左右,經水若澤,内為落渠之寫,因大川而注焉。”表明城市區位的選擇必然要與山川大河相鄰。

鄭州商城

位于鄭州市區東部,屬于我國地理第二階梯向第三階梯過度地帶。地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這裡西北有古黃河,西部為傾斜平原區和低山丘陵區,北部為古濟水,東面和南面是黃淮平原,東北部為平原、窪地。賈魯河、金水河、熊耳河等水系流經境内。鄭州往西抵虎牢關可入洛陽盆地,東逾卞、徐(州)可至于大海,北通幽燕,南達湖廣,為“十省通衢”之地,曆代既是交通要道,又是兵家必争之地。優越的地理環境既能夠為鄭州商城提供豐富的物質,又能夠扼守商城附近的交通要到,成為商城附近有利的自然防禦屏障。

鄭州何時被列入古都的(為何鄭州被稱之為第八大古都)10

大師姑城址位于鄭州西北郊。該地區北依邙山,西、南為嵩山餘脈環繞,東部為廣闊的平原,形成面向東部的開放式盆地。索河、須水河、枯河流經其間。盆地背依邙山、黃河,南對嵩山,西出虎牢關可達伊洛盆地,東通連接廣闊的黃淮大平原。土地肥沃、氣候溫和,适宜人類生活。

鄭州地區地勢呈西南—東北向傾斜,西南為低山丘陵,東北地勢開闊平坦,因此鄭州商城建于鄭州市東北,宮殿區更是選擇在商城的東北部。

鄭州何時被列入古都的(為何鄭州被稱之為第八大古都)11

新鄭望京樓二裡頭文化城址平面近方形,僅保留基槽部分,已發現東城牆以及東南、東北拐角處。城牆外側發現有護城河,寬約 11 米,深約 3 米。二裡崗文化城址位于二裡頭文化城牆内側,平面呈近方形,面積約 37 萬平方米(圖 2-9)。東城牆長約 590 米,北城牆長約 602 米,南城牆長約 630 米,西城牆長約 560米。護城河緊貼城牆,寬 13~15 米,深 2.5~4.5 米。在城牆東北角外側約 300米處,發現一段夯土城垣,殘高 0.3 米,從地層疊壓和打破關系來看,内城和外城共存于二裡崗時期。發掘者依據外廓城城牆與二裡頭文化城址之間分布有豐富的二裡頭文化二、三期的遺存,認為存在二裡頭時期修建外城垣的可能性。如是,二裡頭文化城址也具有雙重城垣。

鄭州何時被列入古都的(為何鄭州被稱之為第八大古都)12

王朝朝都城都有規模宏大的宮殿建築群。二裡頭遺址宮城内發現數十處大型宮殿基址。

鄭州商城的宮殿建築群分布在以東裡路為中心的廣大區位,占據内城的六分之一。偃師商城宮城内發現密集的宮殿建築,東西對稱,排列有序。殷墟宮殿建築位于洹河南岸,數量較多,分為甲乙丙三組。洹北商城一号宮殿基址規模宏大,總面積達到 1.6 萬平方米,是目前為止見到的最大單體建築。盤龍城宮殿建築位于城内東北的高地上。目前發現的三座建築前後分布位于同一條軸線上,為前朝後寝式布局。其它城址隻見有夯土基址面積較小而且少見

大型宮殿群。手工業方面,不同類型的城市差别也較大。

都城地區手工業部門齊全,二裡頭遺址、鄭州商城、偃師商城和殷墟遺址不僅發現有制陶、制骨等一般性作坊,還發現有鑄銅、制玉以及綠松石等手工業作坊。

方國都城也存在鑄銅作坊,盤龍城遺址也發現有鑄銅作坊遺存。軍事重鎮還未發現有鑄銅作坊,僅見有制陶、制骨作坊。鑄銅、制玉和綠松石等高級手工業作坊是為王室服務的手工業,主要集中在都城地區,其他城市不見這類作坊。因此高等級手工業的有無也代的城市地位的高低。

五、研究鄭州商城的意義

(一)了解古鄭州的城市規劃

首先是城市規劃方面,如城市的選址、城垣的規劃以及陵墓的選址都形成了一系列的規劃理念。城市選址注重區位選擇,周邊要有優越的生态環境和平坦開闊的地形。夏商城市多位于低山丘陵向平原過渡地帶和大型盆地内。這樣的區位選擇依山傍水,環境優越,為城市提供有效的防禦和充足的生活物質。

夏商城市已普遍采用方形城垣,這得益于築城技術的提高和城市選址的科學化。當然對于城牆細節的處理以及護城壕的修建,還采用了因地制宜的規劃模式。城垣的有無以及數量的多少是與王朝實力和城市地位的高低決定的。一般而言,國家穩定階段,都城就不再修建大型城垣而是加強宮殿區的安全,都城安全采用守在四邊制的防禦方針。國家新立階段,政局不穩,則修建城垣,大興城市。都城或者是方國都城才具有修建雙重城垣的資格,一般城市隻有一道城垣。夏商王陵位置都選擇在都城西北地區,這是因為我國總體地勢西高東低以及古人對日月星辰東升西落的觀察造成的。

(二)其次是城市布局方面形成了一些原則性的布局制度,影響後世。

如前朝後寝、左祖右社和中軸線制度。前朝後寝制度在夏商時代已經形成,夏商都城宮殿建築普遍按照前朝後寝進行布局。左祖右社在夏代和商代前期還未有發現,隻是在商代後期都城殷墟才發現有左祖右社布局迹象,因此這種制度應該在殷墟之前尚處于雛形和發展狀态,未形成固定模式,在殷墟時期逐漸形成制度。夏商城市中軸線布局可分為城市中軸線和宮殿區中軸線。夏商城市有軸線而無軸線布局,軸線也隻是形式而無實際載體,這是與後世城市中軸線布局的最大差别。宮殿建築則是按照中軸線進行布局,又可分為單體宮殿建築中軸對稱和宮殿建築群中軸對稱,至于宮殿區的統一軸線布局受制于材料還不能充分揭示。

(三)從城市整體布局來看,證實了鄭州是商代都城遺址。出現了最早的排水系統。

宮殿區和居民區分别位于内城和郭城,兩者截然分開。城市給排水設施以宮城為重心進行布局,宮殿區内有池苑、地下排水管道和地上明渠,水井建造也較為考究。居民區則多是普通水井和地上淺溝。城内道路的設置多通向城門和宮殿區,縱橫交錯,呈“井”字形分布。總體考察夏商城市群的分布,可以看出夏商王朝存在都城或者主都居中制度,其餘城市多數呈半環狀圍繞都城分布。這種形式的布局是與王朝面臨的政治局面和軍事鬥争形式密切相關。

(四)最後通過對夏商城市規劃和布局的研究,對商人起源有影響,或許商代起源于鄭州。筆者認為商代并不存在所謂的“殷人尊東北方位”思想觀念,并由此産生的商人起源于東北說更是值得商榷。夏商王朝城郭制的出現與形成是伴随着“君”出現而形成的,此時期才具備了真正意義上的“築城以衛君,造郭以守民”的城郭。夏商社會不同城市規劃和布局内容的不同表明城市之間存在嚴格的等級限制,反映了統治階級内部的等級差異。

(五)坐實了鄭州有5300年多年的建城曆史

綜上所述,夏商王朝從城市選址到各項基礎設施的建造都是在科學的規劃和布局指導下進行的,說明夏商社會已經孕育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城市規劃和布局制度。雖然這種制度與後世成熟的城市規劃和布局制度相比還處于早期發展階段,但是已經開創了我國城市規劃和局部的先河,許多制度被後世沿用。

鄭州何時被列入古都的(為何鄭州被稱之為第八大古都)13

鄭州何時被列入古都的(為何鄭州被稱之為第八大古都)14

鄭州何時被列入古都的(為何鄭州被稱之為第八大古都)15

鄭州何時被列入古都的(為何鄭州被稱之為第八大古都)16

鄭州何時被列入古都的(為何鄭州被稱之為第八大古都)17

鄭州何時被列入古都的(為何鄭州被稱之為第八大古都)18

鄭州何時被列入古都的(為何鄭州被稱之為第八大古都)19

鄭州何時被列入古都的(為何鄭州被稱之為第八大古都)20

鄭州何時被列入古都的(為何鄭州被稱之為第八大古都)21

杜嶺一号方鼎

鄭州何時被列入古都的(為何鄭州被稱之為第八大古都)22

南順城街青銅器窖藏坑出土青銅器

鄭州何時被列入古都的(為何鄭州被稱之為第八大古都)23

獸面紋扁足鼎

鄭州何時被列入古都的(為何鄭州被稱之為第八大古都)24

青銅羊首獸面紋罍

鄭州何時被列入古都的(為何鄭州被稱之為第八大古都)25

編織紋雙耳灰陶簋

鄭州何時被列入古都的(為何鄭州被稱之為第八大古都)26

陶水管

鄭州何時被列入古都的(為何鄭州被稱之為第八大古都)27

金箔飾紋

鄭州何時被列入古都的(為何鄭州被稱之為第八大古都)28

肋骨刻辭

鄭州何時被列入古都的(為何鄭州被稱之為第八大古都)29

朱書文字

鄭州何時被列入古都的(為何鄭州被稱之為第八大古都)30

夔紋印模

昔日的商代都城,鄭州現在已發展為現代化大城市,擁有中國人口最多的省份,中國文化底蘊最深的省份,中華文明的發祥地——河南省的省會城市——鄭州發展的越來越好。

本文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旅遊资讯推荐

热门旅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