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燈籠随筆

燈籠随筆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30 14:36:37

燈籠随筆?那晚,妻子忽然說:“馬路上的燈籠都亮了”我一愣:“不是天天亮着嗎?”“哪裡?該是快過年了,這幾天才亮的”“哦”我半信半疑,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燈籠随筆?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燈籠随筆(燈籠散文)1

燈籠随筆

那晚,妻子忽然說:“馬路上的燈籠都亮了。”我一愣:“不是天天亮着嗎?”“哪裡?該是快過年了,這幾天才亮的。”“哦!”我半信半疑。

自從去年春節,小區外馬路兩旁的燈杆上挂上兩溜大紅燈籠,我就以為它們是一直亮着的。每晚散步來回從它下面走,因為上面有路燈的輝映,更沒留意。今天經妻子這麼一說,再看那燈籠,果然,深紅的外殼裡面一個個燈泡正發散出黃亮的光。

這些年,居住的小城面貌煥然一新,嶄新的樓房,寬敞的街道,如水的車流,熙攘的人群……整潔,有序,繁榮,祥和。一進臘月,市政處的工人們就忙碌起來,他們開着雲梯車、載着工具,在城區幾條主幹道上裝點布置,開始制造新年的氣氛:南北路兩旁的燈杆上挂起成對的大紅燈籠,隔不遠還橫上一串小燈籠;東西大街上則挂上一個個鮮紅的“中國結”;行道樹的蓬大樹冠被籠上一根根柔軟的熒光管。夜幕降臨,華燈齊放,黃的光、紅的光、閃爍的五彩熒光,和着遠遠近近的鞭炮聲和人們的嬉笑聲,在天地間暈染出一派溫馨與喜慶。

挂燈籠是中國傳統的風俗習慣,據說起源于漢朝。因為它象征團團圓圓、紅紅火火,兩千多年來,為人們所喜歡。逢年過節,挂兩盞紅燈籠,不論貧富貴賤,圖的就是那份吉利氣兒。

小時,村子裡多是土坯柴門,沒見過挂大紅燈籠。間接的認知,來源于有關“北京天安門”的圖畫。圖畫中天安門城樓上懸挂着的八盞大紅燈籠,就成了孩子們描摹的樣闆。課餘時間,一雙雙龜裂的小手,極認真地比着燈籠畫燈籠:先鉛筆打出底樣,然後捏着幾分錢一盒的小蠟筆塗出紅的燈身、黃的纓穗……粗拙的樣子,卻勾畫出一份份稚嫩的向往。

過年的時候,孩子們是有提着的小燈籠玩的。

一過了臘八,村子裡便時常有“賣燈籠了——”的叫賣聲響起。賣燈籠的小販騎一輛自行車,後座上插一架燈籠(也有步行肩扛着的),走街串巷,邊走邊吆喝。無論到哪,後面總會跟一群吸溜着鼻涕的男孩子……

那些小燈籠純手工制作,分燈罩、燈架兩部分。燈罩,用細竹篾編成土碗口粗的镂空圓筒,兩頭收口,外面糊一層透明塑料紙,蘸着紅的綠的顔料勾上幾筆寫意的蘭草、竹葉。燈架呢,圓形的杯子口大小的木闆底座,四根鐵絲四周裡等距向上攏在一起,擰成一個環,環裡連上一根帶勾的提把兒。底座中間從下向上楔一根釘子,冒出尖兒,用來插蠟燭。玩兒時,插上蠟燭點燃,從提把處向下套上燈罩就好了。那時日子雖然緊巴,但大人都會花一兩角錢給孩子買個新燈籠罩(燈架是可以反複使用的)。

從除夕開始,春節的晚上,大街小巷裡到處是一盞盞發着微光的小燈籠,螢火蟲樣來來回回地閃爍。小姑娘文靜,打着燈籠規規矩矩地或聚或走。小小子則吃了興奮劑一般,跑來跑去,瘋狂得很。燈籠搖晃颠蕩,蠟燭滅了再點上。可燈罩上的塑料紙易燃,有時玩着玩着就“煳”了,撲救不及時,眨眼灰飛煙滅。有時大人使“壞心眼”,見有小孩經過,忽然喊:“着了!着了!”孩子一慌,急忙扳過燈籠看,燈籠一歪,火苗一舔塑料紙,真就着了。一陣撲打,最後隻剩下竹篾。哭咧咧地提着回家,自然招緻大人一通數落,年的樂趣瞬間減去了多半。

那一年,又到了買燈籠的時候。我兄弟仨急急地盼望在農機站上班的父親早些回來。臘月二十三,父親到家時車把兒上卻空空如也。沒看見燈籠,兄弟仨心裡都仿佛有屋檐上的淩錐墜入。失意中,見父親從自行車後座上解下一包用報紙裹着的東西,邊往屋裡走,便招呼我們:“來來來,看看咱們的高級燈籠。”一聽“燈籠”,我們立馬來了興緻,又心存疑惑:“燈籠怎麼會用紙包着?”跟進屋裡,父親把紙包放在飯桌上,一層層揭開,露出一個鋼筒,有一掐粗、一尺長;鋼筒上面焊接小拇指般的一截細管。正自納悶兒,父親讓我去自行車兜裡拿來一個袋子——沉甸甸的,摸摸,石子樣。父親打開袋子,拿出幾塊小“石子”,說:“這是嘎斯石。”他擰開鋼筒底部,将“嘎斯石”放進去,再倒進些清水,趕忙将鋼筒擰緊。不一會兒,我們就聞到一股怪味兒。父親擦根火柴,往細管頂處一湊,“忽”的一下,便蹿起火苗,越燃越急、越急越藍。兄弟仨喜出望外。從此就盼着年早點到來。

除夕的晚上,早早吃過水餃,父親找來一根鍁把杆兒,将“嘎斯燈”綁在上面,點燃後,就讓我和弟弟們扛着上了大街。滿街的孩子正打着小燈籠玩得歡實,看見我們扛的“怪物”“嘶嘶”冒着藍光,又亮還不怕風,全驚得目瞪口呆……我和弟弟輪流扛着,走東串西,從南到北,後面緊緊簇擁着一群提着燈籠的孩子……那個春節的确實實在在地火了一把!讀中學時才知道那些叫“嘎斯”的石頭是乙炔。

後來,村裡通了電,家家戶戶逐漸蓋起了寬敞漂亮的大門,年節時,門樓下就都慢慢挂起了大紅燈籠。于是,村子裡大街小巷旮旮旯旯便氤氲在朦胧的紅霧裡。孩子們還是喜歡打小燈籠,可是路燈太亮,又有大紅燈籠,小燈籠的光便顯得黯淡了。

如今,村裡人都搬進樓房,到了春節,小區大門、樓宇門都統一挂大紅燈籠,各家各戶也有挂在陽台上的。這樣,大街小區、樓裡樓外就連成紅彤彤的一片……樓房裡有暖氣,有春晚,有美食,有各種玩具,好玩的遊戲,孩子們就不再往外面跑。小燈籠也與時俱進,原來那種竹篾的手工小燈籠早已退出曆史舞台,代之以電池或充電的新材質的小燈籠,圓形的,宮燈樣的,也有設計成十二生肖的。一推開關,燈就亮了,音樂悠悠響起,邊唱邊轉,活靈活現。

春節拜年,走親訪友,偶爾見有人家裡還挂着一盞竹篾的小燈籠——大概更多懷舊的成分吧。

(攝影 旅途)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