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時尚

 > 竹杖芒鞋輕勝馬 誰怕

竹杖芒鞋輕勝馬 誰怕

時尚 更新时间:2024-06-28 04:46:35

竹杖芒鞋輕勝馬 誰怕(怎知竹杖芒鞋輕勝馬)1

在中學的語文課本裡,蘇轼是一個出現比較多的文學大家,也算是我們的老熟人了。

蘇轼一生跌宕起伏,品盡人間百态,始終不失赤子之心,常常心懷天下民生,為老百姓說話。所以,蘇轼到過的地方,在當地都留下了好名聲。有的地方為了紀念蘇轼,就取了東坡橋,東坡路,還有好吃的東坡肉。

蘇轼年少成名,在二十一歲的時候進京應試,受到主考官,當時的文壇領袖歐陽修的賞識,名動京城。每有新作,便立刻傳遍京師。做官之後,因為與宰相王安石政見不合,被貶。又因烏台詩案,幾次差點被砍頭。

竹杖芒鞋輕勝馬 誰怕(怎知竹杖芒鞋輕勝馬)2

後來司馬光為首的保守派得勢,蘇轼又被重新啟用。但是蘇轼比較耿直,發現保守派和新黨其實沒有多大區别,向皇帝痛陳保守派的腐敗情況,結果又把保守派給得罪了,又被貶,被流放到海南。

蘇轼一生活到六十五歲,雖然屢經坎坷,但是從未失去對未來的信心,總是樂觀豁達的活着,而且是積極的活着。被貶杭州的時候,帶領百姓建了蘇堤。被貶海南之時,又在當地辦學堂,推學風,很多人不遠千裡去海南求學。海南這個蠻荒之地,在蘇轼之前從沒有進士及第,在這之後卻也成了人傑地靈的地方了。

竹杖芒鞋輕勝馬 誰怕(怎知竹杖芒鞋輕勝馬)3

《定風波-三月七日》是在蘇轼被貶黃州之後的第三年寫的。全文如下: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 )。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 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這首詞的主要意思是,三月七日在去沙湖的路上下雨了,仆人拿着雨具先走了,同行的夥伴都覺得很狼狽不堪,但是我卻不這麼覺得。現在天晴了,寫下這首詞。

竹杖芒鞋輕勝馬 誰怕(怎知竹杖芒鞋輕勝馬)4

不要管那下着大雨的風吹打着樹葉,不如唱着歌在雨中漫步。手握着竹竿做的手杖,穿着我這破草鞋,我怕啥,我一件棕衣就可以平靜走一生。

外邊的小風吹得我有點小冷,山那頭的夕陽卻出來了。回頭看看那走過的路,回家了,管他是晴天還是雨天呢!

這首詞寫出了蘇轼的樂觀與豁達,豪邁之中透漏着對世事的看破,不慕名利,不畏風雨,任他花開花落,雲卷雲舒,我自閑庭信步。

竹杖芒鞋輕勝馬 誰怕(怎知竹杖芒鞋輕勝馬)5

一個心懷家國的文學大師,在仕途屢屢受挫,卻從未澆滅他積極樂觀的心态。從個人而言,我也很喜歡雨中漫步,雨下的越大,心中越是狂喜,嘶吼着,吟唱着。他強由他強,清風拂山崗,他橫由他橫,明月照大江,他自狠來他自惡,我自一口真氣足。

竹杖芒鞋輕勝馬,我穿着這雙破草鞋,卻也健步如飛,也可踏歌而行。怕什麼,縱是風雨來襲,我自一襲蓑衣,又豈能攔我去路?

蘇轼就是這麼酷,這麼飒,縱是千百年,還是我偶像。隻有讀懂蘇轼,才能讀懂蘇轼的詞,才能讀懂他心憂天下的濟世仁心。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時尚资讯推荐

热门時尚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