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戰争是美國引起的嗎?美國《紐約時報》網站5月14日發表題為《烏克蘭戰争有兩種結局 每一種都蘊含巨大風險》的文章,作者是羅斯·杜薩特文章認為,美國在幫助烏克蘭打擊俄羅斯目标方面的魯莽自負和不斷升級,暫時沒有招緻俄羅斯方面不計後果的報複,這使美國人開始尋求更大膽的介入全文摘編如下:,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烏克蘭戰争是美國引起的嗎?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美國《紐約時報》網站5月14日發表題為《烏克蘭戰争有兩種結局 每一種都蘊含巨大風險》的文章,作者是羅斯·杜薩特。文章認為,美國在幫助烏克蘭打擊俄羅斯目标方面的魯莽自負和不斷升級,暫時沒有招緻俄羅斯方面不計後果的報複,這使美國人開始尋求更大膽的介入。全文摘編如下:
近日,烏克蘭戰争的迷霧略微散去了一些:5月9日是蘇聯戰勝希特勒統治下的德國的紀念日,這個重要日子過去了,俄羅斯的戰略沒有任何改變。
從美國的角度來看,這像是戰略證明。盡管美國在打擊俄羅斯目标方面表現得有些魯莽自負,但美國逐步加大了對烏克蘭的支持力度——包括參議院很可能批準的400億美元一攬子計劃——同時又沒有招緻俄羅斯方面不計後果的升級。
然而,美國的“成功”帶來了新的兩難戰略困境。在未來的戰争中,可能出現兩種局面。第一種,俄羅斯和烏克蘭展開領土拉鋸戰,這場戰争逐漸降溫為“凍結沖突”。在這種情況下,要達成任何持久的和平協議,都很可能需要承認俄羅斯對克裡米亞和頓巴斯的控制權。
因此,這樣的協議在基輔或華盛頓看來——或者兩者均認為——是不可接受的。但是,另一個選擇——随時可能重新陷入低烈度戰争的持久僵局——也将使烏克蘭遭到“肢解和削弱”、依賴西方的資金和軍事裝備、更難以滿懷信心地展開重建。
而且,美國國内的“親烏克蘭統一戰線”已經在提供物資的規模問題上出現了裂痕。因此,目前尚不清楚拜登政府或者澤連斯基政府投資于一場需要美國兩黨持續支持的“凍結沖突”的長期戰略是否明智。
美國最想要看到的未來是:烏克蘭人借助充足的軍事援助和硬件,能夠将規模有限的反攻轉變為大規模反攻,“不僅将俄羅斯人趕回戰前的分界線,而且有可能徹底将其趕出烏克蘭領土”。
對于美國的此種希望,必須提出極其重要的一點警告:在這樣的未來,俄羅斯核打擊升級的可能性會比現在大很多。
在戰争的結局和核危險的問題上,美國政府最高層必須三思而行。
來源:參考消息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