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 小朋友,漢語拼音學完了,以後我們在課文中要多運用、複習漢語拼音 ,你的漢語拼音才能掌握得牢固熟練喲。
我們學習的第一篇課文是《秋天》。秋天景色優美,課文中寫到了秋天的景物很有代表性,天空,落葉,大雁。與課文對應的插圖也很美,成熟的莊稼,找松果的松鼠。讓我們有條理地學起來吧!
在學習過程中,我們會發現,有的知識點處理不好,會拔高教學難度,影響到小朋友學習積極性。
一、讀對題目,說說你認識的秋天是什麼樣呢?
1.學生讀課題,識記“秋”字。出示“禾”和“火”,禾苗姑娘和火苗姑娘站一起,變成秋姑娘,學生說一說。用“秋”組詞。秋風,秋雨,秋收……
2.你知道秋天是什麼樣子呢?比如秋天,氣溫怎麼樣?秋天,田裡的稻子是什麼樣?秋天的果園是什麼樣子呢?學生聯系生活回答。
二、多種方法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1.老師範讀課文,學生聽準老師讀字音。老師再領讀每一個自然段,學生跟讀。
2.學生自由練讀課文,借助拼音讀正确字音。
3.聽學生單獨讀課文,糾正讀音,文中出現的幾處知識點,老師要心中明白,要求一年級學生掌握到什麼程度。
(1)“涼了(le),黃了(le),葉子(zi)”。這幾個詞語中兩個字前後輕重的變化,可以用一重一輕的擊掌聲,帶學生形象感知輕聲詞語的讀法。
“一會兒”的“兒”讀兒化音,不單獨寫拼音,在前一個音節後加“r”,寫成"yì huìr"。讀的時候輕而短,自然兒化,不要讀成兩個音節。《歡迎台灣小朋友》中的“話兒”是兩個音節“ huà er”,讀法不同。不講規則,多讀感知。如有小朋友問,再告訴他。
(2)出示本課的重點學習内容。“一”讀音的變化:一(yĺ)片片,一(yì)群,一(yĺ)會兒,排成個一(yī)字。不講“一”聲調變化的規則,讓一年級學生反複朗讀,讀準“一”的變音就行,讀得好的學生作小老師領讀,開火車讀,帶領學生體會變換聲調帶來的音韻美。
(3)詞組要連詞讀,老師多領讀,給予學生正面強化,這是培養語感的前提。如“一片片葉子,一群大雁,往南飛,落下來”。長句子,示範讀出停頓,讓學生模仿,如“一片片葉子\從樹上\落下來。”"一群大雁\往南飛,一會兒\排成個\‘人’字,一會兒\排成個\‘一’字。"
三、學習字的偏旁,指導生字書寫
(1)出示“樹葉,一會兒”詞語,認識三個偏旁。
小朋友讀詞語,然後老師再寫出之前學過的三個字“木,口,人”,讓小朋友觀察比較,字成偏旁後的變化,組成新字後,木旁要瘦高,口旁要寫得小而偏上,人字頭的兩腳要分叉大而扁。領讀名稱。
問小朋友:“以後,我們會認識許多樹的名字,楊樹,柳樹,松樹,桂花樹,桃樹,梨樹,桔子樹……你們猜,這些名字都會有什麼偏旁?”一般“木”旁字,與樹木有關。引導小朋友建立偏旁跟字的意思有關聯的意識。
老師和家長要懂得兩個概念,偏旁是合體字的構字部件,可以幫助小朋友記字形。部首作為查字依據,按漢字結構,取其相同部位,因此每個字都有部首,隻有合體字才有偏旁。在一年級上冊,安排的所有偏旁都是可以作為部首用的偏旁,為了下面教小朋友查字典作準備。暫時也不跟小朋友講這些,有了一定的字的數量積累後再講。
(2)出示本課生詞,讀熟。讓學生找出兩個長像的字,“了,子”,比較發現,“子”比“了”多一橫。
“了”,是橫勾,豎勾。學生再觀察整體字形,知道豎勾寫在豎中線上。寫“子”時,前面筆順一樣,橫畫寫在橫中線上。
指導在田字格中書寫,老師邊範寫,邊說筆畫名稱,學生一邊說,一邊跟着書空。“人”撇從豎中線起筆,捺在撇的中上部起筆,撇捺要打開去,不能縮成一團。
“大”撇要寫成豎撇,在豎中線起筆,橫畫在橫中線偏上,捺腳偏低一點。
先學到這裡,課文内容下期再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