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五年級漢字的演變

五年級漢字的演變

教育 更新时间:2024-12-20 19:35:10

五年級漢字的演變?一、起源與演變,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五年級漢字的演變?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五年級漢字的演變(漢字的起源與演變)1

五年級漢字的演變

一、起源與演變

“走”字始見于商代甲骨文,其字形像一個人兩臂一上一下,是擺動雙臂跑起來的象形。

西周金文在甲骨文的基礎上在下面增加了表示足的“止”,更加突出表現了人跑時的特點。金文字形多變,有的字形增加了“彳”、有的字形有兩個人一起跑。

到了秦代小篆,字形的上半部分有的發生訛變,有的則訛變成“夭”;有的把一上一下的雙臂變成了一筆直畫,寫成“大”;有的把“大”字下面的撇捺變成一橫,訛變成“土”。

隸書延續小篆字形,并繼續發生訛變,字形大概有有“大 止”、“犬 止”、“大 之”、“土 止”、“土 之”、“土 丿 止”幾種。

楷書字形有“大 止”、“夭 止”、“土 之”、“土 止”四種,漢代漢語确定為“走”的字形。

二、含義

“走”本義是跑的意思,《說文解字》解說道:“走,趨也。從夭、止。夭止者,屈也。”饒炯《說文部首訂》:“古文以止為足。夭下說‘屈也’。凡人舉步則足屈。走者行之疾,其足愈屈,故從夭止會意。”《說文解字注》:“走,趨也。段注:《釋名》曰:徐行曰步,疾行曰趨,疾趨曰走。”古人的叫法和現在不同,慢步行走叫“步”,快步行走叫“趨”,快步跑叫“走”。如《韓非子·五蠹》:“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山海經·海外北經》:“誇父與日逐走。”《樂府詩集·木蘭詩》:“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其中的“走”都是“跑”的意思。

引申為趨向、走向,後指步行,現代漢語的“走”相當于古代漢語的“步”。走又由腳步的移動引申為移動、離開、改變、洩露等義。

用走作意符的字大多與跑或快走有關。多數是動詞,如:起、趨、赴、趕、趟、赳、趔、趄、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