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因大部分位于黃河以南,故名河南。簡稱“豫”,因遠古時期,黃河中下遊地區野象衆多,河南被形象地描述為人牽象之地,也是甲骨文象形字“豫”的根源。古稱中原,因大禹把天下分為“九州”,豫州位居天下九州之中,故有中原、中土之稱。
據關河之肘腋,扼四方之襟要。河南是中原文化的根源所在地,是道家、法家、名家、縱橫家等思想的發祥地,擁有五千年不斷代的文明史,一直到宋代都是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下面讓我們一起來通過河南地區的方言了解一下現在的河南人基本都是來自哪裡的。
河南省的本土居民方言主要為中原官話和晉語兩大類。
(一)中原官話,即中國古代的普通話,是河南省的主體方言,狹義的河南話就是指中原官話。中原官話以河南省為中心地區分為15片區,其中河南境内的主要有鄭開片、洛嵩片、南魯片、漯項片、商阜片、信蚌片等。
雖然曆史上有三次大規模的中原人口衣冠南渡:永嘉之亂、安史之亂、靖康之恥,大批中原(現在的河南)人口南遷,還有天災等原因,造成當地人口流失,每次南遷人口都以數以萬計,但是這個數字相對于當時的河南人口來說,實在是一個小數目,并不能動搖河南本身的人口基數。客觀一點來說,這些在當時逃離了河南的人口在多年之後未必不會再回去,中國人都講究一個落葉歸根。
古代河南曆史上雖然也多次被少數民族政權統治,像洛陽、開封都層級成為少數民族政權的首都。但強大的中原漢文化會促使少數民族政權迅速的漢化,像北魏孝文帝,為了更好地漢化,毅然決定遷都洛陽,推廣中原官話。所以雖然現在河南等北方地區雖然會有一定鮮卑,匈奴,女真等胡人漢化基因存在,所以說現在的河南人主題也還是古代中原河南人的後代。
(二)晉語區分布在河南省的黃河以北地區,主要屬晉語邯新片,以安陽話為代表,晉語區城市有:安陽、鶴壁、新鄉、焦作、濟源太行山山區一帶。
明朝初期,因為戰亂和天災,河南人口大量的流失,洪武年間政府主導移民,有大量的山西人湧入河南地區。山西洪洞大槐樹移民當時遷入河南的人口有93萬左右,主要分布在現在的河南晉語片區,共分布于河南123個縣市。像今天焦作的孟州市槐樹鄉,有32個自然村都是當年山西洪洞移民的後代。
現在河南還有少量的猶太人後裔,統一劃分在回族。全省少數民族中,回族人口數量最多,共計有125萬左右,很多是從内蒙等地區遷入,多個城市也有專門的回族區。另外河南唯一的南方城市信陽,現在也有很多是湖北和江西移民的後代。
河南還有一個獨有的文化現象即姓氏文化。 在當今的前100個大姓中,根在河南的有78個,無論是李、王、張、劉為代表的中華四大姓,還是林、陳、鄭、黃為代表的南方大姓,其根均在河南。河南以“萬姓同根,萬宗同源”為主題舉辦姓氏文化節,得到了海内外的廣泛認可與響應,在全球華人中掀起了尋根、拜祖的熱潮。新鄭黃帝故裡,也是海内外炎黃子孫的心靈故鄉、尋根拜祖的民族聖地。
河南很低調,GDP總量全國排第五,北方省會城市鄭州排第一。食品大省,中國1/2的火腿腸,1/3的方便面,1/4的饅頭,3/5的湯圓,7/10的水餃都來自河南。辣條大省,辣條産值占全國的二分之一,著名的衛龍辣條就是河南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