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甘正傳》這部電影自1994年上映以來就被堪稱經典。這部電影是由美國實力派演員湯姆·漢克斯和羅賓·懷特主演的勵志電影。它于1995年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獎,最佳導演獎等6項提名,并且豆瓣打出9.5的高分。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的是一個智商僅僅75的先天智障少年阿甘是如何從一個被校長拒絕收留到成為一個長跑名人。有人說,他是傻人有傻福,因為他這一生由太多成功的标簽,比如說成為非常富有的捕蝦人,知名的長跑者等等;有人說,他這一生很可憐,從小到大都是被人嘲笑的智障兒童,最愛的女人也病逝。但在我看來,阿甘的一生正是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生命的意義在于體驗每一個當下。
無法預知的未知,代表着無限的可能阿甘的經典台詞就是:“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會知道下一顆味道。”
阿甘用他的經曆完美诠釋了這句話。他天生智障被周圍人嫌棄,卻意外和珍妮成為“青梅竹馬”;他為了躲避同學的挑釁,卻意外跑入橄榄球場破格進入大學;他當兵入伍認識熱衷捕蝦的布巴,結果布巴戰死在戰場上他卻退役後因為捕蝦成為百萬富翁;他因為珍妮的不辭而别突然失去生命的方向就開始跑步。結果成為了知名的長跑家還有很多的跟随者。
在我看來,這些經曆不就是導演向我們展示:很多時候,你所謂的“不走運”是命運為了讓你開啟另一段人生。
如果說,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會知道下一顆的味道;那麼,生命就像電子遊戲,你永遠會遇到關卡,需要你學習技能和升級裝備,這樣才能讓自己在遊戲不斷升級打怪。
我國最早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年少時本來勵志要周遊列國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但因為處處遭受排擠最終成為私學的開創者,并且在周遊各國的途中傳播思想最終對我國的大思想家;新東方教育創始人俞敏洪曾多次在大學畢業後申請去美國遭到拒簽,最後他一轉念開創新東方英語培訓教育,幫助更多的人出國;美國作家尼爾·唐納德·沃爾什曾創辦公關公司卻因為一場大火失去全部财産并且靠撿垃圾為生,但是在他人生最低潮時候很憤怒的給“神”寫了一封信并且得到了回應,由此出版了《與神對話》一系列書籍聞名全球等等。
所有的真人真事,無不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人世間所有的幸福和苦難是你靈魂的體驗,我們來到人間不是為了純粹地追求成功或者感受絕望的人生,認識在由幸福,喜悅,開心,難過,悲傷等一系列事件中去體驗每一個當下。
很多人将阿甘的成功視為“美國精神”,認為隻要不斷保持正直,善良,忠誠,勇敢就一定會實現夢想。同時認為這部電影的獨特之處在于:
它肯定了舊的道德和社會文化體系,宣揚了60年代美國的主流意識形态,同時否定了其他的前衛文化。
我認為,美好的品質确實值得我們宣傳和繼承,但是如果讓你做阿甘,在不知道自己将經曆怎麼樣一生的時候,你是否願意天生成為一名智障,經曆被世人嘲笑和愛人抛棄?我想大部分人都會選擇拒絕。
那麼,這才是《阿甘正傳》獨特的魅力之處。我不需要未來怎麼樣,不需要擔心明天是否能更加有錢或者快樂,我隻需要做好當下的事,跟随心走。
聽從内心的聲音,感受命運的指使當阿甘還穿着矯正器東倒西歪地走路的時候,因為被同齡人追趕,他憑直覺逃跑最後突然腳上的鋼圈斷裂,他開始健步如飛奔跑;他參加越戰期間,每天給珍妮寫信,他并不在乎珍妮是過着怎麼樣的生活,有沒有男友,他最終還是和她相逢;當阿甘開始捕蝦,他不在乎能不能賺錢,有沒有合夥者,最後他不僅自己成功還喚起了上尉對生命的熱愛,讓他人的感受到生命的奇迹;當他開始跑步,他更沒有計劃,隻是聽從内心的呼喚“跑下去”,成為了知名的長跑者。
在我看來,阿甘的成功,是因為他一切“從心出發”。他沒有太多的雜念,沒有世人那些擔心害怕和算計,隻是單純地聽從心的聲音,堅持下去。所謂“念念不忘,必有回響”,就是當你極其渴望一件事,那麼它一定會發生。想想,愛迪生在發明燈泡前曾經曆了99次失敗,遭受了很多的嘲笑;馬雲在創辦阿裡巴巴的時候,帶着自己的企劃書到處找投資商的時候,沒少被稱為“癡人說夢”;黃渤在成為“影帝”前也曾被多次否定。
很多成功者都有一段被稱為“傻子”的經曆。他們的夢想不斷被周圍人否定,他們也曾飽受嘲笑,但是最終都是堅持下來。如果說遭受挫折和打擊是我們一生中不可避免的事,那麼我們要做的就是聽從内心的聲音。
當你将注意力放在自己内心深處,知道自己内心想要的,外界所有的一切都不重要了。其實這不僅僅用于成功學,更适用于我們的普通生活。
不得不說,我們都是普通人,沒有那麼多偉大的夢想,更别說拯救世界或者成為首富那種遙不可及的夢想。我們的願望有可能就是做個不平凡的普通人,活出自我的精彩。
比如送外賣的小哥願望是賺到一定數量的錢作為彩禮娶媳婦;大學畢業生希望能考上名校研究生讓自己繼續深造;白領女性希望通過健康的方式瘦下來讓自己形體更好看;奶茶店老闆希望自己能做出自己的品牌多開分店。我們每一個人既活在當下,又在創造未來。每一個我們期待的未來的樣子,往往代表我們還沒實現的願景。
三個簡單的方法,讓我們更加傾聽自己的心那麼我們如何過好當下同時讓未來的願景可以早日在我們的生活中出現呢?在這裡我有三個好的建議:
第一,屏蔽外界不必要的消息,隻選擇性接受自己需要的消息。美國靈性導師ERIC HI在一次講座說:“我們每天被迫接受很多信息媒體推送的信息,都是對我們自身的消耗。”比如說,如果你是個即将結婚的人,總是在社交媒體中刷到“某某某明星”出軌的消息,這将在你的潛意識裡輸入“婚姻中伴侶容易出軌”的指令。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早就指出:“決定人命運的是潛意識。”所以,當你專注于當下的體驗的時候,要學會有意識地屏蔽那些外界的負面的消息。
第二,學會冥想。很多人覺得冥想那是瑜伽或者佛學裡修行的人才有的,現代人哪有那個時間去冥想。這就提到了上面說的,減少外界過剩的信息進入你的大腦,接着學會放空自己,排除負面情緒和消息,尤其是睡前半個小時盡量不要刷手機,而是安心冥想或者想象自己要的。
第三,學會想象。将你希望過上的生活或者得到的事物在腦海裡想象出來,并且加入已經實現了的感受,帶着希望和愉快的心情入睡。這樣很容易在你的潛意識裡輸入“你擁有這樣的人生”。從潛意識到真正顯化(也就是人們說的“心想事成”)是一個關于意識從三維到四維的過程,好奇的朋友們可以看看朗達·拜恩寫的《秘密》一書。
《阿甘正傳》這部作品,打動我的正是阿甘的生活态度。他天生智障,對周圍沒有太多感知,單純而認真地聽從内心聲音活着。他從不為自己的不完美而自卑,不為自己被嘲笑而膽怯,他有的隻是簡單的堅持,書寫屬于自己的傳奇人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