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女生喜歡我,後因回避型依戀對我沒感覺,怎麼治愈她的回避型依戀?”
其實,這不是個例。
有研究表明,回避型依戀者在人群中高達15%。這樣的依戀模式往往會影響成年人間的婚戀态度,造成關系裡的各種麻煩和問題,甚至形成一種障礙,讓人無法與人建立真正的親密關系。
簡單來說,回避型依戀的人,在戀愛裡最明顯的心理特征是:即渴望被愛,但又害怕被愛。所以他們在感情裡容易“若即若離”。
那麼一般,回避型依戀者在戀愛裡會遇到什麼問題,有哪些表現呢?
一、回避型依戀者在戀愛裡的表現
在親密關系中,回避型依戀者的表現可能是:
· 總是很獨立,什麼事情都是自己解決
· 戀愛初期會主動,但後期有距離感,給人“忽冷忽熱”的感覺
· 如果吵架,就容易陷入冷戰,打電話不接,發信息不回
· 容易抑郁,會偷偷躲起來一個人哭
這些都是回避型依戀者的表象,但實際上,他們的内心可能是這樣的:
· 從小缺乏安全感,不輕易相信任何人,求助别人也得不到回應
· 付出的前提是自己要有所擁有,但從小得到的可能就不多
· 習慣獨處,習慣一個人消化情緒和解決問題,獨處讓人安全
· 容易美化伴侶和愛情,一開始覺得伴侶是完美的,同時也容易對伴侶失望
· 常常自我否定和懷疑,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
舉個例子:
我以前就是個回避型依戀者,我的前任則是焦慮型依戀者。我倆的戀愛關系是典型的捉迷藏遊戲——一個拼命追,一個拼命逃。這讓我們的關系有很多問題。回避型依戀讓我在感情裡總是:
(1)我想靠近喜歡的對象,又非常害怕受傷。
即使我很喜歡我的前任,我想靠近他,但又害怕靠近他,十分小心謹慎。因為在我心中,他是趨于完美的存在,而我卻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好。
(2)我喜歡一個人處理情緒,不願過度分享,為了保護自我。
我的性格喜歡獨來獨往。無論遇到什麼事,都習慣一個人去處理,包括情緒狀态,因為從小就這樣。平時,我一不開心就不想搭理任何人,很多想法感受會自己一個人消化,也不喜歡接聽電話。但前任卻不理解,他總是說, “有什麼事情說出來不就好了,為什麼總一個人悶着。”但我一直都是這樣的。
(3)面對沖突,容易逃避,不敢表達自己。
一旦發生争吵,我面對沖突的方式就是逃避,有點像“冷戰”。我覺得明明他也有錯,但卻不敢說出來。擔心說出來後他不開心。他越想正面溝通,我就越想逃離。這樣下去,矛盾越來越深。
後來我們分手了。有段時間我很自責。我覺得如果我不是回避型依戀,我們的關系會更順利。
那麼,回避依戀者究竟發生了什麼,讓他們常常表裡不一:明明想靠近,卻又把别人拒絕于千裡之外?接下來給大家講講,回避型依戀形成的原因以及親密關系中,如何和回避型依戀者相處。
二、回避型依戀,具體是怎麼形成的
照料者的對待方式是一個人形成不同依戀類型的關鍵因素,這樣的影響會延續至成年。回避型依戀者在小時候往往是遭受着父母或者重要他人的需求拒絕或是情感忽視。
心理學家曾做過實驗:讓媽媽和孩子來到房間,孩子自己找玩具玩。這期間,孩子不會回頭看媽媽,也不哭鬧,顯得特别安靜和乖巧。媽媽離開後,有些孩子會回頭看一眼,但眼神裡沒有慌張、難過,也不會挽留媽媽。過段時間後,媽媽回到房間,孩子還是埋頭玩玩具,好像剛剛什麼都沒發生過一樣。
無論媽媽在不在場,孩子都顯得無動于衷,但那是不是表明,這類孩子并不渴望媽媽的愛,并不需要媽媽的關心呢?恰恰相反。
研究人員在後續的生理測驗發現,媽媽離開後,孩子的心率加快,皮質醇水平升高(這兩種激素都代表着喜歡)。所以,這類型的孩子既渴望被愛,但又害怕因為哭鬧而得不到愛,所以表面表現出“我并不在乎”的冷漠。這部分人,就是“回避型依戀者”。
(1)在孩子需要的時候,父母沒有滿足孩子的基本情感需求,缺乏有效溝通。
有些父母工作繁忙,很少有時間精力照看孩子,即使是放假,也很少和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或者回應,甚至還會發脾氣。這會對一個人産生什麼影響呢?
我有一個朋友,小時候她媽媽帶她去公園玩。她自己玩球很無聊,就邀請媽媽一起玩,但媽媽一直顧着玩手機,她就黏在媽媽身邊唱歌,媽媽反而很生氣:“你真的很煩,難得有時間帶你出來,你自己也不好好玩,你到底想怎麼樣。”
我朋友性格内向,媽媽一吼,更不敢吱聲,隻好一個人委屈地玩球。其實她想要的是媽媽的陪伴。她覺得自己不懂事,才惹媽媽生氣。
一直以來,這位朋友的需求經常性地被家人拒絕,她總是覺得外界不安全,覺得自己的需求就是在麻煩别人。因為害怕被拒絕、被無緣無故罵,久而久之,她不再向外表達自己的需求。
(2)孩子哭鬧的時候,對于孩子給與和表達足夠的愛,反而覺得是個負擔。
我們與外界的互動模式,往往是源于與父母的互動模式。
當小孩子沒法用言語,隻能用哭鬧表達的時候,父母并沒有理解哭鬧背後的含義,沒有安撫,隻是覺得很煩,就選擇忽視,任憑孩子哭鬧。孩子會因為父母的冷漠對待,産生極大的心理痛苦。這讓他們有一種錯覺:我不需要親密的依戀。
他們以為世界就是這樣的,不管自己向誰表達不安、痛苦,都是會遭到忽視或者拒絕。時間一長,出于對自己的保護,為了避免再次體會童年早期經曆的痛苦,他們選擇回避一切依戀需要。相比于獨自忍受痛苦和不安,他們更加恐懼被他人抛棄的感覺。所以即使還是很依戀他人,但表面裝作滿不在乎,不敢再表達“我需要你”等情感了。
(3)成長過程中遭遇情感創傷,對情感變得回避。
有些孩子在和諧的家庭中長大,本來是安全型依戀者。但在成長過程中,遇上校園霸淩或者是情感創傷(比如情感欺騙)等事件,以至于恐懼人際關系,導緻性格的巨大轉變。他們跟任何人保持距離,更不輕易走入一段親密關系,以保護自己免受傷害。
三、在親密關系裡,該如何與回避型依戀者相處“美好的童年治愈一生,糟糕的童年用一生治愈”。健康的親密關系,是治愈一個人的重要方式。作為伴侶,我們該如何和回避型依戀者相處呢?慢慢治愈對方呢?可以嘗試以下方式:
① 幫助對方了解自己的行為模式,漸漸走出童年缺愛的影響。
與回避型依戀者一旦進入親密關系,很可能在某些敏感的時刻開啟“回避模式”。即使情感上想親近你,但行為上卻慣性地回避,比如回複不積極,回應不具體等等。因此和戀人産生距離感,讓你有”若即若離“的感覺。
面對這種情況,我們不能很着急地強迫對方改變。你越是追趕,ta越是逃跑。逃跑到一定程度,ta會變得很煩躁,有壓迫感,覺得你并不理解自己,兩人的對峙持續升溫,對于關系的發展影響惡劣。
當你感到你們之間産生這種距離感時,可以幫助對方去理解自己的“回避行為”究竟是因為什麼原因。比如:我的哪些行為,會讓你不舒服;什麼情況下,你會采取“回避行為”;什麼樣的經曆,讓你産生“回避行為”。非常耐心,細膩地和對方分享自己的感受與理解,幫助她面對自己童年經曆和家庭關系中遇到的一些問題,特别是創傷。
這時,你們會創造精神上真正的深度情感連接。也許,ta會在認知到自己“回避行為”背後的原因後,慢慢去改變。
② 允許對方獨處,特别是情緒不好的時候,給對方空間,但又能情感支持對方。
如果獨處需求滿分是10分,正常人可能隻有4分,但回避型依戀者的獨處需要大概占8分。因為獨處讓他們感到安全。特别是情緒不好的時候,往往給他們增加心理能量。
因此,面對這樣的時刻,你需要采取不控制,不批判對方的處理模式,給對方一定的自由自由空間和選擇的權利,也向對方表示自己的“在場”,讓他知道,你一直在他身邊。你可以給ta發個信息:我知道你有獨處的習慣,我會給你空間。但如果你需要有人陪伴或傾訴,我随時都在。
千萬不要批判對方的回避态度,因為這很可能是ta小時候在缺愛的關系下養成的相處模式,而不是她自願采取的。逐漸,你會發現ta對你的信任感越來越強,在情緒不好的時候,也會開始依賴你的陪伴。
③ 在對方不自信,懷疑的時候及時肯定和接納對方:“即使你是那樣,我也喜歡你”。
回避型依戀者從小自卑,自我價值感低。他們總覺得自己不夠好,會無意識地放大自己的缺點,忽視自己的優點。過往的情感忽視或者拒絕,讓回避型依戀者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
作為伴侶,對于回避型依戀者非常在乎、在成長經曆中常常被他人打擊的缺點,一定要多包容,千萬不要“在傷口上撒鹽”,戳ta的痛處,以此減少他們的羞恥感。
回避型的人大多心思細膩,情感豐富,他們非常注重細節。對于他們生活中的進步和優點,要能細緻的發現,真誠地予誇獎和鼓勵,就能大大增加他們的自信心和在戀愛裡的安全感。
而對于他們提出的需要和請求(回避者主動提出需求真的蠻難得的),特别是情感方面的需求,少拒絕,多滿足。即使拒絕,也要給對方足夠的理由,讓ta覺得安全,而不是自己被怠慢。久而久之,他們會慢慢與你建立更加信任的親密關系,會減少自己的自我否定和懷疑。
④ 發生沖突後,不是直接正面溝通,先用一些非言語行為去表達你對ta的關心。
回避型依戀者與伴侶發生沖突後,往往容易陷入冷戰的僵局。無論你怎麼勸說,回避型依戀者隻有一個字——“煩”。但你不要灰心,因為他們不是想回避,隻是不知道怎麼溝通,有苦說不出,内心是特别在乎你的。
這也是他們長久以來的溝通模式。他們也想解釋和溝通,但是兒時經驗告訴他們:還沒來得及解釋,就會被批評,或者如果反駁,就會得到更大的拒絕或者攻擊。解釋,會讓他們有恐懼和不安感。
回避型依戀的人,面對沖突,情緒上比較脆弱。所以你不要急于去解決問題,可以先冷靜一會,用一些非言語行為去表達你對ta的關心,比如擁抱,适當的身體接觸。慢慢地,ta的情緒穩定了,态度軟化了,再進行進一步的溝通。要先“動之以情”,一定要先關注對方的情緒,再“曉之以理“,再用理性思維來溝通。這樣的溝通方式,會讓ta也減少回避,慢慢學會勇敢的表達。
寫給回避型依戀者:
很多時候,我們不是不愛對方,隻是愛的方式不對而已。對于回避型依戀的人來說,愛是伸出想觸碰的手,最後又逃離。雖然他們會膽小,會退縮,但他們對感情非常看重,很純粹,注重情感的連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不可多得的寶藏伴侶。
如果你是回避型依戀者:也許你一次次對親近之人失望,充滿痛苦、疏離 、對抗的家庭關系讓你沒有安全感 ,感到自卑和恐懼 。所以你絕不輕易敞開自己的心,輕易進入一段關系。但你要知道,這不是你的錯,在治愈童年和找尋自我的過程裡,你也可以慢慢發展出愛的能力。
如果你有回避型依戀的戀人:那麼請你學會聽他傾訴,在不安時陪伴他,接納真實的他,為他創造一個安全的小世界。他很可能就會脫下自我保護的面具,走入你的世界之中。
當然,好的關系是需要雙方共同維持,你也不能一味地付出,也要關注自身的需要,與對方進行溝通和磨合。如果你已經做出嘗試,對方仍然沒什麼改善,可以尋找專業的心理咨詢師進行個人咨詢或者伴侶咨詢,在安全信賴的咨訪關系裡面完成修複。
心理測試:測試前任最想對你說的一句話
1. 在一起時你們是否會因為一些小事争吵?
是的,經常覺得很累 —2
很少為了小事争吵 —2
偶爾會,但很快就能和好 —3
2.你認為你是一個喜歡自我反思并願意改正錯誤的人嗎?
是 —3
不是 —4
3.TA是否會把自己的煩惱主動告訴你?
經常說—5
不怎麼說 —4
4.你會把你們戀愛的過程跟你的父母說嗎?
事無巨細,經常跟我爸媽吐槽 —6
偶爾他們問起來就說一下 —5
幾乎不說,沒啥好說的 —5
5.面對你想要的東西,你願意花費多少精力去獲取?
一切随緣,是我的終歸是我的 —7
努力一下,說不定能成功—6
拼盡全力,我想要的都要得到—B
6.你們分手是因為出現了第三者嗎?
是—A
否 —7
7.分手後對方是否主動聯系過你?
是— D
否 —C
完整版測試題及答案可私信獲取
我是雨宸,一枚情感咨詢師,知道的比你想到得多。有情感困惑可私信或評論咨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