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春天的詩詞歌賦實在太多了。讀多了,你就覺着要将春天寫出新意,實在太難了,如果勉勉強強去寫,一不小心就會步人後塵。有時候剛剛萌發出一點詩意,不經意間就随風遠去了。
立在春風裡,面對滿目春光,你似乎又心有不甘。如宋代陳與義《春日》所雲:“忽有好詩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難尋”。雖然正式坐下來想用文字描摹叙寫的時候不知從哪兒着手,可觀察春天裡的自然景物時一些感覺又在慫恿你及時将其記錄下來。就如本詩中“朝來庭樹有鳴禽,紅綠扶春上遠林”一句,開頭看似一種平常春景的叙寫---以早晨庭院樹上的鳥鳴起筆,完全叙述方法,很是平淡。但接着承接的那句“紅綠扶春上遠林”就讓起句也有聲有色動感全出了。聽見鳥鳴,是聲音上對春天的感覺,紅與綠,是春天最常見的兩種顔色,也是春天的代表色,現在這兩種色彩也動起來了,他們“扶着”春天,漸漸向遠處的樹林“走”去。一個“扶”,一個“上”把春天的色彩寫活了。
這種看似沒有寫出新意卻讓人耳目一新的詩詞還有清代鄭闆橋的《春詞》——
春風,春暖,春日,春長,春山蒼蒼,春水漾漾。
春蔭萌,春濃濃,滿園春花開放。
門庭春柳碧翠,階前春草芬芳。
春魚遊遍春水,春鳥啼遍春堂。
春色好,春光旺,幾枝春杏點春光。
春風吹落枝頭露,春雨濕透春海棠。
這首《春詞》看上去仿佛雜亂無章,好像一些春景“春詞”的堆砌,好些句子完全是散文似的鋪排描寫。可詩歌意象從綿密漸漸地轉為疏落,詩境也從整體的熱鬧感覺漸漸轉化為具體的“蜻蜓點水”,讓人遐想。
标題為《春詞》,我們确實也從詩句中讀到了許多關于“春天的詞語”:春風、春暖、春日、春長、春山、春水、春花、春柳、春草、春魚、春鳥、春堂、春色、春光、春杏、春風、春雨、春海棠。這個季節,萬事萬物都被春天籠罩了,浸潤了,都打上了“春”的烙印。
受詩歌的啟發,我們還可以羅列出許多春天的詞語:春陽、春雪、春夜、春月、春愁、春困、春茶、春芽、春桃、春溪......
仿佛,世間萬物,隻要可以與“春”字融合,那就詩意橫溢了。包括外在的自然具象,與内心的抽象感覺。
這,算不算鄭闆橋的一個詩意發現呢?(簡宜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