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被稱為“詩王”,另外還被稱為“詩魔”,他的一生也是颠沛流離,過着一種極為悲苦的生活,早年間雖然獲得了很多人的賞識,一度春風得意,可是後來由于卷入了各派的鬥争中,還一度被貶到偏遠的江州(江西省九江市),這件事情對他打擊很大,剛到江州時心灰意冷,終日裡沉浸在悲痛之中,但是白大詩人很快就調整了自己的心态,積極融入到當地的生活中去,很快就記了被貶的無奈,還有生活的艱辛,日子倒也是過得悠然自得。
古時的江州地理位置偏遠,屬于欠發達地區,遠不如今天繁榮,很多的文人都被貶到江州,白居易可能做夢都沒有想到有一天,也會像别人一樣被貶外地,思想上沒有任何的準備,以至于他剛開始的時候是很傷感,畢竟對于這麼一位有才華,還有着遠大理想的青年才俊來說,無非是希望有一天可以成就一番事業,可以實現人生理想,去做有意義的事情,但是被貶到偏遠的江州,也就意味着他的夢想從此破滅。
如果是換成一般的人落難之後,很有可能會意志消沉,但是白居易并沒有消沉下去,反而是表現得很從容,在江州期間他四處遊玩,體察民情,還寫下過很多流芳百世的名篇佳作,其中最著名的《大林寺桃花》就是寫于那一時期,這首詩可謂是脍炙人口,還收錄在了我們小學的課本裡,成為了大家比較熟悉的一首唐詩,通篇寫得很美,同時還充滿了哲理。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這首詩初讀的時候覺得很一般,好像隻不過是描寫了普通的事物,還有尋常的景色,可是長大了之後,當有了一些閱曆之後,再來讀這樣的作品,則是突然發現,這首詩其實每一句都另有所指,整首詩所要表達的正是一種積極向上的樂觀心态。白居易借景抒情,通過對于一樹桃花的描寫,從而告訴了人們,有一些事情不能光看表面,一定要深入去理解,隻有這樣才能夠真正理解一件事情,或者是明白人生的道理,這民正是此詩最為獨特的一個地方。
桃花極其尋常,許多地方都有種植,每當到了春天之後,桃花就會在春風中綻放,對于常人來說,那并不新鮮。可是白居易這首詩,則是通過一樹晚開的桃花,以此展開來描寫,正是告訴了世人,他盡管是被貶到了偏遠的地方,可是他活得依舊從容,好像是那一樹晚開的桃花,他尋找到了一種新的活法。所以從桃花的身上,白居易看到的是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态度。
在開篇就寫得很美,人間四月已經是快要接近夏天了,這個時節所有的花都快要凋謝了,再也沒有花可以欣賞,但是在那遙遠的大山深處,在那寺廟的旁邊,卻是有一棵桃花正在開花,而且比别的桃花開得要晚一些。在科學上來說,桃花在暖陽中會開得早一些,背陰的地方自然開得晚,這是很正常的自然現象。但是白居易由此聯想到的是一種人生态度,才會在最後兩句說自己經常尋覓春色,時常是尋覓不到,這讓他很苦悶,原來那春色全部都轉到了深山中。
一樹晚開的桃花,并不算是什麼稀罕事,可是白居易通過這一樹的桃花,突然之間有所悟,明白了很多的道理,也懂得了生命的意義。雖然自己目前被貶到外地,他就像是那一樹晚開的桃花,獨自在深山中綻放,但是開出來的花同樣豔麗,同樣帶着芳香,自身還是有價值,人生也應該要如此,無論是看待一件事情,還是對于人生的看法,那都應該要換一個角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