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設軌道上的大灣區?南方财經全媒體記者黃浩博 見習記者丁莉 廣州報道,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加快建設軌道上的大灣區?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南方财經全媒體記者黃浩博 見習記者丁莉 廣州報道
今年6月28日,深中通道中山大橋實現合龍,預計2024年如期建成通車。屆時,從深圳到中山的車程将從2小時縮短至約半小時,珠江口東西兩岸“天塹變通途”,大灣區“時空壓縮”程度進一步加強。
區域經濟一體化,交通先行。如今,随着深中通道、深江鐵路、廣汕高鐵、廣湛高鐵等建設,珠江口東西兩岸以及環珠三角地區融合發展的“黃金通道”日益完善,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正在粵港澳大灣區快速流動。
聚焦提升一體化水平,廣東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提出,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珠江口一體化高質量發展試點,着力打造環珠江口100公裡“黃金内灣”,帶動廣州、深圳、珠江口西岸三大都市圈協同發展、聚勢騰飛。
對此,多位受訪專家表示,交通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是打通都市圈核心要素流動的基礎和前提,也是協同發展的有力支撐。大灣區内部城市間産業協同基礎良好,疊加橫琴、前海、南沙三大合作平台建設,傳統城市發展壁壘被打破,大灣區正逐漸成為一個交通互聯互通、經濟融合發展的大都市圈。
珠江東西兩岸的聯通問題,一直是廣東的痛點。在港珠澳大橋、南沙大橋開通之前,偌大珠江口隻有一座虎門大橋硬撐了近20年。
面對跨珠江口日益增長的客貨運需求,“建橋”成為必然選擇。2018年10月,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自此珠海、澳門同香港間的車程由3小時縮短至半小時,形成港珠澳一小時經濟生活圈。
如今,珠江口岸公路、軌道交通、水上高速客運等多方式跨江通道格局正在形成,已建成4條公路跨江通道以及1條鐵路通道,從北向南分别是黃埔大橋、南沙大橋、廣深港高鐵、虎門大橋、港珠澳大橋;在建4條,分别是佛莞城際鐵路、獅子洋通道、深江鐵路、深中通道;“十四五”期間規劃建設2條,分别是蓮花山通道、中南虎城際,遠期規劃1條伶仃洋通道。
“大橋時代”的來臨也将為大灣區東西兩岸産業共融帶來更多可能。作為粵港澳大灣區核心樞紐工程,深中通道串聯起“深莞惠”與“珠中江”兩大城市群,将成為粵東通往粵西的黃金走廊。
如今,中山翠亨新區深中通道西着陸點旁塔吊林立,由深中兩地國資平台共同建設的灣區未來科技城項目加快建設。未來,這裡将“東承”深圳創新要素,打造集智能制造、高科技研發等高新産業于一體的科技雲谷産業新城。
日前,廣東省深改委部署中山市建設“廣東省珠江口東西兩岸融合互動發展改革創新實驗區”(簡稱“實驗區”),要求加快推動珠江口東西兩岸融合互動發展,借助深中通道開通帶來的便利,破解珠江東西兩岸面臨的産業發展瓶頸。
廣東财經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黎友煥認為,深圳在金融服務能力、産業創新能力、人才培養等方面優勢突出,深中通道建成後,深圳和中山就能實現優勢互補,從而實現兩地的産業鍊、金融鍊、創新鍊、人才鍊的多鍊融合,這對于提升整個粵港澳大灣區産業鍊的競争力具有重大意義。
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首席專家陳廣漢也表示,以往深圳科技産業外溢主要集中在珠三角東岸地區,形成以“深圳總部/深圳研發 周邊地區制造生産”的發展模式。随着路橋聯通,“大前海”區域價值将進一步釋放,珠江西岸城市也将獲得更多承接東岸産業與知識資源的機遇。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地理幾何中心,南沙也将受益于珠江兩岸的互聯互通。今年6月,國務院發布《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明确将南沙打造成為立足灣區、協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戰略性平台,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更好發揮引領帶動作用。
強化綜合交通樞紐功能成為南沙重要抓手。在公路交通方面,除已有的南沙大橋、虎門大橋,建設中的深中通道也會經由中山與南沙無縫對接;在軌道交通方面,南沙正研究引入京廣客專南沙支線、廣州至珠海(澳門)高鐵、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際(廣州段)等多條軌道線路,南沙“半小時交通圈”呼之欲出。
黎友煥表示,在珠江東西兩岸“硬聯通”基礎上,疊加橫琴、前海、南沙三大戰略平台,探索創新“軟聯通”,将實現各城市間有效對接、聯動發展,促進“黃金内灣”中生産要素快速流通,對粵東、粵西、粵北也将起到一個牽引作用。
“軌道上的大灣區”是大灣區交通互聯互通的重點。
2021年12月10日,贛深高鐵正式開通。至此,廣東21個地市實現三小時左右通達,全域“三小時經濟圈”形成,高鐵成為粵東西北人民出行的标配。
近年來,廣東内聯外通的鐵路網絡加快形成,深湛高鐵江湛段、梅汕鐵路建成通車,廣湛高鐵、梅龍高鐵建設進展順利,粵東城際鐵路“一環一射線”開工建設,廣汕、汕汕等時速350公裡高鐵建設加速推進。
截至今年6月,廣東鐵路運營裡程達5278公裡,其中高鐵運營裡程達2367公裡,居全國前列。
城市軌道交通進一步縮短了大灣區時空距離。5月1日,廣州地鐵七号線西延順德段正式開通初期運營,成為佛山順德首條“零換乘”進入廣州的地鐵,也是廣州和佛山之間第三條軌道交通大動脈。
業内專家分析認為,“都市圈”時代,城市間不再是單打獨鬥,而是協同發展。廣州地鐵七号線西延順德段的開通是廣佛全域同城的重要标志,沿線的順德區、番禺區、黃埔區,經濟總量過萬億元,串聯廣州科學城、廣州大學城、廣州南站和佛山三龍灣科技城等重大平台,将進一步強化廣佛核心級,加速産業升級和城市升值。
實際上,除了廣佛地鐵,“跨市地鐵”正成為“軌道上的大灣區”建設的常态。比如已經開通的廣州地鐵18号線(首通段)、22号線(首通段),以及即将動工的28号線,均兼具地鐵的公交化與城際長跨度、高快速屬性。
其中,廣州地鐵22号線未來将向北與芳村至白雲機場城際項目貫通運營,向南經東莞與深圳銜接,率先連接起廣州、深圳兩大都市圈;18号線則将向北與廣花城際貫通,向南經中山至珠海。
對此,華南城市研究會(智庫)會長胡剛在接受南方财經全媒體記者采訪時表示,大灣區融合發展離不開軌道交通支撐,未來22号線、18号線将構成暢通廣州南北的兩條交通“大動脈”,加上東西向的28号線,三者将共同構成市域軌道交通線網。
南方财經全媒體記者注意到,《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提出,要做好與大灣區内高鐵、普速鐵路、市域(郊)鐵路等軌道網絡的融合銜接,形成“軸帶支撐、極軸放射”的多層次鐵路網絡,構建大灣區主要城市間1小時通達、主要城市至廣東省内地級城市2小時通達、主要城市至相鄰省會城市3小時通達的交通圈。
“軌道交通的連接擴展能夠讓城市間資源高效鍊接起來,實現灣區三大都市圈以及城市主要發展功能區的溝通協作,人流、信息流等要素流通更加順暢,這将激發區域經濟活力。”胡剛表示。
根據《廣東省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十四五”發展規劃》,“十四五”期間,廣東将建設廣州至珠海(澳門)高鐵、珠海至肇慶高鐵等項目,推動廣深港高鐵和廣珠城際進入廣州中心城區,研究廣州至深圳高鐵新通道,建設廣深、廣珠快捷走廊。同時,廣東還将加快構建佛山經廣州至東莞城際、佛肇城際-佛莞城際-莞惠城際、肇順南城際-中南虎城際-塘廈至龍崗城際等3條橫向鐵路通道。
更多内容請下載21财經APP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