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十個好的學習習慣

十個好的學習習慣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16 04:59:22

十個好的學習習慣

前天發布文章《十個壞的學習習慣,你占幾條》後,有小夥伴後台給我反饋——說每一條基本都中槍了。

哈哈哈 其實那十個壞習慣是我的自身經曆,每一個都是我曾經遇到過的學習誤區,後來學習了教學心理學的理論和經典案例,進行整理歸納,可以說很有代表性和普遍性。

即使你有不好的學習習慣也不用太自責。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不用對自己求全責備。

關鍵是如何改正,掌握正确的學習方法就可以了。在學習的道路上,可能我們都走過很多彎路,可重要的是我們的方向是對的,一直走在自我提升的道路上,不斷自我精進、自我成長

十個學習好習慣:

1.回想

看完一本書,先把書合上,回憶書中講過的觀點,看你能回憶起多少,能回憶起的知識點就是你掌握的,回憶不起來的就代表你還沒有掌握。這個方法我經常使用,效果顯著。為什麼會想到這個方法呢?有個小故事。

我的一位朋友數年不見,見面後給我背了一篇《史記-項羽本紀》,那語速之快,背誦之熟練,把我驚呆了。這位朋友之前是不喜歡曆史的,現在能這麼把《史記》掌握到這本程度,一看就背後下了很多苦工。問其方法,他輕描淡寫的對我說:就是有事沒事嘴裡多叨叨,騎自行車回想,坐地鐵時在回想,洗澡時在回想.......

他其實就運用了回想的方法。如果你将所學的内容在大腦中多次回想,一定會加深你對知識的内化和掌握。

另外,參加一次重要演講之前,你可以上台之前,在上台的每一個細節在大腦中像過電影一般多過幾遍,等你上台時就會從容不迫,有效應對緊張情緒。

其實,不管是回想也好,還是提前想象,都是在運用大腦在主動的對相關的知識和場景進行深度的加工,會加深你的印象,加強相關的理解。

十個好的學習習慣(十個好的學習習慣)1

2.測試

一段時間的學習之後,你可以對自己安排小測試。這種自我測試的方式,會讓你發現哪些地方的知識還沒有掌握。

其實現在想想學生時代”一周一大考,三天一小考“的方式還是有效果的,雖然顯得枯燥、死闆,但是确實可以快速的提升成績。

當然我們平時對自己的測試可沒有那麼正式,你可以設計幾個知識卡片,時不時的抽查,考查自己對相應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一旦發現哪個知識點沒有掌握,及時的翻閱書本,進行強化記憶,這樣學習效果非常的顯著。

十個好的學習習慣(十個好的學習習慣)2

3.組塊、分類

在《刻意練習》中有一個故事讓我印象深刻:作者對人的短時記憶做了實驗,之前的被試最多掌握記憶二十幾個無意義音節,可是有一個被試者短時間内卻能記憶并背誦一百多個,問其秘訣,就是将這些音節進行自行的編碼、分組,這樣方便了理解和記憶。

其實對知識進行重新編碼、分組,這種搭建組塊的過程就是理解問題、練習相應技巧的過程。你在學完一個知識後,可以自己把知識點變成”順口溜“或者”歌謠“,在心裡試着一遍遍的唱,這樣讓知識合成一個個完整而流暢的組塊,任何時候都能任你提取使用。

比如在學演講過程中,婚禮的祝詞怎麼說,其實是有”套路“的——你先可以先表達對親朋好友的感謝,接着回顧過去你和新人一起經曆的點點滴滴,最後表達對新人的祝福。三段中各取一個字就是”感過祝“,諧音就是”趕過豬“,這樣輕松又好記。

十個好的學習習慣(十個好的學習習慣)3

4.适當休息 和 适當”放棄“

無論學習什麼知識,都不要安排的太密集。你的大腦就像一塊肌肉,它一次隻能處理一定的練習量。

這提示我們學習一段時間後,一定進行适當的休息,有所間隔,給你大腦消化、加工的時間。其實休息的時間也是在學習、内化,一點都沒有浪費時間哦。

同時,如果一個問題你想了很久你還想不出,我卻你還是暫時”放棄“吧。

這裡的放棄不是說你再也不去做這件事,而是先去把問題暫時的擱置,你先去學别的内容,或者去跑跑步、打打球,放空自己。

你會發現答案會自動找上你,”柳暗花明又一村“。

這是因為我們大腦有”專注思維'“發散思維”兩種模式。

如果你觀察鳥類,就會發現,它們先啄一下,然後停下來四處張望。與之類似,我們人類也是在專注模式和發散模式之間不停地的切換。

困惑是學習過程的中有益部分。當在一個問題上百思不得其解時,我們通常會有挫敗感,感覺迷茫、無助,但是學習本來就是從困惑中摸索問題答案的過程,能夠首先把問題描述出來,你就已經成功了一半。隻要發現了困擾你的是什麼,那麼你離答案就已經不遠了。

這時候你需要做的是暫時把困惑放下,休息一下,運動、放松,答案說不定就自己找上門來。

我在讀人物傳記的時候,發現很多成功人士都有散步的習慣,當問題解不出時就暫時擱置出去散散步,但是他們的很多創意不是在辦公室或者實驗室中想出來的,靈感多迸發于散步休息中。

就是這麼神奇!有時候太過勤奮也是一種病

十個好的學習習慣(十個好的學習習慣)4

5.交替不同方法

永遠不要妄想用一種學習方法走遍天下,不然你隻是在模仿重複走之前的老路,不會有太大的提升。

這就要求我們在掌握了一個具體的方法後,能不能去思考下這個問題還有沒有别的方法?換多種不同的方式來刺激大腦,這樣你的理解會更加深入。

比如,我的閱讀習慣是這樣的——在閱讀前先百度書籍的作者,了解其研究背景、學術領域;然後拿到書本後先快速的翻閱目錄和章節,快速理解書籍的脈絡,去設想其中可能設想的問題;接着随便翻一頁,開始閱讀,閱讀十分鐘,看不能激起我的興趣;如果感覺這本書有趣,則開始一頁頁細緻的閱讀;閱讀完成後将相關主題的書籍進行歸類.........

十個好的學習習慣(十個好的學習習慣)5

6.解釋性的提問

無論何時遇難晦澀難懂的概念時,都要停下來想一想,怎樣解釋才能讓十歲的小朋友明白這個概念?

如果,小朋友能聽明白,表示你對這個概念已經完全掌握了。這其實就是費曼學習法

費曼學習法的四大步驟:

(1)選擇目标領域,并完全了解這個概念

将需要學習的概念寫在紙上,盡可能的去熟悉這個概念。一定要将自己腦海的語言組織出來并反應在書面上,如果寫不出來再回去看哪裡不懂。

(2)向别人複述這個概念

向身邊人複述一遍你所學習到的知識,如果沒有,就隻好假裝自己是一個老師,向“學生”複述這個概念,記住,盡量使用簡單的語言,這一步是為了讓你更好的融入自己的理解。

在複述時,一定會在所難免的會卡住,或者結巴,叙述不完整。這時候,恭喜你,喜提知識概念薄弱點。這時候,将這些薄弱點重新學習鞏固一遍,直到真正理解。

(3)糾錯之後的再次學習

把剛才學習的不完善的地方再次學習,回歸原材料或者書本本身,直到能夠流暢地闡述學習的知識點。

(4)回顧和精簡

走完上述三個步驟之後,想必你們可以能夠很流暢精準地将概念完整的闡述出來。而現在我們需要做的是用我們理解的語言去闡述知識概念。

之前聽講座,某些專家學者總喜歡“故弄玄虛”,玩一些高級概念,玄之又玄,自認為很高明,可是聽衆并不買賬,“大道至簡”,将深奧難懂的概念用淺顯的話語闡述出來,這是功力,也是學習的很好的方式。

“教是最好的學”,輸出一遍,強過你學習十遍,能表達出來說明你把知識已經内化了,掌握了。

所以,推薦這種,讀完一本書,及時的分享出去的方式,非常高效。我每周都會參加讀書分享,獲益良多。

十個好的學習習慣(十個好的學習習慣)6

7.類比

學到一個新知識,不好理解,不妨和自己的舊知識做嫁接,進行類比

比如,電流不好理解,如果你把它類比水流,就非常好理解了。

我的習慣是聽完一門課,一定要結合自己的理解和知識再加工一遍,這其實就是做類比的過程,這樣很容易記憶。知識隻有經過你的加工才是你的。

8專注

這裡推薦番茄鐘——關掉手機和電腦上所有會幹擾你的提示音和鬧鐘,并在計時器上設定25分鐘。你要在25分鐘之内集中注意力,并可能勤奮工作。計時器的時間一到,給自己一個小小的、有趣的獎勵。

一天中可以安排幾個這樣的工作期間,能實實在在的推進你的學習進步,這種方法非常有效。

我經常使用的是“潮汐”APP,上面有專門的白噪音來閱讀看書,效率非常之高。

9.困難的事先做

一天中精力最好,最清醒的時候,一定做最困難的事。

比如,每天的清晨我會來安排寫作和閱讀,這時候我的“電池電量滿格”,做起來會效率很高,下午或晚上我會安排運動,這種比較不用大腦的事情;

如果颠倒過來,晚上經過一天的工作,已經很疲憊,“電量已經報警”,再來閱讀和寫作就很難堅持了。

十個好的學習習慣(十個好的學習習慣)7

10.心理對照

想象過去的你,想象通過學習成就的那個自己,經常将兩者對比,你就動力滿滿。

你可以在工作學習區域貼一張圖或幾句話自己寫的話時不時的提醒自己。如果覺得沒有動力,就時常擡頭看看。

比如我累的時候,經常會想象五十歲退休的時候和我愛的人漫步在南太平洋的金色沙灘,迎着夕陽,看着碧藍的大海,海風拂面,海鷗盤旋.......

瞬間就有了動力。

十個好的學習習慣(十個好的學習習慣)8

知道不等于做到,中間差了十萬八千裡。真正的能做到,才代表真正的掌握。

讓我們一起相互監督,把上面的十個好的學習方法運用到自己的學習中去,切實的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一起努力,一起成長

我一直都在,歡迎後台留言交流、反饋。

碼字不易,歡迎留言反饋,點贊關注哦。如果您感覺有所啟發,點個【在看】,轉發給小夥伴。

感謝您的閱讀,此緻敬禮!!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