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 者 生 于 精 氣 而 與 筋 連 筋 之 伸 縮 則 增 力 骨 之 重 者 則 髓 滿 髓 是 人 之 精 也 --------典傳筋骨開發 |
在我們人類的生命過程中,脊柱的意義是很重要的,脊柱是身體的中心,是個大柱子,它上端接顱骨,下端到尾骨尖,直也,支也,中也,這幾巴掌的距離,囊括了我們武學三分之一的科研課題,我們要正視之,我下面把先祖,家師與我對脊柱的知識積累粗略的給大家寫一下,大家看看,我以為是很必要的,知識雖是知識,道理知道了,再驗證到身上去的過程就會直接簡短了些,這是我們新武道要探索研究的根本,我們癡迷武學的要認真嚴肅些才行。
脊柱的構造很微妙,這種特殊的結構性質,造就了它的支撐與靈動性,我們不得不喟歎世界萬物的嚴謹與巧妙了,反過來,身體運動的自然規律與地球自身的引力作用,使脊柱的這種特殊結構很容易産生不規則的病變變形的,而這些來自于先天與後天的不正确病變都是制約武學進步最大瓶頸了,當然,這在身體健康方面也是最大的病變根源哦,我們這裡不談它。
脊柱構成
脊柱的含義直觀一些我是這樣看的:它就是一根柱子而已,柱子的作用是什麼?支撐也。這不由叫我記得過去老式大門後的頂門棍,頂門棍要結實,不要彎才好,要棗木或是秋木的就紮實多了,門外用多大的力隻要門框在就不怕它會折,梧桐木或是朽亂木就不行了,當不得大力氣,可見,結實與圓直是頂門棍必須的重要條件,脊柱的樣子遠遠還不是這樣的,因為它不僅僅隻是個支撐的柱子而已,我們看,脊柱的長度,3/4是由椎體構成,1/4由椎間盤構成,它是由26塊脊椎骨合成,即24塊椎骨(頸椎7塊、胸椎12塊、腰椎5塊)、一塊骶骨、和一塊尾骨組成的,由于骶骨又是由5塊,尾骨又是由4塊組成,所以正常脊柱也可以說由33塊骨和合組成的。
看了這些,你知道了麼?這根柱子的結構與一般意義的柱子還是有很大區别的哦,我們的人體柱子不僅具有支撐的重要性,而且也具有靈動活潑的變化性,這就高級了吧,事物的複雜帶來的負面也是多而亂的,這樣衆多的脊椎骨,能維持相當穩定,又因彼此之間有椎骨間關節相連,也具有相當程度的活動能力,相當柔軟又能活動的結構,随着身體的運動載荷及天地運行對它的影響,脊柱的形狀稍有不慎它的變化就可想而知了。維護先天自然,糾正後天不正确的習慣形态變形,在我們武學以及人類的健康範圍裡是至關重要的課題哦。我們分析它,是為了更好的改造它,把最原始的自然形态挖掘出來,那應該就是本我一體的最好注釋了。
我們一般意義的運動中,脊柱的負荷有靜态和動态兩種。靜态是指站立、坐位或卧位時脊柱所承受的負荷及内在平衡,動态則指身體在活動狀态下所施于脊柱的力。這些大小負荷需要相應的關節、韌帶和肌肉來維持承載,不同部位的脊柱節段承擔着不同的負荷。我們來看下面的腰椎承載力,由于腰椎處于脊柱的最低位,前面是柔弱的腹圍,後面隻有一柱支撐,你可以想象這裡的負荷承載力不是一般意義的相當大吧,力量彙聚于此又是活動段與固定段的交界處,我們常常看到有許多的人皺眉扶腰苦不可言,很明顯,這裡成為腰脊傷痛最常發生的地方。前面丹田後面一柱支撐。
脊柱與線
是武學的大玄關。
看了上面的文字以及圖片,我們來說武學的問題,端正常常是說人生的态度,其實端正也是武學的身形根本,一個真理翻來覆去都是對的才能經得起考證,端正就是這樣,我們用正襟危坐來說端正的形象化,我覺得比較确切,我們練習正襟危坐,偏了或是斜了,自己總是找不到一個标尺,偏斜的概念自己找不到落腳,我對學員說了許多的方法,都還是沒有懂得徹底,這不怪我們自己是怎樣的笨,一個地方沒到達,那個疆域就是陌生的,依葫蘆畫瓢總是蹩腳的,這怨不得大家,我現在再說個好法子放在這兒,大家調調線,找個直觀的标尺吧,也好潑了這盆糊塗水。
找個線垂按在後頭枕骨中間,兩腳肩寬開立,你用自己最好的平衡姿勢站好,你看看線垂與脊柱的關系是怎樣的好麼?這樣,糾正就有了目的性了。還相信自己的自以為是麼?有感而為是對的,可是依感而發也常常做不了那個真,因為自我感覺對的有兩種狀态存在:一種是對的,一種是錯的,我們新武道要建立的是感覺與實事确定性的一體世界觀。這就是合拍。意身和在一處,佛祖也就不心急了。
脊柱的側彎曲用這個法子就可以知道與中心線偏離了有多遠,先天性的不正常彎曲一般要通過手術才能矯正,這個不要費心了,後天性的脊柱側彎就是我們武學功法訓練的一個組成部分,韌帶,肌肉,肌肉中的新陳代謝,肌肉彈力等等環節的鍛煉,鍛煉過程中保持整體動作軌道的正确性是很重要的,隻有正确的方式與方法才能使長期不良姿勢,不良生活習慣引起的病理彎曲改善并且改正之。
端正是指人生的态度,端正也是武學中脊柱的重要練法,這是我們新武道必須要解決的大問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