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科普中國軍事科技前沿
作者:蘆繼兵
策劃:趙清建
監制:光明網科普事業部
網友提問:坦克能過多深的水?
專家解答:
一般來說,坦克渡河涉水可以分為三種情況。
第一種叫泛渡或浮渡,就是坦克在水上漂,水漲車高,使用自己的動力或外挂操舟機,自行渡過江河、大海。像我們的各種裝甲車,水陸兩栖坦克,都具備浮渡的能力。
第二種叫涉渡,就是坦克從河床上直接開過去,但涉水的高度是以坦克車體高和排氣管的位置決定的,像我們的59式中型坦克,它的涉水高是1.2米,也就是說,不超過1.2米深的河,59坦克就可以直接開過去。
第三種叫潛渡,就是坦克從高過坦克的水底下開過去。
今天我們重點說一說潛渡。所謂潛渡,簡單的說,是指坦克像潛泳一樣完全鑽進水裡,借助密封手段和潛渡設備,沿河底從水下通過,需要考慮五個方面的因素。
一、密封
密封是坦克潛渡至關重要的步驟。密封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潛渡的成敗以及成員的生命安全。坦克上的門、窗、洞孔不少,尤其是炮塔的座圈直徑很大且要旋轉,密封的難度很大。
早期的坦克用油脂來密封,費時費力很不經濟。現在一般用橡膠密封條來密封,隻要充上氣,使氣袋膨脹起來,可以起到密封的作用(炮塔不能再轉動)。坦克後部的傳動部分和水散熱器部分,都要用特殊的部件把它封閉起來。
這張照片可以看見坦克後部的傳動部分,被厚厚的帆布蓋得嚴嚴實實,密封的帆布被散熱的風扇吹得鼓起來了。但有些地方是無法密封的,如負重輪的扭力軸,根本無法密封,肯定有一些水,靠水壓擠進車内。
因此,為安全考慮,還要在車體的最低處裝上高壓排水泵,能夠将滲到坦克内的積水排出去。
二、通氣
密封以後,還必須在車内形成進氣通道,因為,不但坦克乘員要呼吸,發動機工作更需要大量空氣;解決辦法是在坦克潛渡前,在炮塔頂部安裝通氣筒。通氣筒一般高為3~4米,安裝在車長或裝填手出入窗口的座圈上,四周由鋼絲拉緊,空氣由通氣筒進入坦克内,供坦克乘員呼吸和發動機使用。
俄羅斯T-72坦克的通氣筒由3節組成,總長3.5米,直徑15厘米,外形似拉杆天線;平時3節通氣筒套在一起,固定在炮塔外部,用時臨時組裝安裝到炮塔的專門位置。
美國的M1主戰坦克采用燃氣輪機,其進氣量為柴油機的3~4倍,所以采用兩根進氣筒。坦克在平時訓練,使用的通氣筒直徑更大,筒的内外都有手扶梯,乘員可登上筒頂觀察航向,指揮潛渡;遇到緊急情況還可以作為安全門從通氣筒爬出,确保人員安全。
三、防倒灌系統
由于發動機在工作循環中,有瞬時的負壓或發動機熄火,為了防止河水倒灌到發動機中,還要在發動機的排氣管外加裝一個單向的排氣閥門。發動機的廢氣,可以通過排氣管中的排氣閥排出。當坦克在水下發生故障發動機熄火時,閥門自動關閉,防止河水流進發動機。
四、航向儀
坦克開到水底,駕駛員看到的是水茫茫的一片,很難辨别方向。因此需要車長在外面指揮航向,或靠車内航向儀加以輔助。現在多數主戰坦克都具有先進的GPS導航系統。必要情況下,可以接受地面控制中心的指令來修改航向。
那有人可能會問:是不是隻要通氣管有多長,坦克就可以在十幾米甚至幾十米下的水下行走了?回答是:不可能!
坦克對潛渡條件有比較嚴格的限制,這是因為坦克在水中受力情況比地面上要複雜得多。大家知道,水有浮力,一輛重50噸的主戰坦克,其體積大約20立方米,水的浮力達到20噸力。即該坦克在水底下“失重”約40%,密封性越好,浮力越大。浮力會使坦克履帶着地的附着力變差,加上水底一般都是河泥或沙土,其結果是容易打滑,履帶空轉而坦克無法可靠前進。
另外,由于坦克在水下完全密封,潛渡時從通氣筒吸入動力室的空氣,不能經過散熱器使發動機散熱,所以坦克發動機很快就會升溫,造緻機件損壞。
一般情況下,坦克在水底沿硬質砂地以每小時6~7千米的速度行駛時,平均每分鐘發動機水溫約上升3-4攝氏度,所以必須嚴格的控制坦克的潛渡距離,以使發動機水溫控制在允許的範圍内。
通常情況下,坦克潛渡的水深不超過5米,潛渡距離最大為1千米,河床底部應較平坦且有足夠的承載力,淤泥深度不超過0.5米,兩岸的坡度在15度以内且岸壁不易滑坡等等。潛渡的實施具有一定的難度和風險。所以,事先對潛渡區域進行現地勘察,查明河寬、河深和河底情況,選擇潛渡的線路都很重要。
五、緊急救生
潛渡時,還要準備牽引搶救車輛和救生器材。一旦某處密封失靈,水大量的灌入坦克内,必須沉着冷靜,不能打開炮塔門逃生。如果較早打開炮塔門,水壓較大,大量水流将沖到坦克内部,坦克乘員有嗆死窒息的危險。正确做法是,乘員緊急穿上救生衣,待車内的水平面擡高,将接近炮塔頂時,内外的水壓差不大,此時打開炮塔門可以順利逃生。另外,裝粗通氣筒的潛渡訓練坦克,人員可以直接從通氣筒爬出。
當今世界上,最重視坦克潛渡的國家是俄羅斯和中國。潛渡裝置已成為俄羅斯T系列坦克的制式裝備。T系列坦克的最大潛深為5米,潛渡準備時間15~20分鐘。值得一提是,中國的各式主戰坦克,在潛渡能力方面也有着不俗的表現。
由于觀念的差異和其他原因,西方國家不重視主戰坦克的潛渡能力,最大潛深一般為4米,如日本的90式坦克不具備潛渡能力。
專家簡介:蘆繼兵,原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工程學院指揮管理系主任,曆任坦克連長、參謀、參謀長、坦克團團長。裝備發展史和坦克使用專家。自2000年起,被國防大學和國防科技大學聘為客座教授。
來源: 科普中國-軍事科技前沿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