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換了手機号碼負面記錄

換了手機号碼負面記錄

科技 更新时间:2024-08-15 08:12:33

封面新聞記者 滕晗 實習生 周昕 嶽思雯

當與前号主溝通後,小月(化名)終于解決了因使用了“二手”手機号而被頻繁“催債”的問題。

而北京一所大學在讀學生盈盈(化名)則在使用手機号注冊某打車平台時發現竟然還有幾筆未結賬單,而這也來自原号主。

由于原号主未及時取消綁定或銷号規則不盡完善等原因,“二次放号”帶來的問題時有發生,而随着手機号碼成為移動互聯網身份認證的重要載體,新号主和原号主之間的“聯系”正催生更多新麻煩。

頻繁的“催債”短信和未結清的賬單

小月回憶,她使用的手機号是2016年大學時期辦理的,“當時并不知道是‘二手’手機号。”起初一段時間,她會收到銀行發來的短信,“都是一名周女士的相關業務,我以為發錯了,就沒在意。”小月說,後來,她手機上突然多了很多催收短信,“最多一天接到約10個真人打來的電話,還有海外号碼不停打,(我想)應該是通過機器打的。”

無奈之下,小月向中國移動申請了攔截功能,把疑似通過機器打來的海外電話攔截了。但真人的催收電話依然時有發生,“我猜前機主可能将現在的手機,設置了呼叫轉移到我這個号碼上。”小月又找到中國移動希望取消這個功能,但對方回複是隻有原号主可取消,小月又輾轉找到周女士,溝通後才終于解決“被催收”的困擾。

盈盈的手機号碼購買于學校裡的運營代理商,當她用該号碼注冊某打車平台時,發現原号主未注銷該平台賬号,并且還有幾單車費未結清。

小月和盈盈的遭遇隻是縮影。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聯合多家單位共同發起成立的碼号服務推進組曾指出,“二次号碼”新用戶頻繁接收到本該聯系老用戶的電話和短信,包括廣告促銷、賬單通知、甚至貸款催收等,給新用戶造成騷擾。同時,使用“二次号碼”的用戶還面臨無法注冊綁定互聯網應用等問題。

近日,南方都市報《手機綁定互聯網賬号情況調查報告(2022)》顯示,1450份有效問卷中,20.28%的受訪者表示曾遇到手機号碼被綁定他人互聯網賬号的情況,究其原因,遇到上述情況的受訪者裡有64.63%認為起因是手機号為二次銷售号碼。

記者注意到,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程蕾等撰寫的《二次放号法律糾紛之調研與解決思路》一文提到,接受調查的二手手機号碼受訪者中,44.44%的受訪者表示曾為其造成困擾,主要表現為“無法綁定第三方業務”“号碼原用戶聯系人侵擾”及“号碼原用戶不良信息”。

數據顯示,早在2017年,中國聯通就透露,2016年二次号碼投訴量達16855起。

為何“二次放号”?

“電話号碼是稀缺資源,數量是有限的。”電信分析師付亮在接受封面新聞采訪時說。工信部2022年一季度通信業主要指标完成情況顯示,截至3月底,我國移動電話用戶已達16.61億戶。公開信息顯示,我國手機号有11位,前3位是固定的,第二個3位用來區分地區,剩下隻有5位數字,也就是每個号段在每一地區隻有10萬個号碼。

“運營商會在盡可能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将長期欠費、主動注銷等手機号碼二次投入市場。”記者緻電中國聯通客服了解到,現在幾乎沒有非“二次投放”的手機号碼。

值得注意的是,在“二次放号”前,運營商會在其可操作的權限内把原号主的“痕迹”抹掉,“比如用戶實名信息,通話、上網操作記錄等。”付亮介紹,根據《電信服務規範》,移動電話号碼凍結時限最短90日,即該号碼注銷後至重新啟用所需的時間。“實際上,運營商一般對移動電話号碼凍結時間大于90天,有的在一年左右。”

不過,運營商可處理的信息範圍有限,付亮表示,比如用戶在第三方平台的注冊使用情況并不在電信運營商掌握的範圍,因此二次投放手機号碼前并不能對關聯第三方平台信息進行處理,當新号主遇到“舊号碼”帶來的問題時隻能直接與第三方平台溝通解決。

換了手機号碼負面記錄(頻繁被催債車費未結清)1

抖音平台目前與運營商開展相關合作,會根據運營商提供的信息,為二次号提供賬号解綁服務。

記者從中國移動客服處了解到,用戶主動銷号時,運營商會通過短信提醒用戶注銷第三方平台,“但這也不是強制,用戶不注銷就沒辦法了。”是否有更好的解決辦法?記者撥打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等運營商電話,但截至發稿前,尚未收到回複。

對互聯網平台而言,由于無法知曉手機号是否在通信層面已注銷、何時注銷,處理相關問題時趨向被動。一般而言,隻能當用戶向平台申訴二次号帶來賬号使用問題時,平台才進行相關操作。“手機号停機不會導緻賬号注銷,因為停機不代表用戶不再需要使用該賬号了,不能代用戶執行注銷。”某互聯網平台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運營商、互聯網平台、用戶能做什麼?

“二次放号”涉及主體包括互聯網平台、電信運營商和用戶,解決相關問題亟待共同努力。

對運營商而言,一方面要保障用戶知情權,“有告知用戶是否‘二次号’的義務,用戶也有問詢權利。”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對封面新聞表示,用戶在辦理号碼入網協議時,運營商應明确告知号碼是否為“二次号”,且應表明“二次号”可能具有的風險。

另一方面,有觀點認為,運營商收到新用戶投訴後,應主動聯系第三方平台,将原用戶對應的手機号與平台解除綁定,以免侵害消費者和第三方平台權益。

從互聯網平台看,付亮建議,在管理用戶實名認證方面,應用平台可參考電信運營商的靜默期管理方式,比如一個賬号超過3個月沒使用,就需重新實名認證,如果是新用戶注冊,平台有責任把舊用戶數據“封存”,“這應該成為APP使用的通用條款。”

也有人認為網絡身份驗證方式亟需更新。比如,開發數字證書,隻跟個人身份信息、生物特征綁定,方便準确錨定用戶。

北京京師律師事務所律師孟博認為,運營商可嘗試和互聯網平台聯合建立體系,用戶注銷手機号時同步通知各大平台。

記者注意到,相關部門也正嘗試解決上述問題。7月,工信部推出“一證通查2.0”服務——全國互聯網賬号“一證通查”,憑手機号和身份證号便可查詢關聯互聯網賬号數量,不過當前該服務隻覆蓋11個應用。

6月,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旗下微信公衆号“一号通查”曾推出手機号“一鍵解綁”服務,可解除持有手機号與互聯網賬号之間的綁定或關聯關系。該功能覆蓋微博、淘寶、抖音、今日頭條、美團、大衆點評、小米生态等。但幾日後服務暫停,信通院表示“該服務處于試運行測試期間,系統功能和性能仍需進一步疊代完善。”

換了手機号碼負面記錄(頻繁被催債車費未結清)2

今年6月,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旗下微信公衆号“一号通查”曾推出手機号“一鍵解綁”服務,但幾日後,該服務暫停。

一些平台也正嘗試建立溝通機制。抖音相關負責人表示,會根據運營商提供的信息,為二次号提供賬号解綁服務。對部分運營商沒有提供信息的二次号,用戶可自助申訴解綁。“通過二次号解綁來避免新号主登上老号主的賬号,同時系統會提醒老号主換綁手機号。”

此外,用戶方面也應更主動。如因使用二次号遭短信騷擾,付亮建議,可向運營商申請類似安全服務操作,對撥入電話進行攔截。

朱巍認為,從用戶角度看,如果遇到二次号帶來的騷擾,可理解為用戶的“私人生活安甯”被打擾。《民法典》将“私人生活安甯”納入隐私權,接到騷擾電話、短信或朋友圈被微商刷屏等行為均可能構成對公民私人生活安甯的侵犯。“新号主可要求運營商采取必要措施,也可到法院起訴。”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ihxdsb,3386405712】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