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技術更叠速度,智能手機行業應該是最為迅速的,幾乎每年我們都會看到一些全新技術的商用,諸如過去幾年的快充技術、屏幕高刷技術以及各類影像技術。進入2021年之後,在影像、快充、屏幕等諸多方面我們又一次看到了各種全新技術,但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技術都具有實用性,有些更多是廠商打造的營銷噱頭,更多是忽悠。咱們不被這四點誤導,就能少花冤枉錢。
高端旗艦給力,但你未必用得上!
自2020年起,國産手機品牌再次對高端旗艦市場發起沖擊,但多年以來的“性能過剩”問題依舊存在,對于絕大部分消費者來說,類似于小米11 Ultra、OPPO Find X3 Pro攝影師版、vivo X70 Pro 這些高端旗艦确實給力,但諸多功能真的未必用得上,相比之下次旗艦在實用性方面更值得考慮。
之所以這麼說,原因很簡單,影響智能手機壽命的主要包括CPU、内存、續航以及系統這4點,而高端旗艦與次旗艦的差别主要集中在機身材質用、影像、充電方面,隻需要對比硬件即可,而在2021年搭載骁龍870 LPDDR4X UFS3.1配置組合的次旗艦同樣可以輕松使用三四年,與搭載骁龍888 LPDDR5 UFS3.1的高端旗艦相差無異。
最具典型的例子則是小米10S,其外觀設計與小米高級旗艦小米10至尊版相差無異,配置方面搭載骁龍870與VC液冷散熱,保留對稱雙立體揚聲器和哈曼卡頓,目前音效依舊處于行業第一梯隊,支持33W有線快充、30W無線快充和10W反向充電,搭載1億像素旗艦相機等等。
百瓦快充超爽,但别被偷換概念!自從三星提出手機快充技術概念以來,各大國産手機品牌在快充領域發展極為迅猛,不少品牌甚至以快充作為品牌立命之本,在2021年包括小米、iQOO在内的不少品牌都已經做到了百瓦級快充,但快充的目标是短時間内完成手機電池充電工作,并不能解決手機本身的續航問題。
但是!有部分品牌多年來一直在偷換概念,将續航與快充混為一談,但事實是手機日常的耗電速度與快充沒有任何關系,快充節約的不過是充電工作時長而已,有關手機續航的因素依舊是手機電池容量的大小與系統優化。
最具典型的例子當然是iPhone 13 Pro Max,電池容量為4352mAh,同時快充隻有20W,其電池容量在行業内隻能算是第二梯隊水準,而快充更是行業末流水準,但iPhone 13 Pro Max的續航實測能力位居行業第一,遠超過了其他快充67W或者5000mAh超大電池的智能手機。
LTPO看似超強,但體驗聊勝于無!過去兩年,智能手機添加了“屏幕”的新賽道,各大手機品牌在屏幕分辨率、刷新率、觸控采樣率以及色深等諸多方面發力,這也是為什麼在2021年開始大批量出現2K分辨率 120Hz高刷新率屏幕的原因,但與此同時出現的是手機高功耗問題。
為了能夠有效控制功耗,包括三星Galaxy S21 Ultra、OPPO Find X3 Pro以及一加9 Pro先後推出了LTPO屏幕技術,該技術可以實現幀率的實時變化,最低刷新率可以做到1Hz,更低的刷新率會帶來更低的功耗,通過降低刷新率來節省大量的電量。但是從實際體驗來看,LTPO屏幕技術感知并不明顯,原因是其針對軟件進行了自适應調節,根據軟件進行自适應調節,對續航的影響聊勝于無,這一點從手機續航排名就能看出。
相比之下,iPhone 13 Pro搭載的ProMotion則是根據使用者滑動屏幕的實際操作進行調整,例如當畫面靜止時刷新率降至10Hz,到再次滑動屏幕時刷新率瞬間提升,而當我們觀看視頻時幀率則保持在24Hz,這也是為什麼iPhone 13 Pro Max續航能夠領跑行業的重要原因之一。
輕薄機身超贊,但犧牲的卻太多!不可否認,輕薄的機身設計确實能夠減少手掌的握持壓力,帶來更為極緻的手感體驗,這也是為什麼在5G時代部分手機廠商始終以“輕薄”作為品牌賣點的原因之一。但是,很多消費者不知道的是輕薄設計帶來的往往都是産品配置的犧牲。
一方面,手機輕薄必然犧牲電池容量 ,大部分的電池容量不會超過4500mAh,加上本身優化能力不足,續航表現着實一般;另一方面,手機輕薄則意味着散熱的犧牲,原因是散熱本身的需要足夠強大的硬件支持,除非是功耗較低的中低級CPIU,否則必定會存在手機散熱不足的問題。
侃哥叨叨通常情況下,我們選擇智能手機的時候總會考慮很多因素,尤其是一些高參數、新技術,但很多時候時候所謂的高參數并不實用,新技術也未必就是真材實料,就像我們所說的高端旗艦給力,但很多人并用不上;百瓦快充确實爽,但并不能與續航混為一談;LTPO看似很強,但實際體驗聊勝于無;輕薄機身超贊,但卻犧牲了續航與散熱。如果我們能夠躲開被廠商誤導的這四點,在選擇新手機的時候就會少花很多錢。
注:文中圖片部分來自網絡搜索,侵權删圖;本文系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