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太湖生态現狀如何

太湖生态現狀如何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03 00:18:47

來源:【交彙點新聞客戶端】

交彙點新聞開設的“首頁看點”欄目,每天通過關鍵詞,為您推薦最及時的新聞資訊、最重要的熱點事件、最值得銘記的人和事。今天,我們推薦的關鍵詞——十五年治太。

“上半年,太湖無錫水域水質15年以來首次達到Ⅲ類标準,各項水質指标均創2007年以來最好水平。” 近日,太湖無錫水域水質“成績單”出爐,令許多人激動不已——十五年治太,汗水沒有白流。

2007年5月29日,“太湖藍藻水危機”暴發,令全國震驚,距今已15年。15年來,太湖悄然改變。近日,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自然資源部等多部門印發的《太湖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總體方案》(以下簡稱《總體方案》)中,充分肯定了治太成績,認為2008年以來,在流域經濟總量增長2倍多、人口增加近2000萬的背景下,太湖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取得顯著成效,入湖污染物總量大幅削減,水環境質量穩中有升,連續14年實現“兩個确保”(“确保飲用水安全、确保太湖水體不發生大面積水質黑臭”)目标。

太湖生态現狀如何(首頁看點15年)1

無錫貢湖灣濕地保護區一角

蓦然回首,太湖悄然蝶變

盛夏,無錫貢湖灣濕地保護區,鳥語花香、水草搖曳。貢湖灣水面與太湖直接相連,其水質是太湖水的“晴雨表”。“以前貢湖灣濕地保護區可不是這樣,這裡原來有165個大大小小的魚塘,沿太湖有很多賣湖鮮的漁船,亂糟糟的,沒想到現在成了旅遊勝地。”無錫濕地生态科普館館長陸亞琪感慨萬千,“15年來,為了守護太湖,無錫下了血本。”

“這個島人不允許上去,這是留給動植物的天堂。”在科普館,陸亞琪指着不遠處的小島說,城市濕地要兼顧人和動植物的需求,在貢湖灣濕地項目設計之初,就注重留白,觀光的木棧道特意與島嶼留有距離,無人打擾處,鳥兒才安家。

在無錫,記者沿太湖采訪,發現處處是公園,滿眼綠意盎然。無錫大溪港濕地公園擁有7.8公裡的太湖岸線,草木蔥茏,候鳥栖息。“難得一見!”今年夏天,無錫觀鳥達人蘇濤在大溪港濕地拍攝到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黃嘴白鹭,這也是無錫首次拍攝到黃嘴白鹭。随着太湖水質的改善,飛抵而來的鳥類不斷增多,大溪港濕地共記錄到150種鳥類,占江蘇鳥類總數的33.6%。

太湖生态現狀如何(首頁看點15年)2

無錫貢湖灣濕地保護區一角

從無錫來到東太湖蘇州灣,同樣是碧波萬頃,水天一色。近些年,太湖一直在“變”,蘇州市吳江區水務局基建處主任蔣建榮感觸很深。2008年,國務院太湖流域綜合治理重點項目——東太湖綜合整治工程全面啟動,蔣建榮調至東太湖綜合整治建設指揮部工作。“當時,東太湖全是密密麻麻的圍網養殖和圍墾種田,湖水黑乎乎的,散發着腥臭味。中間航道隻有10米寬,哪裡看得出太湖的形狀,真是臨湖不見湖。”2008年開始,東太湖實施退漁還湖、退墾還湖、生态清淤、堤岸修複,如今重現一湖清水。

滆湖位于太湖上遊,是太湖一道重要的生态屏障。在滆湖(武進)退田還湖二期工程的啟動區,湖面波光粼粼,水中小魚悠遊。“這裡原來都是魚塘、農田、看護房等,現在全部退田還湖。”常州市武進區水利局水利管理科科員萬樂平介紹,滆湖(武進)退田還湖二期暨近岸帶水生态修複工程一共退田還湖20平方公裡,啟動區0.8平方公裡的水生态修複全部完成。今年繼續開工實施高新、嘉澤片區2.4平方公裡的退田還湖。

超2000億元,換回“綠水青山”

2007年太湖藍藻暴發,成為江蘇在率先發展之路上的“痛”。随後,江蘇堅持把太湖治理作為生态文明建設标志性工程,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堅決打好太湖治理攻堅戰。

2007年以來,江蘇省級财政累計投入治太專項資金320億元、帶動各級财政和社會投資超過2000億元,共實施7000多個重點工程,有力推動流域水質改善。“舍得‘金山銀山’,方能換回‘綠水青山’。”省生态環境廳太湖處處長劉朝陽說。

數據是最好的佐證。2021年,在流域經濟保持較快增長的情況下,太湖湖體水質達Ⅳ類,總磷和總氮濃度較2007年分别下降42.6%和60.9%。

太湖生态現狀如何(首頁看點15年)3

無錫大溪港濕地公園一角

回望過去,這15年,太湖治理主要是抓住了這五個“關鍵”——

堅決扛起政治責任。高位部署推進,省主要領導高度重視太湖治理,多次赴太湖一線調研,對太湖治理多次作出重要批示,省長擔任省太湖水污染防治委員會主任。

堅守“兩個确保”底線。修訂《江蘇省太湖藍藻暴發應急預案》,将太湖安全度夏應急防控啟動時間提前1個月至3月1日,為藍藻防控赢得主動。确保供水安全,以太湖為水源的城市全面實現雙源供水,太湖流域50個自來水廠實現深度處理工藝全覆蓋。

堅持外源内源共治。把太湖流域排污口排查整治作為“牛鼻子”,對163條骨幹河道、106個湖泊開展排查,發現排污口2.14萬個,一口一策整治。内源治理上,2007年以來累計清淤4300萬立方米,打撈藍藻2100萬噸。

堅定綠色發展理念。從根子上壓降污染物總量,大力推動太湖流域化工鋼鐵煤電行業優化布局轉型升級。“十三五”期間,依法關停取締“散亂污”企業4.1萬家,關閉退出化工企業1673家,太湖一級保護區基本建成無化區。

加強區域水環境治理聯防聯控。與相鄰省市聯合制定《長三角跨省突發水污染事件聯防聯控合作協議》。我省将太浦河作為“水環境安全緩沖體系”建設試點,細化信息通報、應急值守以及聯合調查機制。

為了讓母親湖重現活力,江蘇人銳意進取,不斷創新機制——

從2008年開始,太湖流域實行河長制,環湖地區的市長、縣(區)長都擔任過入湖河流的河長;江蘇還出台了全國第一個湖泊治理的地方法規《太湖水污染防治條例》;省政府成立了太湖水污染防治專家委員會,為太湖治理綜合決策提供技術支撐;江蘇出台太湖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專項資金管理辦法,明确2020—2022年,太湖15條主要入湖河流及上遊3條彙水通道中,每新增1條河流達到國家和省控制性目标要求,一次性獎勵1000萬元。

明珠煥新顔,他們卻不再年輕

為了讓太湖這顆江南明珠早日重現碧波美景,15年來,江蘇動員了5個市、28個區縣,直接從事治太工作的在萬人以上。

無錫是太湖治理的“主戰場”。江蘇15條主要出入湖河道有13條在無錫,無錫的清淤量占全省70%,藍藻打撈量更是占全省的90%。“15年治太,無錫投入1000多億元,太湖無錫水域水質今年上半年躍升至Ⅲ類,我們做到了!”無錫市生态環境局太湖處處長羅清吉說,總磷指标達到Ⅲ類,意味着太湖水生态再上一個台階。

47歲的羅清吉,從事太湖治理工作已超20年。2007年太湖藍藻暴發時,他連續加班50多天。“每年太湖安全度夏期間,都是最忙的,有時候就住單位,家人開玩笑說‘你要常回家看看’。”20年來,羅清吉成了無錫水系的“活地圖”,他幾乎跑遍了全市的河、湖、蕩、氿,全市5635條河流、35個湖泊和19座水庫的面積、長度、寬度、流向、流量、水位等數據都在他的心中。最近五年,他繞太湖跑了10多萬公裡,每次司機聽說他去看現場都得加滿油。

面對藍藻水華污染,準确全面的藻類數據庫是監測的關鍵。張軍毅是江蘇省無錫環境監測中心生态監測科科長,10年來,他整理了32.1萬張太湖流域藻類形态學圖片,為監測積累了寶貴數據。“2020年夏天,我們加大對太湖藍藻的監測頻次,每天至少有15個樣本的藻類手工加密分析工作,每個樣本要3個小時,人手緊張,大家疲累不堪,但效果是明顯的。”張軍毅回憶說,在建立藻類形态數據庫基礎上,團隊成功研發出“藻類人工智能分析系統”,系統可将從每個樣本分析時間從3小時縮短到10分鐘,目前該系統已經在江蘇多地應用。

太湖之變,中科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研究員秦伯強是最好的見證者。他在無錫大浮吳塘門定點研究治太已有20多年,他帶領團隊提出的湖泊富營養化控制對策和湖泊生态系統退化的恢複途徑,成為目前國家治理湖泊富營養化的主導理論。

“從2007年至今,太湖水質實現了穩中向好,這非常不易。”秦伯強說,這麼多年來,江蘇治太投入巨大,僅以污水處理為例,江蘇太湖流域的城市污水接管率達到95%以上,2008年,江蘇太湖流域的污水處理能力隻有300多萬噸/天,而現在是800多萬噸/天。

太湖治理,仍需久久為功

精心呵護下,一度蒙塵的太湖,如今越來越靓麗,越來越“年輕”。但是,太湖生态環境質量根本好轉的“拐點”仍未到來——

太湖流域人口衆多、産業密集,污染排放總量仍然大于環境容量,減排之路依然任重道遠;湖體藻型生境尚未根本改變,發生大面積藍藻聚集甚至湖泛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對照《總體方案》對太湖的功能定位——“長三角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生态支撐,長三角區域水安全保障重要載體,全國湖泊治理的标杆”,太湖治理仍然十分艱巨。

“淺水湖泊治理是世界性難題。”秦伯強告訴記者,太湖是淺水型湖泊,平均水深不足兩米,一旦有風浪攪動,很容易将底泥中的磷釋放出來,藍藻水華與原本底泥中的磷産生互動導緻藍藻暴發。藍藻主要生長在湖面上,需要光合作用,如果太湖水深是十幾米以上,那麼即便湖水中有同樣多的磷,也很難暴發藍藻水華。湖泊治理非一日之功,日本霞浦湖也是淺水型湖泊,治理30多年方見成效,太湖治理需要久久為功。

《總體方案》提出,到2025年,入河湖污染物大幅削減,總磷等主要污染物濃度總體下降。到2035年,太湖流域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基本實現入湖污染負荷與太湖水環境容量之間的動态平衡。

對此,秦伯強認為,太湖每年入水的總氮、總磷等指标,總量仍然超過太湖自身消納能力,經濟發展的同時給太湖的外源負荷依然居高不下。目前,雖然太湖流域的污水處理廠采用了比較高的一級A排放标準,但排放出來的水中氮、磷濃度仍然遠高于太湖水體的氮、磷濃度。太湖流域經濟發達,建議先行先試污水處理廠的進一步提标改造。此外,農村面源污染面廣量大,收集處理難,需建設更多的生态濕地來減少入湖污染物。

“太湖治理是一個長期、艱巨、複雜的過程。” 劉朝陽表示,下一步,将認真貫徹《總體方案》,落實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和新一輪太湖治理的各項舉措,堅持控源截污不動搖,緊盯上遊地區不放松,狠抓應急防控不懈怠,紮實推進太湖治理工作,推動流域水質持續改善、生态持續好轉。

新華日報·交彙點記者 許海燕 文/攝

編輯: 顔穎

本文來自【交彙點新聞客戶端】,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