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什麼是新生兒聽力篩查?
新生兒聽力篩查(UniversalNewbornHearingScreening,UNHS),是通過耳聲發射、自動聽性腦幹反應和聲阻抗等電生理學檢測,在新生兒出生後自然睡眠或安靜的狀态下進行的客觀、快速和無創的檢查。
02
新生兒聽力篩查時間是什麼時候?
1.初步篩查過程(初篩):即新生兒生後3-5天住院期間的聽力篩查。
2.第2次篩查過程(複篩):即出生42天内的嬰兒初篩沒“通過”;初篩“可疑”;甚至初篩已經“ 通過”,但屬于聽力損失高危兒如重症監護病房患兒,需要進行聽力複篩。
03
聽力篩查的作用
對于嬰幼兒,我們很難通過其日常行為來判斷其聽力狀态,即便對外界的強聲刺激有轉頭反應,也不代表其雙耳聽力一定正常。而聽力障礙将直接影響言語學習能力,俗話說的十聾九啞就是這個道理。在聽力篩查普及之前,先天性聽力障礙的孩子常常是在錯過了言語學習的最佳時期,無法正常說話後才被發現,而此時再去做言語康複是極其困難的。聽力篩查的重要意義就在于盡早地發現有聽力障礙的孩子,對這些孩子進行早期幹預,盡可能去提高其聽力和言語的功能,使其成長後不被社會所隔絕。
04 孩子在什麼情況下可能會出現聽力障礙?
研究發現,先天性的聽力障礙最常出現在下列情況:
1、孩子是早産兒或低體重兒
2、母親懷孕期間有感染史、使用過耳毒性藥物
3、孩子出生時耳廓和外耳道發育畸形
4、孩子有重症高膽紅素血症、重度窒息史
5、父母雙方有家族耳聾遺傳史
6、母親曾多次懷孕、孕期吸煙、酗酒、遭受重大刺激和輻射
05
初次聽力篩查不通過意味着什麼?
即便是初篩沒通過,父母也不要過于緊張。在我國各地區報告顯示差不多一千個孩子中才會出現一到三個聽力障礙的,比例遠低于初次聽力篩查不通過的數字。所以初次篩查不通過并不意味着肯定就有聽力障礙了,還需要後面的複核檢查來确認,況且大量數據顯示,初篩不通過的孩子中,聽力正常的是大多數。
06
為什麼在聽力初次篩查時沒通過,複查時卻過了?
上面提到,在初次聽力篩查不通過的孩子中,大部分孩子經過後期的複核,都被證實聽力是正常的,那麼為什麼會出現如此多“不準”的情況呢?這是因為具體到各個醫院進行新生兒聽力篩查的機器會受到很多幹擾因素的影響,例如:剛出生的孩子耳道裡存留有羊水、胎脂、中耳裡的積液、測試時孩子翻動等,這些都有可能導緻初次聽力篩查不通過的結果,但實際上此時孩子的聽覺系統功能是正常的。
來源:通遼殘疾人康複托養中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