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動物大家可能平時經常聽說,但在道聽途說時卻受到了各方面的誤導,這就導緻人們對這些動物耳熟能詳,但不識真容,常常搞錯。
比如我之前寫了一篇關于戴勝的文章,下面有很多朋友評論說“這明明是布谷鳥,叫聲就是布谷布谷”。完全搞錯了啊,戴勝是戴勝,布谷鳥是大杜鵑,長得完全不一樣,戴勝的叫聲也不是布谷布谷。
大杜鵑
還有前幾天我寫的關于蛇鹫的科普文章,下面至少有兩位朋友說“這是走鵑”。為了防止大家說我胡說八道,在此放上評論截圖。
第一個有此評論的朋友語氣倒還算客氣,用的是疑問句,而後面評論的這位同志,就完全用一種确鑿的語氣在說“蛇鹫就是走鵑鳥”,鵑字還寫錯了。
其實做科普的經常會遇到這樣的事,大部分網友都還是比較懂禮貌并且理智的,跟作者産生正向的互動。但也不乏那種抖機靈、愛找茬的杠精存在,如果科普作者寫的内容他們挑不出錯,就會試圖從别的方面入手,比如“的”字用得不規範(後來我很注意的得地的用法了)或是用強硬的語言發表一些自己錯誤的觀點,你要是反駁他,他就罵你。
吐槽結束,我們來看看真正的走鵑是什麼樣子的。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翻翻我前幾天寫蛇鹫的文章,看看蛇鹫的樣子對比一下就知道了,走鵑跟蛇鹫無論是身高、顔色還是造型都不一樣,相差了十萬八千裡。
不說别的單說身高,蛇鹫高約1.4米,走鵑身高往大了說隻有30厘米,踮着腳也還沒有蛇鹫的小腿肚子高。當然二者也不是完全沒有相同之處——都是鳥。
之所以有人出現把蛇鹫當成走鵑的情況,我個人猜測是因為他們隻聽說過走鵑擅長走路,而蛇鹫的腿很長,應該也擅長走路,所以蛇鹫就被當成了走鵑。
而真正的走鵑他們可能沒見過,或者是受了誤導,看到了錯誤的走鵑圖片,才會把走鵑跟别的鳥類弄混。還有人說戴勝是走鵑,原因也是經常見到戴勝在地上跑。
但聲稱自己見過走鵑的大部分都是搞錯了的,因為走鵑隻分布在北美洲和中美洲地區,亞洲沒有,國内也不可能見到野生走鵑。
走鵑是鵑形目、杜鵑科、走鵑屬的鳥類,目前有兩種,即普通走鵑(Geococcyx californianus)和小走鵑(Geococcyx velox),其中普通走鵑又叫大走鵑,數量更多也更為常見,基本可以直接稱為走鵑。
為了講述方便,本文中如果不單獨提起,所有的走鵑都是指普通走鵑,包括圖片。
我們通過普通走鵑拉丁學名的種加詞californianus就能基本看出,這是一種主要分布在美國加州周圍的鳥類。實際也是如此,走鵑現今分布在北美洲的西南部到中美洲一帶,目前暫無滅絕危機。
不知道大家小時候有沒有看過《兔八哥》系列的動畫片,其中有一對經常出現的角色——歪心狼和哔哔鳥。其中歪心狼的原型是郊狼,哔哔鳥的原型就是走鵑。
動畫片中歪心狼經常追逐哔哔鳥,但無論怎麼使用陰謀詭計都無法得逞,每次哔哔鳥都會高喊着“哔哔”一溜煙兒跑得無影無蹤,偶爾還能擺脫地心引力。畢竟是動畫片嘛,主要是給人們帶來歡樂的。
由于動畫片裡的哔哔鳥身材高大,又善于奔跑,所以當時有很多人都誤以為哔哔鳥的原型是鴕鳥。但實際上哔哔鳥的英語名字叫Roadrunner,這個詞就是走鵑的英文名。
走鵑确實很擅長走,它們在地上全速奔跑時可以達到每小時27~40公裡,腿雖然不長,但是步幅邁得大,兩條腿搗騰的頻率也很快,一般人還真不一定跑得過它。
雖然走鵑很擅長奔跑,但也不是完全不會飛,隻是相對來說不是很擅長,也容易累。
畢竟走鵑在演化策略上特化了奔跑速度,雙翼和尾羽都更偏向于為奔跑服務,所以飛行能力變弱也是難免的。
另外,走鵑是偏肉食的鳥類,由于體型小又不擅長飛行,所以它們的主食都是地面上可以找到的小動物:蜘蛛、蠍子、昆蟲、蜥蜴、蛇、鼠,甚至其他小鳥。
捕獵時,走鵑會一邊逛街一邊到處看,靠視覺發現獵物,然後再猛沖過去把獵物叼在嘴裡吃掉,如果獵物體型較大,走鵑會叼着獵物往地上撞,撞暈或撞死後再吃。
如果走鵑看中的昆蟲飛起來了,走鵑則會跟着飛起來把它吃掉——掌握點兒飛行能力還是有好處的。
超強的奔跑能力還能幫助走鵑擺脫敵人的追趕。
郊狼、浣熊、鼬、大型猛禽、流浪(或散養)貓狗都會試圖捕食走鵑,但是走鵑在速度方面比較強,它們的腳趾類似攀禽,呈前二後二分布,很方便奔跑;
走鵑的腿部肌肉、尾羽和雙翼也能提供有效的沖刺、折返、急轉彎、緊急制動等操作,實在不行就用跑步 飛行的方法來增加逃脫幾率。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