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的方式多種多樣,有打卡網紅地的、有戶外徒步的、有深入當地體驗的,也有休閑度假的...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是另外一種旅行方式,那就是自然博物旅行--一種希望旅行者去探索和感受自然的旅行方式,比如說去雨林中找尋和拍攝各種神奇有趣的動植物~
拿起你的相機或望遠鏡,走到戶外,觀察昆蟲的姿态和行為,欣賞缤紛的絢麗花朵,聆聽鳥兒的歌唱,仰望滿天的銀河繁星。在與自然漸行漸遠的現代社會中,自然博物旅行者正在重建人與自然之間的對話。
自然博物旅行家攝影師鄭洋就是這樣一個重建人與自然對話的人,童年的時候,鄭洋就很喜歡玩蟲,蚱蜢、蝈蝈、菜粉蝶、蝼蛄、天牛、蜻蜓、螳螂,還有幾乎每個人小時候都玩過的蠶,全是家中的常客。大學裡,鄭洋讀的是園林專業,正式工作之後,鄭洋在一家國企從事編輯、攝影工作,2015年,鄭洋有了另一項“任性”的舉動:辭去原本國營企業的工作,專心運營博旅文化Nature Culture。
制定一趟自然博物旅行,需要滿足幾個條件:物種多、可見性強和不受幹擾。假如不能近距離地觀察到自然物種, 旅行形同作廢。而離得太近卻又會不可避免地帶來威脅。
拍攝蛙和蛇,也必須晝伏夜出,因為蛙與蛇多數在夜裡出沒,而且像海南溪樹蛙一類的青蛙,會将身子貼靠在岩頭上,利用岩石的顔色來隐蔽自己,極難尋找,又極易被驚動。為了拍好一隻蛙,常常要花上兩個小時的時間。
最驚險的一次,鄭洋和隊友在海南拍攝毒蛇越南烙鐵頭,由于拍攝太過興奮,貼得太近,被烙鐵頭進攻,咬到鏡頭。距離鄭洋的手,不到10厘米。
“現在就沒被蠍子咬過,沒被蜈蚣咬過,沒被蜘蛛咬過,剩下的就都全了,等我什麼時候被蠍子蟄了、蜈蚣咬了,身上就可謂是五毒俱全了,在野外見到各種生物的不可預期性還是非常讓人期待的。”
因此,延緩毒性發作的季德勝蛇藥是必需品,此外,蛇鈎、速幹衣、皮膚風衣、頭燈、手電、防護繩,都得備在行囊中。鄭洋熱衷于一種玩法: 找一條溪流,從溪流底下往上一路回溯,這個時候,雨衣和雨靴同樣不可或缺。用生石灰和加熱袋給食物加溫則是在郊野慣用的做法。
因為看起來比平常的旅行危險系數要高,鄭洋每次都隻能買最貴、保價最低的保險,“人家不給你保,說你們這屬于高危行業。”事實上,拍攝時,他們始終秉承一條原則:絕不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
寒暑假等時候,鄭洋經常組織大人和孩子們前往他去過的雲南、海南、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日本、斯裡蘭卡、印度、肯尼亞、南非等地,以旅行的方式考察當地的自然環境和物種,同時也傳授自然攝影的技巧。
鄭洋的終極理想很簡單,無非是希望更多的人參與其中,去親身感受自然帶來的快樂,“當然,還有就是,希望自然博物旅行的腳步能夠遍布全球。”他已經把目光放在了巴西的亞馬遜熱帶雨林,作為全球最大、物種最多的熱帶雨林,那裡是自然博物旅行的聖地,是自然攝影師的天堂。
夜間探險雨林,如何發現和拍攝一條蛇?
大王花到底臭不臭?
與蛇類接觸的時候有哪些注意事項?
非洲草原上的腹黑動物是誰?
世界上最大的牛是什麼?
和大象有親戚關系的動物是誰?
昆蟲的拟态,你确認找得到它們嗎?
馬陸和蜈蚣,他們的區别是?
為何說貓科動物處于食物鍊頂端?
世界上殺人最多的動物是什麼?
來蜂尚标No.67期【神奇動物在哪裡?】吧!
随他去雨林裡看神奇動物。
無論是對博物感興趣的大朋友,還是想要帶着小朋友來認識自然,都很适合哦~
鄭洋
自然攝影師,佳能十佳攝影師,曼富圖簽約攝影師,騰龍(TAMRON)中國簽約合作攝影師,視覺中國簽約攝影師。“博旅文化NatureCulture”創始人。
攝影作品及文章發表在《三聯生活周刊》《新華網》《人民日報》《China Daily》《中國國家地理》《博物》《中國國家旅遊》《影像視覺》《中國攝影》《大衆攝影》《ELLE MAN睿士》《瑞麗》《戶外探險》海航《雲端》等多家媒體上。
參演中俄友好建交60周年獻禮紀錄片《你好,中國》,央視《誰與我們在一起》《動物來啦》等多部央視紀錄片,北京電視台少兒頻道公益廣告、旅遊衛視、深圳衛視等旅行、動物類節目錄制。“新華社”“奇境歐洲野生動物攝影”“馬蜂窩旅遊攻略”“全景圖片”“TEDxKids”講堂主講人。為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北京人民廣播電台和中國國際廣播電台長期座上嘉賓。
【活動信息】
活動流程: 13:30 簽到入場 14:00-16:00 分享會
踴躍提問互動,将有機會獲得馬蜂窩全球限量指定款紀念禮物。
活動當天,關注新浪官方微博:馬蜂窩旅遊,即可收看蜂尚标的直播。
【活動地點】
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北路恒通創新園C9 馬蜂窩全球總部
【交通提示】
乘坐地鐵14号線在【望京南站】B1口出,步行1.2公裡,恒通國際創新園C9号樓 馬蜂窩全球總部。
【報名通道】
戳“閱讀原文”報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