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從科技ipo動态排名?5月27日,雲從科技終于如願登陸科創闆,這也是“CV四小龍”中第二家上市企業去年12月30日,商湯科技已經在港股上市,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雲從科技ipo動态排名?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5月27日,雲從科技終于如願登陸科創闆,這也是“CV四小龍”中第二家上市企業。去年12月30日,商湯科技已經在港股上市。
雲從科技開盤報價24元,相較之前15.37的申購價大漲56%。截至今日收盤,雲從科技報21.40元,漲幅39.23%,成交額11.96億元,振幅35.20%,總市值158.50億元。
2020年5月,雲從科技完成C輪融資,拿到18億投資,當時有媒體報道,雲從科技的投後估值或超250億,與現在的158.50億相比,差了将近100億。
雲從科技成立于2015年,這一年也被《彭博商業周刊》标注為人工智能發展元年。但與其誕生的2015年相比,如今的商業潮流已大不相同。最大的問題是,AI潮水退去,平台型的AI公司不再炙手可熱,投入大盈利難的問題不隻困擾着雲從科技,還有整個行業,資本市場是否還能認下這個故事?
2013年,芬蘭的創業公司Uniqul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基于人臉識别的支付系統,這讓很多人看到了計算機視覺技術的應用前景,其中就有周曦。
當時,還在中科院的周曦帶領團隊開始着手做刷臉支付的研發。但在2014年做出來後,他突然發現國内并沒有相應的使用場景。
既然現有實驗室的規模無法承載技術的商業化應用,思忖許久的周曦,在2015年決定放棄在中科院穩定的工作,帶領團隊創辦雲從科技。
成立第五年,雲從科技開始沖擊上市。2020年8月,雲從科技在廣東證監局辦理輔導備案登記,同年12月遞交招股書,但随後又一次被美國列入制裁名單。為什麼是又一次?因為在2020年5月,雲從科技拿到C輪融資18億投資之後不久,就被美國商務部納入過一次"實體清單"。
但在經曆證監會問詢後,2021年3月底,雲從科技因财務資料過期,上市申請被中止審核。一年後,也就是2022年4月6日,證監會最終同意雲從科技科創闆IPO注冊。5月18日,正式在科創闆啟動申購。不過,募資結果并不盡如人意。原拟募資37.5億,但實際募集資金連一半都不到,僅為17.28億。
雲從科技的上市過程一波三折,這裡面有大環境的影響,但更重要的還是自身盈利帶來的質疑。
雖然周曦受到了Uniqul啟發,但雲從科技一開始并沒有選擇類似的B2C的模式,它的第一單業務是為海通證券研發遠程開戶的身份認證系統。
事實上,不隻雲從科技,很多AI公司的第一桶金都來自金融、安防領域。比如商湯科技的第一單是與融360聯合推出的名為“天機”的風控系統,依圖科技的第一單來自于蘇州市公安局。
到目前為止,雲從科技已經先後布局了智慧金融、智慧治理、智慧出行及智慧商業四大業務領域。
根據雲從科技提交的招股書顯示,其産品及服務可劃分為人機協同操作系統和人工智能解決方案兩大類。
區别在哪裡?人機協同軟件系統提供的主要是标準化的軟件産品,人工智能解決方案提供的則是軟硬件設備,以項目制為主。
根據營收占比數據來看,人工智能解決方案占比最大。2019-2021年,占營收比重分别為76.52%、68.50%和87.28%。
問題是,占比大但毛利率卻不高。招股書顯示,2019-2021年,人工智能解決方案業務的毛利率分别為23.4%、28.2%和31.3%。
說白了就是,依靠以項目制為主的人工智能解決方案帶來營收的增長并不能轉化為盈利能力的提升,賺的都是辛苦錢。
2021年,雲從科技的第一和第二大客戶分别為四川天府新區行政審批局和廣州南沙區衛生健康局,兩個都屬于智慧治理領域的人工智能解決方案業務,相關項目在2021年确認收入合計約5.5億,占營收比重的50.93%。
2021年雲從科技前五大客戶銷售情況
兩單業務也使得整個公司的營收應聲提高,由2021年的7.5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10.8億元,但毛利率卻從43.21%降低到36.76%,單智慧治理領域的毛利率也同比下降6.45個百分點至37.01%。
為什麼毛利率低?最主要原因就是以項目制為主的人工智能解決方案定制化程度高,其中的工作内容、難度、工作量、交付周期等都會不同,需要外購大量設備、服務以及人力,因此成本就高。
以其中的銷售環節為例,落地場景碎片化就意味着要想獲得更多客戶就得鋪更多銷售人員,這點我們從銷售費用的增長趨勢不難看出,2019-2021年,銷售費用分别為2.3億元、2.7億元和2.8億元。
當然,困在項目制裡的不隻是雲從科技,還有整個AI行業的公司,翻翻其他家的招股書也能看得清楚。矽谷知名創投 a16z 曾調查發現,全球 AI 公司毛利率通常在50-60%,遠低于SaaS業務60-80%以上的毛利率。
不過,困境雖在,也能夠看到兩個好消息。
其一,在招股書中能看到人工智能解決方案的毛利率雖然低,但也顯示出了逐年上升的趨勢。
其二,雲從科技也在嘗試加大規模化落地的可能。招股書中顯示,本次募資主要用于人機協同操作系統升級項目、輕舟系統生态建設項目與人工智能解決方案綜合服務生态項目。其中,輕舟系統生态建設項目就是面向市場大量的智能化需求,提供通用化、标準化的人工智能服務。
質疑聲中,雲從科技給自己立下了個Flag——預計2025年扭虧為盈。
不過,Flag一出,就有媒體算了一筆賬,雲從科技要想實現這一目标需要滿足三個條件: 2022-2025年營業收入的複合增長率要達到33.6%、綜合毛利率水平保持在50%左右、未來兩年期間費用增幅低于收入和毛利增長率。
至于能不能實現,先看下雲從科技現在的情況。2019-2021年雲從科技的複合增長率僅為15.42%,距離33.6%尚遠。毛利率部分,2018-2021年分别為21.7%、40.9%、43.5% 和37.0%,2019年以後都在40%左右徘徊,整體來看還有下降趨勢。
綜合毛利率這點則是目前看起來最容易實現的,2019-2021年,雲從科技的銷售費用、管理費用、研發費用和财務費用四項費用之和分别為9.41億元、11.84億元、11.44億元,複合增幅約為6%,低于營收的增幅。
當然,雲從科技能不能實現這一目标,除了自身之外,還會受制于行業的整體發展。
在招股書中,有這麼一段:公司所處人工智能行業一方面面臨着商湯科技、曠視科技、依圖科技等人工智能企業的競争;另一方面也面臨着海康威視等視覺設備廠商推進對産品進行人工智能賦能轉型的挑戰。
根據公布的最新财報顯示,2021年商湯科技營業收入47億元,同比增長36%,虧損擴大至172億元,經調整淨虧14.2億元,同比擴大61.5%。創新奇智2021年全年營業收入為8.61億元,同比增長86.3%,經調整後淨虧損1.42億元,較上年虧損率收窄近5成。
與AI企業的虧損狀态相比,傳統安防企業的盈利能力不容小觑。海康威視2021年營收是商湯科技的17.3倍,淨利潤167.84億元。大華股份2021年前三季度營收214.9億元,淨利潤24億元。
由此不難看出,整個AI行業都還籠罩在虧損的狀态下,AI四小龍本身業務間又交織重疊,再加上盈利能力強悍的傳統安防龍頭跨界競争,雲從科技能不能快速走出一條盈利大路還有待觀察。
虧損困擾、商業化前景不明的背景下,如何提振信心很重要。在雲從科技的官網上挂着一張5月5日周曦在2022年首屆天府元宇宙大會上演講的PPT主題圖:元宇宙與AI精靈。
在演講中,周曦表示,在元宇宙的世界裡,AI精靈能發揮重大作用。因此,雲從設計了一套cwos人機協同操作系統,從三個層級,逐步實現“AI精靈像人一樣思考和行為”。
就在幾個月前,Meta也公布了一些AI工具,比如語音生成元宇宙場景的Builder Bot、超級AI助手CAIRaoke等。從Meta的一系列動作中不難看到AI在元宇宙創造複雜3D環境與新世界的潛力。
但看上元宇宙的不隻雲從科技一家。早在上市前,商湯科技就在招股書中表示,募資60%将用于增強研發能力,其中與元宇宙概念相關的投入占比達40%,更有媒體統計商湯科技的招股書中提及“元宇宙”的次數高達47次。
不過,2021年商湯科技包含元宇宙的智慧生活業務全年收入4.15億元,同比下滑4.26%。也就是說,潛力歸潛力,眼前的商業表現并不盡如人意。
從AI四小龍的成立時間來看,最早的已經成立了10年,即使從2016年Alpha Go帶動整個AI熱潮開始,也已經過去了6年時間,觀察AI的發展,其實不隻是某家公司在戰鬥,而是整個行業都在戰鬥,雖然質疑聲音不斷,但站在發展的角度,我更願意看到這裡面真的有某家公司能趟出一條路來。
(本文首發钛媒體App,作者/韓敬娴,編輯/張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