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寵物

 > 盤點那些讀過兵法的貓

盤點那些讀過兵法的貓

寵物 更新时间:2024-06-18 20:26:55
等等貓聽曆史之十:遠交近攻

撰文 / 老六

盤點那些讀過兵法的貓(等等貓聽曆史之十)1

美術:鄧鄧

劃重點:

遠交近攻是誰提出來的長平之戰為什麼換趙括 戰國四公子都幹了什麼

講述 / 李偉

全文3385字,閱讀大約需要12分鐘

随着齊王國的衰落,戰國已經悄悄進入了最後的五十年。在過去的一百年裡,經過變法,吞并,合縱,連橫一系列的大洗禮之後,魏、齊、燕、韓、趙、楚六國的實力都大幅下降,獨有秦國一枝獨秀。針對這種形勢的變化,秦國開始放棄連橫策略,采用一種嶄新的戰略。而提出這種戰略的又是一個魏國人。

趙國接收長治地區兩年後,秦國大軍壓境,準備以武力奪取本來應該屬于他們的蛋糕。秦軍首先攻陷了上黨城,廉頗急忙率趙國野戰軍趕赴前線,企圖收複上黨。結果兩軍交戰,廉頗一敗再敗,損兵折将,隻能踞守長平,與秦軍形成對峙。

廉頗想得是,秦軍是遠征軍,補給困難,趙軍堅守不戰,秦軍必不能長久。可是廉頗忘了,趙軍野戰主力進入長平,也沒有後方依托,同樣需要長途補給。這就需要比拼兩國的綜合國力了。比拼綜合國力,就要從秦趙兩國的變法改革說起。

秦國商鞅變法的根本大計是重農業,賞軍功。變法之後,秦國不但建立了一支強大的軍事力量,而且建立了關中、巴蜀兩大糧倉。趙國地處河北,農業本來就不發達,而且趙國重武輕農,最著名的改革措施就是趙武靈王胡服騎射。

廉頗的堅守策略在戰術上或許是正确的,但是這種消耗戰,趙國是無法承受的,長平之戰一共不到一年時間,趙國最後已經打到要向他國借糧的程度。看到這裡,你可能就明白,趙國内部為什麼有那麼大臨陣換将的聲音。

趙國臨陣換将,就換來了曆史上最悲催的背鍋俠,趙括。一說趙括,必提紙上談兵,似乎趙括就是為了這個成語而生的。趙括出征前,廉頗的死黨蔺相如還有趙括的母親都勸趙王不要讓趙括挂帥,後世的史書中對此情節大書特書,以此更有力地證明趙括的無能和趙王的昏頭。

說到這裡,就忍不住跳出情節之外,多說兩句。趙括既然那麼無能,何以名聞天下,趙國人知道他,秦國人也知道他。趙括不挂帥,趙軍是不是就不敗了。我們不要忘記趙國換将的原因是什麼,廉頗一打不赢,二不願打,死守下去趙國又支撐不了,在尚未彈盡糧絕的時候,與秦軍決戰,是趙國唯一的出路。

對趙國來說,派趙括去,就是出擊決戰,換誰去都是這個目的。對秦國來說,持久戰也是消耗巨大,用反間計的目的,就是換掉堅守不出的廉頗,換誰來都無所謂。

因此,趙括背負的使命壓力是巨大的,他明白,此去是要拔劍出鞘與秦軍刺刀見紅的,他能挂帥出征需要無比的勇氣,僅因勝負就把他釘上曆史的恥辱柱絕不公平。

盤點那些讀過兵法的貓(等等貓聽曆史之十)2

就這樣,趙括帶着十萬援軍趕赴長平,而他的對手,已不是打得廉頗毫無還手之力的秦将王龁,一個可怕的敵人悄悄坐進了秦軍的中軍帳中,他就是戰國第一殺神—白起。一場原本的秦軍攻城奪地戰,逐漸演變成為秦趙兩軍主力的戰略決戰。随着雙方兵力的不斷增加,近百萬大軍雲集長平。

趙括挂帥後,放棄堅守策略,親自率軍出擊,沖擊秦軍營壘,不斷取得勝利。狡猾的白起步步退卻,以退誘敵,他在等待趙括犯錯。終于,機會來了,趙軍的戰線拉得過長,前軍和後軍中間出現了縫隙,白起的奇襲部隊快速插入了這條縫隙,将趙軍一分兩半,分割包圍。趙軍在内,秦軍在外,趙軍補給渠道被斷,開始進行突圍戰。

秦軍的重裝步兵天下第一,防禦力極強,且有白起這樣的軍事家指揮,趙括組織的數次突圍戰均未成功。秦王得知趙軍主力被圍,親自上陣動員,舉全國之力支援白起,連十五歲的孩子都派到了前線。而趙國對趙括的救援卻是杯水車薪。

令人吃驚的是,趙軍在斷糧的情況下,竟然堅持了四十六天,趙括無險可守,仍能組織戰陣進行防禦和突擊,哪裡像紙上談兵的庸才。趙括沒有被秦軍擊敗,可惜的是他在突圍戰中戰死沙場。趙括一死,趙軍心理瞬間瓦解,四十萬人集體投降,這個數量幾乎是長平之戰趙軍的全部。

慘劇發生在投降之後,殺神白起将手無寸鐵的降卒騙到山谷中,堵塞谷口兩端,萬千土石從天而下,四十萬人盡被活埋。一時天地無色,鬼哭神号。趙國青年一代經此一戰,幾乎斷絕,趙國從此沒落。

曆史沒有假設,都是勝者王侯敗者寇。白起縱橫天下,戰無不勝,一人屠滅六國百萬士卒,真可謂一将功成萬骨枯。

【 最後的掙紮 】

長平之戰後第二年,秦國繼續興兵攻趙,意圖直接滅掉趙國。趙國精銳盡失,無力與秦國野戰,隻能困守邯鄲城。眼看局勢已經不可逆轉之時,有人站了出來,力挽狂瀾于即倒。

戰國時期,各國貴族養士成風,其中有四個人極為有名,他們是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 、趙國的平原君趙勝 、楚國的春申君黃歇 、齊國的孟嘗君田文,合稱戰國四公子。田文在長平之戰前已經去世,其餘三位公子共同聯手,上演了一出卻秦救趙的好戲。

邯鄲被圍後,趙國派出使節向魏國求援,平原君趙勝親自帶着毛遂前往楚國遊說。魏國同意了趙國的請求,派大将晉鄙率十萬大軍前去救援。可就在這時,秦國向魏國發來了恐吓信,說魏國膽敢救趙,下一個就滅了魏國。

魏王膽怯了,命令救援部隊停止前進,原地待命。這時候,戰國四公子之首的信陵君魏無忌出面了。信陵君深知秦國的狼子野心,也明白唇亡齒寒的道理,況且趙國的平原君還是他的姐夫,于公于私,他都不能見死不救。

在屢次勸谏魏王無果後,魏無忌召集門客甲士,組成一支小部隊,準備奔赴戰場,同趙國共存亡。臨行前,他的門客侯赢獻上一計,竊符救趙。因信陵君對魏王的寵妾如姬有恩,信陵君找到如姬,如姬果然幫他盜出兵符。

信陵君拿着兵符,僞造魏王命令,要晉鄙交出兵權,晉鄙不肯,信陵君便殺了他,然後親率援軍向秦軍進攻。與此同時,平原君與毛遂不辱使命,成功說服了楚國,楚國春申君黃歇親率大軍救援趙國。就這樣,三位公子合力抗秦,秦軍大敗撤退,趙國轉危為安。

盤點那些讀過兵法的貓(等等貓聽曆史之十)2

信陵君知道自己矯诏殺将,犯了大罪,無顔見魏王,便留在了趙國。而秦國在征伐趙國失敗後,發生了一件大事,白起被殺。當初進攻邯鄲時,秦王讓白起挂帥,白起開始反對出兵,後來托病不肯為将。

邯鄲之戰失敗後,秦王感覺已經無法約束白起,加之範睢等人推波助瀾,使得白起徹底失去了秦王的信任,先被罷官免爵,後被賜劍自刎。白起的死,對于秦國是一大損失,使得秦國統一的步伐有所減緩。

十年後,秦國攻魏,信陵君趕回魏國,與魏王冰釋前嫌。魏國向各國求援,各國聽說是信陵君為将,都派兵救魏。信陵君率燕、趙、韓、楚、魏五國之師大破秦軍,一直乘勝追至函谷關,使秦軍一時不敢出戰。

長平之戰是個轉折點,此戰之後,以戰國公子為首的六國聯軍,雖然也曾取得過對秦的一些勝利,但是戰國的整體形勢已不可扭轉,任何一個國家都已經無法單獨與秦國抗衡。

秦國在經過幾場大戰之後,軍事力量也損耗不小,他需要喘息,這種喘息是更大力量的積蓄,也是在呼喚更傑出人物的出現。

盤點那些讀過兵法的貓(等等貓聽曆史之十)4

來源于網絡

聲明:

文章、圖片及音頻,均系老六胡說頭條号作者老六及相關授權人原創。嚴禁一切形式的抄襲及無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請留言聯系。來自互聯網的圖片文中已注明,尊重作者版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寵物资讯推荐

热门寵物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